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Lawrence Baterina(圖片來源:創見)
最近這些日子裡,每當Yalda T. Uhls想要將自己孩子的照片發布到社群網站上時,都會逼著自己先冷靜一下,她自己也知道,這並不容易做到。
「一年前我15歲的女兒回家向我抱怨要我刪除網上的照片,因為她覺得我把自己親吻她的照片貼到Facebook上面讓她很丟臉。我的第一反應是,‘我幹嘛要這麼做,這是我自己的照片,而且這多溫馨啊。’但是在這之後我意識到了,她作為照片的主角之一,其實是有權利讓我刪除照片的,因此我就照做了。」
Uhls自己就是一名兒童心理學家,如果連她都可能會沒有意識到這件事情對於孩子心理的影響,那麼就更別提絕大多數的其他家長了。Uhls表示當父母的很少能夠想到孩子在長大之後看到網上自己那麼多的老照片有多尷尬。孩子們現在不僅從小的日程就被安排的滿滿,而且他們還經常處於被過多的拍照環境當中。
為了防止這種事情的發生,已經有一些父母為發布孩子的照片一事訂下了清晰的規則,比如說只能分組可見或者是上傳到非公開相簿。「我不會跟在我的孩子屁股後面拍個不停。」
Carly Sommerstein是一位在大型出版社工作的編輯,她有一個11歲的兒子,「我和他每天生活在一起,我知道他是什麼樣子,我不會把他的名字放到Facebook上面。我的Facebook頁面已經鎖住,而且照片也設置為不能分享。」除此之外,她還會盡量避免在家裡使用手機。
「不是什麼事情都應該拍照、拍影片,有一些美好的瞬間你放在心裏就好了。我的兒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尊重他的自主權與隱私權。自戀這種心理長期存在於我們的文化當中,它是具有破壞性的,但是如今人們卻樂於展示自己的自戀。」
有很多父母習慣於透過手機鏡頭來感受生活中歡樂的瞬間,而不是真正地用心體會:根據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有80%的成年人表示他們曾經見到有家長極力試圖捕捉到孩子在玩樂時呈現出來的最完美的照片。「社群成癮症:追求被讚勝過享受生活」這項研究針對1600名成人進行研究,該研究採訪調查了人們的媒體使用習慣,比如說他們擁有多少粉絲、多常時間查看一次自己的社群帳號,並且讓參與者填寫了一個基於主觀的幸福測量表。
該研究發現,那些在社群媒體中非常在意是否被按讚的人,更有可能判定自己現在並不幸福快樂。
其他的一些研究也已經顯示現在做父母的大多都會過分狂熱地晒出自己的孩子。在另一項針對2000名家長的關於網路安全與家長行為的調查中我們看到,在一個孩子5歲之前,其父母將會在網上晒出差不多1000張關於他的照片。
有超過一半的照片(53%)被貼在了Facebook上面,其他的照片則散佈於Twitter、Instagram以及別的網站當中。
四分之一的家長表示他們在晒出照片之前從未徵求過孩子的同意,將近五分之一的家長表示他們從來就沒有對自己社群網站上的隱私選項進行設定。然而,在這次調查當中只有不到一半的家長曾經意識到這些發出去的照片當中通常包含了地點訊息。
家長在網上爭相炫耀攀比自己孩子
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那些喜歡在網上發布大量關於家庭生活細節的家長們,從表面上來看是想要給別的家長一些生活建議,其實只是當媽的或者當爸的想要通過晒出孩子不同尋常的舉動在Facebook上獲取更多的讚。
一位3歲男孩的母親告訴研究人員:「我曾經要求兒子按規矩做事,他因此大發脾氣,我覺得這很好玩,就再次命令他按規矩做,然後錄下他生氣的樣子。當我把這段影片上傳到Instagram的之後,我突然想到自己這都是在幹嘛啊。」
另一個家長上傳自己的孩子因為換牙掉牙而大哭的照片,當下他只想到要拍照,根本沒想起去安慰這個小人兒。在很多情況下,當孩子們發現自己生氣或者發火的一面父母被記錄下來時,這只會讓他們感到更加不開心。
