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一個習慣把一統天下乾坤混一視為正統王朝標誌的民族。(圖: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7年8月31日訊】我們是一個習慣把一統天下乾坤混一視為正統王朝標誌的民族。長久信奉「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大一統始終是個正義到無法辯駁的夢想。但是,合是不是一定比分好,分是不是一定比合差,這個要慢慢說。繞個大彎,說點別的。
一、曾經的中國人
說起現狀,很多人,不管知識份子也好,普通民眾也好,都對於中國人很多粗鄙市儈的國民性深惡痛絕,比老牌糞青魯迅有過之而無不及。但古代的中國人並非如此。
我們經常會在兩漢、先秦的歷史中發現一些後世匪夷所思難以想像的故事。比如二桃殺三士。齊景公為了除掉三個勇士,用反間計,兩個桃子賜給三個人,看他們怎麼辦。結果最後一個人沒分到桃子,自覺羞辱,一死了事。而拿到桃子的兩個人反過來也覺得對不住,也一死了事。這算什麼事?又比如豫讓刺殺趙襄子。自己的主子戰敗被趙襄子殺,豫讓作為家臣,死活要去刺殺趙襄子。漆身吾炭,自殘喬裝,結果殺了幾次都被抓現行,實在沒有成功的希望了,央求趙襄子扔衣服來讓自己砍一下,滿足自己為主人報仇的願望。實現後隨即自殺。這算什麼人?再如聶政殺俠累,自己被人當成工具去刺殺權臣,但是臨死還不忘避免連累他人,自己把自己毀了容。更要命的是姐姐不幹了,知道自己的弟弟是刺客,不遠千里的跑到暴屍懸賞的地方,為弟弟揚名立萬,隨後伏屍自殺,姐姐在史書中的地位甚至超過弟弟……這是什麼價值觀?
還有羊角哀與左伯桃,自公勝與石乞,趙氏孤兒,尾生守諾而亡……這些故事你仔細讀完的話,都會對邏輯性產生一定程度的懷疑,這都是些什麼缺心眼的人吶,為一句話一個承諾甚至一個夢想,不惜窮盡一生,毀家滅族的去拚命,去努力。
這不是我們想像的中國人作鳳。但歷史證明了確實存在過這樣的中國人。他們的核心價值觀,簡單的可以歸納到忠、孝、信、仁、勇幾個字面上去。和我們這些不肖子孫的猥瑣形成鮮明的對比。
為什麼同一片土地,我們的祖先,會是這樣?
二、貴族的精神
現在西方還有形式上的貴族階層。有地位而無權力。中國早就渣都不剩了。自秦始皇廢分封之後,中國的貴族階層從根子上消亡了,而且再也沒有恢復。兩晉之後的門閥、大姓一定程度上有貴族的影子,但和真正的貴族定義還有距離。
貴族是不是都是像我們從歐洲娛樂小報上面看到的那樣,只能盛產醜聞?
當然不是。講述楚漢相爭的爛片《王的盛宴》裡面倒是有一句比較靠譜的台詞,劉邦老婆呂雄在評價項羽的時候說,貴族就是太驕傲。什麼是驕傲?就是什麼都講求節操,勝之有道,不屑於用下三濫的手段。這種自信是骨子裡面的,所謂的三代以上培養出來的。除了鴻門宴,其實項羽還有無數殺掉劉邦的機會,沒有下手的原因倒不是因為他仁義或者愚蠢,而是他很難改掉自己高高在上的貴族思維。他總是天真的以為你不可能戰勝我,在戰場上我就能正明光大的幹掉你。所以失敗了也不干苟且偷生的事,自殺以謝天下。
春秋時代宋襄公堅決不在敵人渡河的時候偷襲,打了敗仗葬送了身家性命也無怨無悔,被毛太祖譏諷為「蠢豬式」的道德。其實蠢豬是不會有這樣的道德的,也不可能理解這樣的道德。
春秋時代的戰爭是貴族之間的戰爭。說起來很有意思。後世中國人引以為傲的那些奇技淫巧、陰謀詭計連影子都沒有。大家打仗的時候要正式發言詞委婉的公文約好時間、地點,點名主將,絕大多數情況下,國君還必須親自上陣。軍隊的組成多是世家子弟、領主家臣和備得起盔甲武器的平民,流氓無產者,或者所謂的貧下中農那是沒有上戰場資格的。打仗也不是一定要你死我活,最多交鋒三次,分出勝負之後即鳴金收兵。戰鬥過程中還有很多不成文的規定,比如要等對方擊鼓成列才能開戰,已經受傷的士兵不能再刺殺,不能俘虜頭髮花白的戰士,敵方退了三舍你不能再追,雙方的戰車相遇一定是左旋,以便於站在左邊的持戈戰士對剌……
你會說這不就是西方人的騎士精神嘛。是的,一模一樣。中國人也有。騎士精神說白了也就是貴族的精神。敢於擔當,重視榮譽是這種精神的核心。這種精神除了在戰場上,在生活中也是一以貫之。這種精神並非貴族特有,因為貴族的統治地位,上行下效,它會影響到整個社會的價值觀。一個統治階層推崇光明正大師出有名的社會,臣民重義輕利,守信輕生也就很好理解了。反而,一個崇拜陰謀詭計、視要小聰明為大智慧的民族,卻要奢談民族復興,這就很難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