傳阿里巴巴95億美元收購餓了麼全部股份。(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8年2月28日訊】科技圈和零售圈同時傳來大消息,阿里巴巴95億美元收購餓了麼全部股份,也就是說餓了麼全資並入阿里,要知道去年8月份的時候,餓了麼和百度外賣才完成了併購,所以原來紅黃藍的三色爭霸,一年後再次演變成了二馬的對決。
其實阿里巴巴原來就持有餓了麼的股份,2016年8月,阿里巴巴就向餓了麼投資12.5億美元,其中阿里出資9億,螞蟻出資3.5億,2017年4月阿里和螞蟻又投了一個4億美元,去年阿里系持有餓了麼就已經超過了30%,如今更是一舉吃下,去年十月餓了麼的最大對手美團完成新一輪融資,拿到40億美元,領投的正是騰訊。
這事挺有意思的,阿里一開始也是投了美團的,後來傳出二者鬧掰了,在前年底就分手了。但並沒有消息坐實,不過從此次阿里收購餓了麼的股份來看,可能性比較大,否則沒道理自己跟自己較勁。
其實這事不能簡單看,是阿里跟美團懟上了,或者是馬雲馬化騰開始在外賣市場短兵相接,應該站在更高的格局上來觀察,阿里希望通過對於外賣行業的收購,確保其新零售霸主的地位,很多朋友都在問,新零售和傳統零售的區別,傳統零售是基於地理位置劃定服務半徑,而新零售則是基於線上服務,進行資源有效調度,然後通過物流鏈接,讓零售更加高效,服務體驗也會更好。
舉個簡單的例子,原來一個地區你得有3-4個大型超市才能滿足老百姓的需要,但現在只要有一個倉庫就可以覆蓋周邊10公里範圍。通過配送2小時上門,現在已經完全做到了,而且省去了大量的人工費用。也不用再去超市排大隊,所以通過線上連接,形成的線下服務將是新零售的核心所在,而線下服務這一段最主要的連接形式就是外賣,通過外賣上門,解決了最後一公里的服務問題。
但是,一直以來大家搞不懂的是,外賣行業大面積虧損,為什麼還值錢?有那麼多人願意給他們錢去燒,其實這就是格局所限,你看到的只是外賣虧錢,人家看到的是一個完整的新零售生態,也就是說外賣賠錢這事很可能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會存在,但並不重要,只要整個生態賺的利潤更多就可以了,把新零售的大餅做大,通過整體利潤提升來彌補外賣虧損。
而且未來很可能線下的零售店也會大面積虧損,別覺得開個超市就一定會賺錢,放在原來的沃爾瑪商超模式是這樣的,雖然利潤很少,毛利很低,但他可以通過週轉率提高效率,最終也能實現單店盈利,而整體沃爾瑪要想保持快速增長,就要把這種盈利的單店快速開到全世界各地去,但新零售未必是這套打法,他們可能不會追求單店盈利,每一個店面只不過是新零售的生態終端,他的任務就是提供更加極致的體驗,爭搶線下的零售資源。
所以價格戰不可避免,當消費者覺得又便宜又方便的時候,傳統零售的死期也就到了。傳統線下零售的購買力向新零售轉移,這個市場的大餅就又做大了,也就是說,用整體生態系統的利潤上升,去彌補單店虧損。這是新零售的打法。你還真沒辦法跟他較勁,因為他的商品展示都是在虛擬空間完成的,所以他有巨大的長尾優勢。你的品類再多,也不可能超過他。
目前,新零售已經基本能準確到小時送達,而且產品也已經擴展到了全品類,生鮮已經都可以30分鐘內送達了。所以這場變革已經開始,只是現在用戶習慣還沒有發生改變,再過個3-5年,傳統零售的末日就將到來。到時候線下傳統商業只有兩條路,要麼死去,要麼被收編,接受線上的領導,被線上壓榨利潤。
這裡多說一句,也是很多人最想知道的,商鋪能不能投,早就有一鋪養三代的說法,但現在新零售的出現,讓這種說法徹底顛覆,我們的零售正在發生變革,已經很少有什麼事情非得要到線下才能完成的了,所以越來越多的商業聯繫完成在線上,這就對線下的實體商鋪造成衝擊,需求減少,你的租金也就會下降。
有人說不對啊,新零售不是也需要店面嗎,但這個店面的需求將遠遠少於傳統零售,一個新零售店面建立,可能會有三個傳統商超關門的代價,他的效率提高了,需求的量自然降低了,所以即使是北上廣深這樣的地方,商鋪的價格也是在下降的。所以投資最怕的就是與大趨勢為敵。
責任編輯:辛荷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