家長們拍照與錄影片的願望如此的強烈,甚至已經影響到了他們在現實生活中享受孩子的美好瞬間。有一位父親告訴研究者,他在女兒長達65分鐘的學校舞蹈匯演中一直在錄片,而不是簡單地坐在台下欣賞女兒的舞姿。
「我的老婆一直讓我不要再拍了,好好看當下的表演。」更氣人的是,他犧牲了好好欣賞女兒表演換來的影片中80%的時間裏都沒有拍到女兒的鏡頭。「影片的聲音很模糊,光線昏暗,根本就不能放出來看。」而對於那些一心想要在台上好好表演的孩們來說,那些在台下舉著iPad的家長們讓他們一點也沒有感到作為表演者的自豪。研究人員表示學校在舉行類似的活動中,或許應該禁止台下家長使用手機。
有一些家長已經意識到,要求孩子在鏡頭前強顏歡笑而不是真正地讓他們感受到快樂是有問題的。在2014年針對570名家長進行的調查中顯示,大多數使用社群媒體的家長(74%)表示他們覺得別的家長晒出了太多關於孩子的訊息,其中甚至包括一些孩子不願意公開的尷尬時刻,或者是那些包含了孩子個人訊息 以及能夠確認孩子具體位置的訊息。「家長們對於自己在社群媒體上晒出的孩子的訊息應該多加考慮。」密西根大學兒科科學家Sarah Clark表示出了自己的擔憂。
有分享癖的家長會給孩子帶來陰影
孩子們對於家長的行為會有樣學樣,尤其是那些壞榜樣。哈佛大學心理學研究者Catherine Steiner-Adair說:「孩子會模仿大人的行為。孩子們對於家長是否能夠將他們的照片晒到網上應該具有否決權。我們需要教會孩子保護自己的個人訊息與肖像權,在分享照片之前問問他們‘你同意我把這些照片傳給爺爺奶奶嗎?’」
這種在家人之間分享照片的文化能夠帶來愉快且親密的體驗,但是如果將這件事情做得過了頭也會弄巧成拙,不是家長和孩子更親密,而是在他們之間拉開了心理距離。
一名11歲的男孩告訴Steiner-Adair:「我特別討厭我爸來看我打曲棍球,他一直在拍攝我打球的影片,在比賽結束後拿著影片向我展示我哪些地方做得不對。這難道不是教練才該做的事情嗎?」Steiner-Adair問他到底希望爸爸怎麼做,這個男孩回答道,「像個正常的爸爸那樣,為我進球的時候歡呼加油就行。」這個男孩只想要他的爸爸能夠投入到自己的比賽中來,至於賽後是得到表揚還是批評,他一點也不在意。
Steiner-Adair表示當孩子們發現家長沒有投入到自己的活動中而只是拍照影片時,他們的心中就已經埋下了不滿。
當家長們將過多的精力投入到社群媒體當中時,這會讓孩子也變得過分關注社群媒體的反饋。這一點在校車上體現的尤其明顯,一個孩子可能會將他同學睡覺或者流口水的照片拍下來,然後在班上傳看只為取樂。
另一個社群媒體帶來的副作用是當孩子們跟著父母去度假時,會非常看重自己的穿著打扮。「這一切會在青少年中形成激烈的競爭,當他們在社群媒體上看到了別人被約出去聚會了,而自己卻被排除在外,心中就會充滿被排擠的恐懼。」一個少年曾經告訴Steiner- Adair說:「當我在網上看到了每個人發出的光鮮亮麗的照片,我心裏真的很難受。」
去夏令營也逃不開家長警惕的眼睛
在過去,孩子們去參加夏令營時將會與家長分開,家長在孩子們回家前無法知曉他們的消息。然而在今天,有成百上千個夏令營會將孩子每日活動的照片和影片發給家長,而這一行為被家長們大大讚賞鼓勵。
「有些家長甚至會要求自己的孩子在照片中做出暗示,‘拉一下右耳表示你是否過得開心,拉一下左耳表示你是否想家’」。這種行為削弱了孩子們的獨立性,因為他們一刻都不會離開家長警惕的眼睛。對於家長和孩子的來說,短暫的分離對兩者都有好處。「在過去家長與孩子會彼此寫信,而現在家長們則是每天下午6點鐘翹首以盼收到影片。這些家長應該學會坦然地面對與孩子短時期分離的事情。」
作為夏令營的主辦方將這些關於孩子們的網上相簿都加了密碼,並且表示雖然關於夏令營的Facebook公開首頁是公開瀏覽的,但是他們會盡量避免上傳任何孩子的泳裝照片。「有很多家長很高興看到自己的孩子能上公開首頁,他們以此為榮。不過如果有家長不希望看到自己孩子的照片出現在公開首頁上,我們就會立馬刪除。」
在社群媒體當中成為一個童星會有哪些影響?
