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7年5月3日訊】(看中國記者鄭文新綜合報導)現實中,有些中共領導幹部患上的調研「虛浮症」仍然病根未祛。其表現形式有:「踩點式」、「盆景式」、「歌德式」、「脫節式」。這會使弄虛作假之風盛行,勞民又傷財。溫家寶是中共中央領導層深入到安徽農村搞調研次數較多的一位;同時,也是讓陪同他的中共地方幹部最頭疼的一位。為了瞭解到農村和農民的真實情況,他常常不給地方一些中共領導人留面子,想方設法衝破對他的「封鎖」,使得刻意弄虛作假者不知所措。一連看了幾戶農家的溫家寶,心情很是沈重。
中共領導幹部患上的調研「虛浮症」病根未祛勞民又傷財。
5月2日,陸媒的報導稱,現實中,有些中共領導幹部患上的調研「虛浮症」仍然病根未祛。其表現有:中共領導幹部在調研中仍存在打招呼踩點、提前彩排、只聽成績不聽問題和意見、只收集材料不分析解決等。這會導致中共領導幹部雙腳「踩空」,頭腦「發空」,問題「抓空」,出現「拍腦袋」決策的現象。會使弄虛作假之風盛行,勞民又傷財。
報導稱,在某地有一條連接馬路的水泥路,寬約兩尺,高出田埂一截子,明晃晃地通向田地深處。農田裡修水泥路幹什麼?中共幹部笑而不語,農民背後戳穿:這塊地是示範田,上頭經常有中共領導來參觀,為了避免弄髒中共領導的皮鞋和褲子,專門修了水泥路。
類似現象並不罕見。如湖南某市存在的各種五花八門的「假調研」——「民情筆記全由中共基層幹部代寫,明明人在城裡,名字卻赫然出現在數十公里外的聯點駐村簽到本上」……
報導稱有四種調研「虛浮症」形式:
之一,「踩點式」。有些中共領導幹部下基層調研,提前安排中共工作人員打招呼,給下面留有充裕的準備時間。形式主義風氣一級傳染一級,使一些調研變成了上下默契的「約研」。有的中共基層為做好「迎研」工作,專門對中共領導幹部要去的企業、農戶家庭、參觀地點進行重點「踩點」。一些調研對象,甚至被中共基層專門挑選併進行「培訓」。
之二,「盆景式」。少數中共領導幹部調研時只走「規定路線」,沒有「自選動作」,大事小事「客隨主便」,走到、看到的是事先主人精心準備、認真包裝的「盆景」,聽到的也是提前「彩排」的好聽話。
之三,「歌德式」。少數中共領導幹部調研,愛看當地中共政府的成績,對群眾關心的問題,在不挑刺、不揭短的默契裡,變成中共上下級幹部皆大歡喜的「報喜匯」。
之四,「脫節式」。有些中共領導幹部也會到群眾中瞭解民情民意,還與中共基層幹部座談、聽匯報、看報表,收集材料一大袋,可不分析問題,也不做深入研究,更無解決辦法,來年調研,還是問題依舊。
溫家寶調研衝破「封鎖」看農家心情很是沈重。
2004年,炎黃春秋雜誌第10期上,發表了題為《溫家寶在安徽的一次下鄉》文章,文章稱,溫家寶是中共中央領導層深入到安徽農村搞調研次數較多的一位;同時,也是讓陪同他的中共地方幹部最頭疼的一位。為了瞭解到農村和農民的真實情況,他常常不給地方一些中共領導人留面子,想方設法衝破對他的「封鎖」,使得刻意弄虛作假者不知所措。
溫家寶是中央領導層深入到安徽農村搞調研次數較多的一位;同時,也是讓陪同他的地方幹部最頭疼的一位。為了瞭解到農村和農民的真實情況,他常常不給地方一些領導人留面子,想方設法衝破對他的「封鎖」,使得刻意弄虛作假者不知所措。
文章稱,1996年5月麥收之前,當時還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的溫家寶,到安徽檢查扶貧工作。在從金寨縣通往霍山縣的山道上,溫家寶來了一個突然襲擊。他招呼司機說:「我要方便一下。」司機當即把車停住。
車上的人都以為溫家寶真是下去「方便」了,誰知,他跳下車後,快步前行,沿著一條小路就一直往前走去了。坐在另一輛中巴車上的中共安徽省的領導,這才發現,前面有座不大的村莊,溫家寶正向那個村莊走過去,他們不免感到詫異。因為這是在事先安排要視察的計畫之外。而且,看上去,還是一處十分貧窮的地方。
