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求的付出,一个細微的善舉都匯聚成偉大的品德。(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人的命運一生下來,是由高級生命,根據其人前世,前多世的德和業而定下來了,這具體表現在每個人出生時的八字不同,前世有積福德的人會生成一個好的八字;前世做了虧心事,和損德,害人,殺生等壞事的人,就會生成一個不好的八字。
命運雖前定,但其人後天的行善積德,亦能在某種程度上使其改變。但這種行善積德的行為,是出自於真心的無求而為,抑或是出於有意的有求而為,其效果就太不相同了。
大家都聽到過梁武帝的故事了:昔日梁武帝心中樂善好愛修行,拜志公和尚為國師。一天,梁武帝問志公和尚:「我今天能當上皇帝,不知前世做了什麼功德之事?請師究竟。」
志公答曰:「我皇前世,是個樵夫。只因上山砍柴,遇見山間靈壇古廟,庵宇朽爛,惟有古佛一尊,雨淋日晒,無人侍奉。你自發起善心,將自己頭上草帽一頂,遮蓋佛身。佛以天眼見到,你有如此善心,稱讚言:『善哉善哉!你如此貧苦,還不忘佈施,甚為稀有。現我讓你在來世,當一次人間之王。』就是因為這個緣故,你今生能得此福報也。」
武帝聽說後,心中喜悅。私下想道.:「一頂草帽就可以當皇帝,我今作更大的福也不難。」於是下聖旨,遍行天下:五里建一庵,十里建一寺。不覺時日一長,武帝反而惹得大病,仍去問志公和尚:「寡人今發大善,遍造庵宇,今且大興善因,如何反加大病耶?」
志公回答:「我王前世,用自己的草帽蓋佛身,乃是無意之中,傾心佈施,故得大福。而你這次是有求而為,且敕行天下,廣造庵宇,使天下百姓之力,為主上造庵,以此人人受苦,個個艱辛,磨殺世人,不知幾何。所以天下軍民,盡皆怨嘆。雖是真命天子,難當萬民尤怨。所以說:你這次是實際上是造業。」武帝聞說後,心中十分慚愧。
可見同樣的行善積德,是「有求而為」,還是「無求自得」,就大有區別了。
無求而為行善積德而改變命運實例
1.小姑娘改變了原來的命運
宋朝時期,京城有戶人家姓石,開了一家茶館,就讓自己小姑娘在店內給客人送茶。
曾經有個乞丐,身患癲病,衣服又髒又破,全身污垢,逕直闖進店裡要茶喝。姑娘很有禮貌地給他茶喝,不收茶費。像這樣有一個多月,每天早上姑娘都送最好的茶等著他。她的父親見了很生氣,就把乞丐趕出茶館,還打自己的姑娘。姑娘一點也不放在心中,供茶侍候得更加小心。
又過了幾天,乞丐再次來到茶館,他對姑娘說:「你能夠喝我的剩茶嗎?」姑娘嫌剩茶不乾淨,稍微倒在地上一些,馬上聞到一陣異香,就很快喝了它,感到精神一振,身體已有了勁。
乞丐說:「我就是八仙中的呂洞賓!你雖然沒有緣分全部喝下我的剩茶,但也可以滿足你的願望,或是富貴,或是長壽,都可以達到。」
石女是小戶人家的姑娘,不清楚富貴會怎樣,只希望長壽和不缺錢財。呂翁離開後,姑娘把這件事告訴了父母。他們聽了大驚,馬上尋找,卻再也不見蹤影。
姑娘成年以後,嫁給了一個管營指揮使,後來作了吳燕王孫女的奶媽,受封為邑君。所乳姑娘後來嫁給高遵約,受封為康國太夫人。石氏最終活了一百二十歲。
這位姑娘能擺脫世俗的偏見,自始至終免費供茶給一位身患癲病、衣服又髒又破、全身污垢的乞丐,足見其善行出自於真心,從而得到神仙給予的福報和長壽,改變了原來的命運。
2.一文錢的施舍延壽
又見一例:清朝時,杭州有位貢生(科舉時代,挑選府、州、縣裡秀才中成績或資格優異者,升入京師的國子監讀書,稱為貢生),平日好飲酒,醉後動輒罵人,習以為常。某年元旦,此位貢生出門遇到一乞婦要錢,見其狀況甚為淒苦,但他人見狀,皆漠然不顧,唯此位貢生忽發善心,給了他一個錢而離去。
後來此位貢生因病重,迷迷糊糊地進入到冥府,見到閻王。閻王責命判官稽查他善惡冊子,發現惡跡甚多,而善事只有一件。於是責令用秤秤之,卻發現善惡居然相等。閻王便令判官查明是何善事?
原來他曾給一乞婦一文錢,而這位乞婦乃是觀世音化身,諸人皆掉頭不顧,唯此位貢生給以一錢,故閻王批准令其還陽。此位貢生再生後,戒酒行善,又經歷了很多年後才歿。足見一文錢的施舍即能延壽,改變了原來的命運。
無求而為行善積德會改變命運。(圖片來源:Adobe stock)
3.放生行善得科舉功名
也有因行善而獲得科舉功名的。清朝時,會稽人陶石樑、張芝亭一同經過大善寺,見到有鱔魚數萬條。陶於是對張說:「我想買這些鱔魚來放生,無奈錢財不足,但願兄能出面倡儀,招集眾人募捐,成全此事,你看如何?」張慨然答應之,自己出銀一兩,招集眾人募捐湊成八兩,將數萬條鱔魚盡數買下放生。
到了秋天,夢見神告訴他說:「你倆本來沒有中榜的命,緣於放生功大,得早一科放榜。」後來陶與張果真都考中。
(資料來源:《梁武帝問志公禪師因果文》、《夷堅志》、《北東園筆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