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為什麼會怕打針吃藥呢?都是大人惹的禍
為什麼小孩子會怕打針吃藥呢?
我的孩子從小打針,最多喊一聲,基本是不哭的,曾一度讓我懷疑過他的痛覺不靈敏,但在日常生活中仔細觀察又發現不是,也就沒多留意,一直到34個月帶他去補打之前漏了的預防針,我終於有點明白為什麼!
那天帶寶寶去打預防針,一大早起床我就開始和他說了,你先吃早餐,然後一會帶你換掉睡衣,我們等爸爸下班回家,載我們去醫院找護士姐姐幫你打預防針,然後就身體就「真棒」不會容易生病!這描述的語氣和方式有點像是爸爸帶我們去玩一樣,說得他期待了這個行為。他一看到爸爸回家,就和爸爸說:「爸爸,你等下載我去醫院找護士姐姐幫我打預防針,好不好?」他爸很大聲的說:「好!」
從帶去到衛生院,排隊到打針前,孩子都是抱著好奇的眼光在打量著周圍的環境的,好奇的看著護士動作很快的換藥,抽藥,把針頭舉起來排空氣,他都還沒有什麼怕的心理,但是護士姐姐臨下手前,安慰的語氣對著孩子說了一句話:「不痛的,不用哭哦!」然後就直接下手了~!
我眼睜睜的看著他在聽到護士姐姐的話後,明顯一縮,然後開始緊張的緊盯著她的動作,盯著針頭紮進了肉裡,好在這個過程很快,然後看著針頭出來,他鬆了一口氣,然後我趕緊用誇張的語氣轉移他的注意力,用力誇他:「哇,寶寶真棒!超勇敢!太棒了!打針痛嗎?」他大聲的答我:「不痛!真棒!」。
為什麼小孩子會怕打針吃藥呢?
因為這個細節,我開始了回憶與分析!
我想,他之前所理解到的應該是:去醫院,會見到護士姐姐,護士姐姐會幫他打針,然後就不會容易生病,真棒!或許還會好奇預防針是個什麼東西?會好奇醫院在哪兒?會好奇護士姐姐是不是長得都一樣?而護士的那句話就是明顯的「結果思維導向」的反作用例子,相當於她在打針前告訴了孩子,打針這個行為是會痛到哭的,結果孩子在聽到他這句話的時候,大腦裡直接會反映出「痛和哭」,然後自然就怕了!然後打完針,我的話讓他注意力馬上就轉移到我誇他真棒上面去了,並沒有停留在打針上面,然後誇完了再問他痛不痛的時候,他那點怕的心理估計就飛走了,再回想,覺得那個痛並不是難以忍受,因為真棒,所以就說不痛了!
我們大人也打過針,突然間的銳痛過後,並不會一直痛著的,有點和被兇狠的蚊子咬了差不多!那小孩子為什麼會怕吃藥打針,很大部分人的原因,就在於大人給了他們錯的思維導向,孩子大多數一開始都沒有打針會哭的概念,去到那個環境,很容易受其他哭泣的孩子影響,如果父母在出發前,一直和他強調不怕不痛不用哭之類的,其實已經放大了孩子的恐懼,這就和我們一聽到酸梅,就忍不住會分泌口水是一個道理!這叫條件反射!
一直和他強調不怕不痛不用哭之類的,其實已經放大了孩子的恐懼。
思維導向會影響觀念
像我的孩子在護士說那句話之前,並沒有打針會痛到哭的概念,就是因為我已經是把他的思維導向好奇、期待這方面了!
孩子怕吃藥也是同樣道理,現在的兒童藥基本上都不會苦的,只是味道有點怪而已,人生病的時候,味覺都比較遲鈍的!那為什麼多數孩子都怕吃藥呢?
我的孩子並不懼怕生病看醫生吃藥,每次吃藥都很主動很乖,像保嬰丹的味道那麼怪,他都能自己喝,甚至有些甜的藥,他沒事了還會要求要吃!因為每次看著他生病難受,我通常會和他說:「你現在生病很不舒服,我們去看了醫生伯伯,拿了藥來吃,吃了就好了,好了我們就可以出去玩了!」而事實結果的發展也會是和我們說的這樣,所以他認為我們說的是對的!
思維導向會影響觀念。(以上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但是在整個過程,我並沒有和他強調過,藥不苦,另一方面,我基本上沒有強灌過他吃藥,只有小時候剛開始會生病那會,因為心急有過一兩次吧,但是很容易嗆到,後來就不灌了。但後來,就算他不吃,我也都是哄到他吃下去,但哄的過程並不會說,藥一點都不苦的,你再吃一點之類的話,我強調的都是你吃了就好就有精神,有精神了才可以去玩,你看你生病了,我們就不能去和別的小朋友玩,不然會傳染給別的小朋友之類的話,所以他的關注力並沒有放在藥的味道上面,也沒有概念那藥會苦。
分析了半天,大概結論就是這樣:讓一個人口中說著大象,再讓他不要去想大象,這個太難了!當孩子拿著水杯,你因為緊張就大聲吼他:不要打破,或者不要灑水了,往往他越緊張,越想著不要這樣,越容易這樣!但是你平常一點,溫馨提醒他:你小心點,慢點走,手拿穩!他整個的注意力就都在小心翼翼上了,結果他學會了小心翼翼的控制力量平衡!
所以說,結果思維導向,我們可以並應該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