溫家寶見幾個農民扛著樹皮走過來,就迎上去問:「你們這是幹什麼呀?」
一個婦女見問話人面相慈善,話聲和藹,雖是中共幹部打扮,卻沒有想到這會是中共中央下來的幹部,因此答得就很隨便:「現在青黃不接,山上沒東西可賣,供銷社正在收購樹皮,聽說造紙用,就削點樹皮去賣,好買點口糧回來。」
溫家寶轉身又去打問一位男青年,當得知對方是位民辦教師,便仔細瞭解他的工資情況。民辦教師發愁地說:「鄉里一個月只補助五十元,連吃糧的錢也不夠,說是補助,也只是欠著,趕到要過年了才給,平時就連買糧的錢也沒有。」
他在村子裡各處仔仔細細地看了個遍,這才上車。到了霍山縣城後,他隨便用了一下餐,就要求聽縣裡匯報。
中共霍山縣委書記不知道溫家寶在來的路上已經沒按「規定」下過車,依然像往常一樣地做著匯報,他甚至激動地說道:「這幾年,我們霍山縣有了很大的發展,既脫帽,又加冕,脫掉了貧困縣的帽子,戴上了‘奔小康’的帽子。」接著就把全縣的國民生產總值、糧食產量、財政收入和農民增收的各種數字,熟練地報了一遍。他還準備把各種成績的統計數字一一報來,溫家寶卻截住了他的話頭,忽然問:「你這個縣這麼好,可以按時發工資嗎?」
中共縣委書記回答得斬釘截鐵:「我們不欠全縣職工一分錢!」
溫家寶點到了他下車看過的那個村莊的名字。
中共縣委書記不禁一愣。但他馬上指出:「那是我們縣最窮的一個村。」
溫家寶幽默地笑道:「你最窮的一個村,就被我看到了?」
中共縣委書記這才知道遇上了麻煩,偷偷地看了一眼坐在旁邊的中共省委領導,見中共省委領導都面無表情地望著他,不由得急出了一頭汗。
也就是在那一次,溫家寶要看龍河口水庫淹沒區農民的生活狀況,舒城縣卻安排了一個各方面都比較好的村子讓他看。他一眼就發現了問題,問:「這兒是淹沒區嗎?」
中共縣委書記見瞞不過。只得照實說:「不算淹沒區,只是邊緣地帶。」
「我要看淹沒區,看最貧困的村子。」
中共舒城縣委書記沒有一點思想準備,因為以往下來檢查工作的中共中央領導或中共省領導,沒誰提出過這樣的要求。安排中共領導參觀「形象工程」,視察「閃光點」,早已成了一條程式化的不變的「規矩」。於是,這位中共縣委書記搪塞道:「那兒路不通。」
「你說的不通,是不是車子開不進去?」溫家寶認真地問。
「是。」
「走路要走多遠呢?」
中共縣委書記想了想說:「十公里吧。」
溫家寶一聽,朗聲笑道:「不算遠,那我們就走去。」說著,做了個挽褲腳趕路的動作。
當時的中共省委書記盧榮景見溫家寶決心已定,馬上接過話:「快上車,開到哪兒不能開了,再下車走嘛!」
於是大家陸續上車。
中共舒城縣委書記說「路不通」,只是不希望溫家寶看到窮得不像樣子的地方。不過,他又是一個實在人,見中共省委書記表了態同意去看,也就沒再留點兒心眼,把自己曾說過路不通還須走上十公里的話忘得一乾二淨,指揮著司機順順噹噹地將車開進了一個村子裡。
中共省農經委的吳昭仁在談起這段插曲時,他的臉上露出了無地自容的神色。他說:「我當時一聽中共縣委書記說‘到了,下車吧!’腦袋嗡地響了一下。心想,你這個中共縣委書記真要命,說過這村子車開不進去,你至少也要停得遠一點,讓大家走幾步,哪能讓車一下子進了村?這讓陪同的中共省領導在中共中央領導跟前,臉往哪擱?這時就聽走在我邊上的中共副省長王昭耀說:‘地上有縫都想鑽進去……’搞得我們一個個灰頭土臉,硬著頭皮走下車。」
那確實是個很窮的村子,房子不像房子,陰暗潮濕,因為農舍裡太黑,大白天走進屋,半天看不見東西。其實,看見跟沒看見都不重要,許多農家家徒四壁,半個村子跑下來,沒看到誰家有一件值錢的東西。
溫家寶一連看了幾戶農家,心情很是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