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7年9月30日訊】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中國是各列強掠奪的主要對象之一。在此期間,沙皇俄國對中國的侵略又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特別是在東北方向,俄羅斯妄圖併吞整個東北地區,並且在沿海尋覓常年不凍港。1894年的甲午戰爭,清政府被迫簽訂中日《馬關條約》。把遼東半島割讓與日本,這同俄國圖謀獨佔我整個東北的侵略計畫水火不相容。消息傳出,俄國統治集團大嘩,不惜以武力強迫日本放棄遼東半島。他們認為這樣一來,中國就會把俄國當作「救星」,下一步文章就好作了。(中俄密約),隨即索取了修筑中東鐵路及其支線等特權。1897年底,俄國艦隊擅自闖進中國旅順口;翌年3月,沙皇政府以軍事壓力為後盾,強行向中國政府「租借」旅順、大連及其附近海域,霸佔整個遼東半島,從而在遠東取得了夢寐以求的不凍港。
1900年8月初,八國聯軍1.8萬餘人進犯北京。與此同時,俄國以鎮壓東北義和團運動為名,以國防部長兼陸軍大臣A.H.庫羅帕特金為總參謀長,徵調13.5萬餘官兵,編成四個軍,大舉入侵我東北地區,其目的是獨吞我東北三省。俄國陸軍大臣庫羅帕特金公然叫嚷:「我們將把滿洲變成第二個布哈拉。」這場戰爭被稱為「東北軍民抗擊沙俄入侵之戰」。當時清廷京畿危急,對沙俄入侵東北持妥協求和方針;東北全境兵力僅9萬餘人,三地區的主官又和戰分歧,不能統一部署抗敵。
1900年10月1日,俄軍佔領奉天(今瀋陽),4日佔領錦州,6日,各路俄軍在鐵嶺會師。至此,東北三省各戰略要地均為俄軍所控制。出兵侵佔了中國東北三省全境「五年」之久。
當參加八國聯軍的其他帝國主義侵略軍撤出北京後,佔領中國東北的俄軍仍賴著不走,圖謀永遠獨霸我東北,實現其所謂「黃俄羅斯計畫」。俄國的陰謀引起中國東北和全國人民的強烈義憤,英日等帝國主義從本身的利益出發,也堅決反對。1902年4月8日沙皇政府不得不簽訂《交收東三省條約》,被迫同意分三期撤兵,1年半撤完。但是,1903年8月俄國又悍然成立以旅順為中心的遠東總督區,任命阿列克塞耶夫為總督,實際上把我東北當成了俄國領土,接著又重佔奉天。這樣,俄國擺出一副獨佔中國東北並且不惜為此一戰的架勢。
1904年,日本在徵得清政府的同意之後,出兵到東北,發動了「日俄戰爭」。注意:是「徵得清政府同意」之後。這一點是事實,而且清軍還派兵支援日軍、共同抗擊俄軍。
經過一年半的戰鬥,在戰死十萬名日本兵之後,日本打勝了俄國。日本軍隊將俄國軍隊從中國東北驅趕出去之後,日本將東北99%的土地,歸還給了大清國。注意:在這裡,日本將它所收復的99%的東北土地,歸還了大清國。
俄軍敗退之後,1905年,日本約了清政府,在北京經過了一個多月的談判之後,清、日兩國簽訂了一份《樸茨茅斯條約》(《會議東三省事宜正約》)以及附約,在這個附約裡面,清政府割讓給了日本以下幾項主要的主權,以作為日本從東北撤軍的條件,在日本方面,則視為此次出兵抗俄的報酬:1、割讓旅順、大連兩處租借地;2、割讓南滿鐵路的經營權以及沿線的林產、礦產;3、允許日本在南滿鐵路兩側駐軍。
俄軍敗退之後,1905年,日本約了清政府,在北京經過了一個多月的談判之後,清、日兩國簽訂了一份《會議東三省事宜正約》以及附約,在這個附約裡面,清政府割讓給了日本以下幾項主要的主權,以作為日本從東北撤軍的條件,在日本方面,則視為此次出兵抗俄的報酬:1、割讓旅順、大連兩處租借地;2、割讓南滿鐵路的經營權以及沿線的林產、礦產;3、允許日本在南滿鐵路兩側駐軍。
