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多林給孤獨園。(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大唐西域記》,簡稱《西域記》,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歷史、地理和考古文獻,也是一部重要的佛教史、民俗史史料。在唐太宗的勉勵敦促下,大唐高僧玄奘將西行求法之所見所聞,撰成《大唐西域記》十二卷,經弟子辯機編次潤飾,于歸國的次年,即唐貞觀二十年(646年)進上。
《大唐西域記》為玄奘西行印度、西域旅途19年間之見聞錄,記載玄奘親身經歷和傳聞得知的一百多個國家、地區和城邦的風土人情(有統計認為:親踐者一百一十國,傳聞者二十八國),在四庫全書之中為史部地理外紀類。
《西域記》全書十餘萬字,書前有序言兩篇,為唐秘書著作佐郎敬播、尚書左僕射於志寧所撰,是一部在佛教史及古代西域、印度、中亞、南亞之史地、文化上均富極高價值的巨著。
在卷六中,《西域記》記錄了印度佛教聖地之一,室羅伐悉底國中「逝多林給孤獨園」的來歷。
室羅伐悉底國方圓六千多里,都城荒蕪頹敗,邊界沒有治理。王宮城牆舊基方圓有二十多里,雖然很多處都荒蕪坍塌了,但還有一些居民。這裡莊稼豐茂,氣候溫和。民風淳樸質直,篤志好學,喜歡修福。有數百座寺院,大多坍塌敗壞了。
室羅伐悉底國是如來在世的時候,缽邏犀那恃多王(意譯勝軍王)建立的國都。舊宮城內有舊基,是勝軍王宮殿的遺址。東邊不遠處,有一舊址,上面建有小佛塔,是從前勝軍王為如來建造的大法堂。法堂邊不遠處的舊基上有佛塔,是釋迦牟尼佛姨母、比丘尼缽邏闍缽底的精舍,為勝軍王所建。東邊有佛塔,是蘇達多的故居。
都城南邊五六里處有逝多林,就是給孤獨園。是勝軍王大臣善施長者為佛建造的精舍,從前是寺院,現在已經荒蕪廢棄了。城東門左右各立有石柱,高七十多尺。左邊石柱上端雕有佛的輪相,右邊石柱上端刻有牛形,都是無憂王建造的。房屋樓宇多倒塌了,只剩下舊基,唯獨一間磚室高聳獨立,裡面有一尊佛像。從前如來去三十三天為母親說法之後,勝軍王聽說出愛王彫刻了栴檀佛像,於是塑造了這尊佛像。
善施長者仁慈而聰敏,善於積財又樂善好施,救濟貧窮、無依無靠的人和老人,當時的人讚美他高尚的德行,稱他為「給孤獨」。他聽說了佛的功德,深為敬仰,希望能建造精舍,請佛降臨。(古文原文:善施長者仁而聰敏,積而能散,拯乏濟貧,哀孤恤老,時美其德,號給孤獨焉。聞佛功德,深生尊敬,願建精舍,請佛降臨。)
世尊於是命舍利子隨善施長者前往考察,結果只有逝多太子的園地高爽乾燥。善施長者旋即晉見太子,把事情詳細的告訴了他。(古文原文:世尊命舍利子隨瞻揆焉,唯太子逝多園地爽塏。尋詣太子,具以情告。)
逝多太子開玩笑說:「你如果能用金幣佈滿此園,我就賣給你。」善施長者聽了,心中毫不吝惜,隨即拿出所有金錢,按太子吩咐鋪在地上。有一小片地方尚未鋪滿,太子請他罷手,說:「佛誠良田,我也應該播下善行的種子。」於是在空地上建立起精舍。(古文原文:太子戲言:「金遍乃賣。」善施聞之,心豁如也,即出藏金,隨言布地。有少未滿,太子請留,曰:「佛誠良田,宜植善種。」即於空地建立精舍。)
世尊到了以後,告訴阿難說:「園地是善施買的,樹林是逝多施舍的,這兩個人同心推動功業。從今以後,應該把這個地方叫做‘逝多林給孤獨園’。」(古文原文:世尊即之,告阿難曰:「園地善施所買,林樹逝多所施,二人同心,式崇功業。自今已去,應謂此地為逝多林給孤獨園。」)
「逝多林給孤獨園」成為古印度的佛教五大道場之一。釋迦牟尼佛以「逝多」和「給孤獨」賜名園林,對於逝多太子和善施長者來說,這是多麼榮耀與幸運呀!他們的名字也因為佛陀的賜名而在歷史的長河中銘刻,為後人永世傳頌。善行是多麼美好啊,而又能與佛法結下善緣,這無疑為生命奠定了最大的福分,也為將來得法、修行佛法奠定最美好的機緣。
文獻參考及出處
玄奘、辯機,《大唐西域記》,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