因為家長們總是在給自己的孩子拍照,這使得孩子們已經從小學會了在鏡頭前的情緒管理,只要一看到鏡頭就展露笑顏,即使他們正感到情緒低落。事實上,中小學生的形象價值已經成為了非常重要的課題,孩子們已經學會了要刻意維護自己的形象。
「孩子們透過成年人的行為學習到了展示自己的自拍照或者影片能夠帶來關注。」Uhls在她的研究中發現社群媒體帶給孩子的這種對於出名的追求更勝過於電視。有不少孩子其實一開始並不有意要將自己的照片貼到網站,都是成年人通過言行影響他們去那麼做的——鋼琴老師晒出自己學生的演奏會,當爸爸的晒出自己兒子的足球比賽,甚至連牧師也會晒出自己的唱詩班。
這一切都教給了孩子們這樣一件事:你要為自己尋找觀眾與關注。「青少年的心理是非常脆弱敏感的,因為他們此時正在尋找對於自己的身份認同,」Uhls進一步解釋道,「如今他們會將自己一直置於與他人比較的情境當中,如果他們因此而感到脆弱不安,就會開始陷入苦惱當中。」
同理,智慧手機與Facebook存在不會自動將為人父母者變成名人或者教練,但是因為有了社群媒體的存在,家長會放大自己的虛榮,誇大自己的行為,這對於做父母的來說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同樣也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即使沒有智慧手機,有一部分家長們也很容易就陷入對於孩子的過分關注當中。這種父母會在每一次家長會上對於自己孩子的聰明優秀誇誇其談,社群網站現在成為了一個新的重災區,家長們在網上的話題總是圍著孩子轉並且試圖透過孩子來表現自己。對於孩子來說,看到父母在網上對自己的大晒特晒並不讓人開心。」
社群網路將人們聯繫到一起,但是使用要有度
在探討了這麼一輪過後,其實我們別忘了分享美好時刻也是很令人愉快的。老一輩們沒有條件去用智慧手機記錄孩子們的點點滴滴,也做不到短短几秒就和遠在天邊的家人們共同分享。
網路與智慧手機將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拉的更近了。蹣跚學步的孩子,歡樂的生日宴會以及關於孩子各種有趣的瞬間都能夠被記錄下來,不被遺失在記憶中。「曾經我們依靠畫質模糊的家庭影片來保存回憶,但是如今記錄日常生活已經成為了一件人人參與的大生產運動。」
如果使用得當,社群媒體可以變成一個有用的工具。害羞的孩子與少年們可以使用像Facebook以及Instagram這樣的網站去展示自己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Steiner-Adair表示:「合理的使用社群媒體可以幫助孩子們加強與同學的聯繫,如果他們通過社群媒體能夠與同齡人待在一起,這會讓他們感到開心。」但是Steiner- Adair也強調了孩子們不能過多地依賴於社群網路中尋求慰藉,在電腦螢幕前花費太多時間將會讓人與外部世界隔絕:研究證實人們花費越多的時間去瀏覽他人照片,就越是會感到嫉妒與抑鬱,對自己的生活愈加不滿。
現在的家長們所做的事情和他們的父母曾經做過的並沒有什麼不同,只不過老一輩們是在左鄰右舍串門中誇耀自己孩子,新一代家長將網路變成晒娃陣地。
「很多人與自己的親人朋友相隔甚遠,社交媒體是一種讓親朋好友關注孩子成長的好方法。如果有人在底下評論道‘多可愛的孩子啊’,這會讓做父母的感覺自豪,即使這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會讓做家長的自信心爆棚。」為人父母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社群媒體給他們提供了一個管道去驕傲地分享孩子取得的成績,對於其他被年幼孩子弄得筋疲力盡的家長提供支持,展示自己家庭和諧美好的一面有助於家長們在漫長的一天裡恢復精神。
根據Steiner-Adair的說法,在社群網站上晒出孩子照片會讓家長們感到自己為此的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
其實家長們可以找到網上晒娃的合理尺度。Lisa Tierney-Keogh是一位在紐約工作的編劇,她就很注意去保護自己2歲女兒的隱私。「我不知道孩子們長大後對於這些事情有何看法,也許他們會說‘我都被你放到網上展覽了20年了,我可沒同意你這麼做’。
我也不希望大肆地發布孩子照片惹人厭煩,變成那種到處跟人說‘快來看看我的寶貝孩子’的人。」她對於自己在網上晒出的孩子照片很有講究:不能在孩子洗澡的時候拍照,孩子也不能直面鏡頭。
「我這種做法並不是因為過分擔心孩子被外界傷害,只是一種對於隱私的敏感和對孩子的保護。在美國養育孩子並非簡單的事情,孩子的生活中到處充滿了競爭,被展現出來的總是孩子最好的一面以及最完美的家庭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