美國著名的歷史學家斯塔夫裡阿諾斯在他的《全球通史》裡這樣論述到:回顧起來,這場戰爭是遠東歷史乃至世界歷史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征服者時代以來,白人第一次被打敗。他認為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日俄戰爭是近代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是非歐洲民族充分覺醒的序幕;這種覺醒今日正震撼著整個世界。」
1931年,日本策動滿洲「獨立」並建立「滿洲國」提出嚴重抗議,1931年3月1日,溥儀發布「建國宣言」,宣布「滿洲國」成立,「首都」定在長春(後改名「新京」),偽滿「建國」後,美國於1933年1月15日通告世界各國不承認「滿洲國」,英國政府於1934年3月13日聲稱永不承認「滿洲國」,而蘇聯政府竟悍然決定承認日本侵華在東北扶植的傀儡政權「滿洲國」。
根據1943年由偽滿「政府」出版的《滿洲建國十年史》,當時承認「滿洲國」的23個國家中,包括:德、意、日等法西斯國家以及蘇聯、蒙古人民共和國(蘇聯傀儡)。
1941年,日本外務大臣松岡洋右訪問蘇聯首都莫斯科,4月13日,蘇聯和日本雙方訂立《蘇日中立條約》條約由由蘇聯人民委員會主席兼外交人民委員(外長)莫洛托夫與日本外務大臣松岡洋右在莫斯科簽署,於同年4月25日起生效。
條約共有4款,主要內容包括蘇日雙方保持和平友好關係,相互尊重對方之領土完整,不予侵犯;如果締約一方成為第三者的戰爭對象,另一方應在整個衝突過程中保持中立。該條約同時附加規定:蘇方「承認滿洲國的獨立地位及領土完整」,日方則「承認蒙古人民共和國」。
《蘇日中立條約》的簽訂,抗戰爆發四年以來,中國至此失去了僅有的外界官方援助,陷入了孤立無援、最艱苦卓絕的階段。直到同年底珍珠港事件導致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對日宣戰後公開援華,中國抗戰的外部國際形勢才得以緩解,走出最低谷。
在雅爾塔會議上,美英合夥以中國在外蒙古和東北權益的巨大喪失為代價換取了蘇聯的參戰,他們指出:「惟有蘇聯參戰,才能最終戰勝和徹底摧毀日本」。
1945年年8月6日,美國空軍在日本廣島投下了世界第一顆原子彈,8月9日,美國在日本長崎投下第二顆原子彈。蘇聯原計畫在8月11日向盤踞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發動總攻。但當蘇方得知得知美國將在8月9日向日本投第二顆原子彈後,斯大林害怕日本突然單方面向美國投降,於是下令將對日進攻時間提前。
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蘇聯150萬軍隊在滿洲里、朝鮮半島北部、南薩哈林島(庫頁島)迅速摧毀了日本軍隊。僅僅23天的戰爭,蘇聯軍隊以極少的對日作戰傷亡從中國換取了巨大利益,(中國抗戰後無力追究關於中國的唐努烏梁海地區加入蘇聯成為圖瓦人民共和國的問題,又在1946年1月被迫暫時同意了外蒙古「獨立」,合計失去達173.5萬平方公里的領土,而打下1300萬平方公里江山的清政圌府才丟失領土150多萬平方公里。唐努烏梁海地區和外蒙古大部是豐美的草原和高山森林、草場,還有星羅棋布的湖泊和豐富的礦藏,而我們中國人至今還以為那裡都是戈壁荒漠。)還繳獲了豐厚的戰利品。
從1945年9月到1946年5月,蘇軍把東北的工廠、礦山、電站等物資絕大多數拆運回國,9月起7個月裡火車日夜不停,甚至連長春市政圌府的辦公傢俱都不放過。僅拆運宏大的鞍鋼就用了40天,發運貨車60列。1945年11月15日前,僅從瀋陽每天就有200輛貨車開往蘇聯,到1946年初,大瀋陽90%以上工廠都成空殼,連門窗都被拆走。共計劫走東北鐵路機車的75%和貨車的93%,而東北集中了中國當時的大部分鐵路物資和幾乎全部的世界先進水平的運輸車輛。
著名地質學家、吉林人張莘夫受國民政圌府委派接收撫順煤礦,1946年在試圖阻止蘇聯工程師運走工廠裡的機器時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