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7年6月3日訊】2017年5月底,中國的人民幣匯率走勢又一次讓業內預測人士大跌眼鏡。
過在去的幾天裡,人民幣匯率突然莫名其妙地大漲,其中在岸市場人民幣匯率(CNY)創出四個月以來最大漲幅,而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6月1日更是大漲1.15%,瞬間漲破6.75,連破七道關口後,達到了去年10月以來的最高點。人民幣匯率的這波驟然沖高,甚至超過了分析師們最樂觀的預測界限。巧合的是,就在今年第一季度,人民幣也曾無視市場預期而走高,當時就令市場觀察人士措手不及過。
上週,國際評級機構穆迪自1989年以來首次調降了中國的主權信用評級。而就在穆迪行動的兩天後,中國央行一個下屬機構就表示正在考慮調整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形成機制,增加一個所謂的「逆週期因子」,其實就是政府調控。故而有分析師表示,中間價機制的調整將給予政府更強的控制力。換句話說,就是政府對外匯市場的干預能力將會得到進一步的強化。那麼,人民幣匯率這次的突發性暴漲,到底是禍兮福所倚,還是福兮禍所伏呢?
事實上,當下中國經濟的基本面方面,幾乎沒有什麼因素可以用來支持人民幣匯率最近的迅猛漲勢。一份非官方的數據顯示,5月份製造業指標回落到了製造業收縮的水平,這與近期其他一些經濟數據遙相呼應,佐證了中國經濟在2017年的強勁開局正在退潮。此外,去槓桿措施推高了國內資本市場的借貸成本,導致國際投資者在2017年初所持的樂觀情緒也有所降溫。
2017年5月底,人民幣匯率突然莫名其妙地大漲…(網路圖片)
這不,國際市場上的貨幣匯率分析師們也忙不迭地開始匆忙調整各自的預期了。過去四天時間裏,至少有八名分析師對人民幣的預期進行了修正。但與此同時,他們也在討論到底是什麼因素令今年大部分時間裏人民幣兌美元的持續穩定走勢戛然而止。而大多數的解釋不外乎都是圍繞央行的「策略調整」展開(策略調整或許是為了抵消5月24日穆迪下調中國主權信用評級的影響,也或許是為本月美聯儲可能採取的進一步加息而未雨綢繆),其實,上星期中國央行公布的穩定人民幣中間價的新工具則被視為策略轉變的一個證據。5月26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發布公告稱,正考慮在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模型中引入逆週期因子。逆週期因子的引入,則意味著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將由「前一跤易日日盤收盤價+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逆週期因子」三者共同決定,進一步弱化上一跤易日收盤價對中間價的影響。
澳大利亞國民銀行駐新加坡的高級市場策略師表示:「中國央行的動機是一個大疑問。市場似乎認為人民幣升值之中暗含深意,但我們目前不太確定。總體而言,透明度不足使得人們對中國當局及其政策難以理解和預見。」
據悉,彭博社在近期的5月31日至6月1日間對15位分析師和交易員進行了調查,他們的預測中值是人民幣兌美元年底將在6.9350元。而在人民幣匯率連漲四天之前,分析師們對其年底的匯率預期還是7元人民幣兌1美元。
此外,瑞銀集團分析師也提高了對人民幣匯率的預期,理由是中國對資本外流加強控制和美元走弱。他們認為,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到年底前不會跌破7元,相比之下,以前的預期則是7.15。澳新銀行駐新加坡的亞洲研究主管在5月31日表示,「中國想抑制人民幣貶值預期的意圖很明顯。這次事件表明,中國並不滿足於人民幣兌美元僅僅保持穩定,還試圖抑制人民幣指數的下跌。」因此,鑒於中國正刻意打消人民幣的貶值預期,將年底在岸人民幣匯率預期從7.10元上調至6.95元。
瑞穗證券駐香港的首席亞洲經濟學家瀋建光表示,中國央行不希望市場能夠預測人民幣會變強還是變弱。中間價機制調整表明瞭這一點,所以今後預測人民幣中間價將更加困難。鑒於美聯儲可能收緊貨幣政策,以及中共十九大之前的政治考量,近期的匯率走勢還將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