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的藝術!淺談如何欣賞古典音樂(圖)

作者:岳悅 發表:2016-09-01 09: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欲理解音樂意境,需反覆聆聽,感受其意境。(圖片來源:Fotolia)

中國的音樂有著很長的文化歷史,但是中國真正欣賞中國古典音樂的人卻不多。本文首先就中國古典音樂的大體情況展開分析,瞭解中國古代文化與古典音樂的關係,重點探討中國古典音樂的主要特點及其蘊含的意境和感情,由此向世人展示中國古典音樂的藝術魅力及鑑賞方法。

中國古典音樂有悠久的歷史傳統,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無比豐富的民族音樂文化。中國古典音樂猶如一棵古老而常青的參天大樹,以其源遠流長和多彩多姿屹立於世界音樂藝術之林。它反映了中華民族以音樂修身養性的精神,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意志、道德、文化和追求。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也有不少人反映中國古典音樂難以欣賞,不如流行音樂和西方音樂那麼直感。當然,熱衷於中國古典音樂者也大有人在,其關鍵在於是否懂得欣賞。那麼,如何欣賞中國古典音樂呢?筆者在此提出一些看法。

一、清楚中國古典音樂的大體情況

中國古典音樂的歷史,古代文獻一般追溯到黃帝。中國《呂氏春秋‧仲夏記‧古樂篇》記載:「黃帝令伶倫作音律。伶倫自大夏之西,乃之崑崙之陰,取竹之懈谷……聽鳳凰之鳴,以別十二律。」但據目前的考古發現,中國音樂的歷史遠不止於此。1986年∼1987年,在河南省舞陽縣賈湖村新石器遺址發掘出了隨葬的至少十六支骨笛。據碳十四測定,這些骨笛距今已有八千到九千年之久。

至於在八千到九千年之前何時開始出現音樂,是千年還是以萬年計,難以定論。經過幾千年的繼承、創新和發展,中國古典音樂在世界上獨樹一幟,並以其濃郁的民族風格、典雅優美的旋律和多姿多采的演奏形式成為世界音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世界各國音樂愛好者的喜愛。

在中國古典音樂的樂律方面,相傳黃帝命伶倫律呂,同時按音律,鑄鐘十二件,以和五音,古代史書上稱之為「五音十二律」。由此可見,在中國遠古時代的古典音樂,就已經是五聲音階。五音的文字譜記作:宮、商、角、微、羽,約等於簡譜:1、2、3、5、6。到了周代,增加了「變微」(4)和「變宮」(7),形成了七聲音階。但在實際的音樂活動之中,則使用五音十二律。周代的「禮記」中的「禮運篇」中說:「五音十二律,還相為宮也。」周代的音樂家,推算出的五音音階序列、七音音階序列,都很準確。這是中國古典音樂史上的偉大成就,比希臘人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的三分損益法要早兩百年;所不同的是中國人用竹管的長短計算音律,而希臘人則用琴的長短計演算法。

中國古代的樂器,相傳在公元前三千年伏羲氏創造了琴與瑟,比埃及發明弦樂器要早一千年;公元前2500年顓頊時期造出了鼓;女媧氏時發明瞭笙、簧、管、簫、笛等樂器。而到了夏、商、周時期,則為三代盛行鑄鐘,尤以周代為最,且分為特鐘和編鐘兩種;周代非常重視音樂的社會功能,發明的樂器也多,如馨、搏、竽;秦代主要是造箏。從西域,沿著絲綢之路傳來的樂器有:琵琶、箜篌、羌笛、胡笳等。

據統計,中國的民族樂器多達一千餘種,共分為拉弦樂器、彈撥樂器、吹奏樂器和打擊樂器等四大類,具有風格各異、演奏形式多樣的特點。如江南絲竹、廣東音樂、河北吹歌、西安鼓樂、舟山鑼鼓、新疆十二木卡姆和西藏弦子等。舉世聞名的敦煌莫高窟壁畫《唐代伎樂人樂舞圖》真實展示了一千多年前龐大的宮廷樂演奏的情景。

二、瞭解中國古代文化與古典音樂的關係

眾所周知,中國古代的記譜方法是用宮商角子羽這些文字來記譜的,包括詩經楚辭樂府唐詩宋詞元曲都是有譜的,只不過,在儒教統治的古代,藝人一直處在三教九流的最底層,和妓女一般,只是比花子高一些,所以那些中國古典的個種藝術形式,都只是以一種文學的形式流傳下來。

這樣的歷史背景,直接導致中國古典音樂與中國的詩詞歌賦有千絲萬縷的關係,而且許多古典音樂的意境,只是存在於某一特定的自然境界和生活場景中,也正是這種獨特性,才影響了經典古典音樂的獨創力和影響力。

因此,中國古代文學與古典音樂的融合,成為中國古典音樂發展的一個特徵。如李白的《關山月》,杜甫的《清明》,劉禹錫的《竹枝歌》,王之煥的《涼州詞》,王維的《陽關曲》《隴頭吟》,柳宗元的《漁翁》等。其中有的作為民歌在民間長期流傳,有的則被琴家所吸收,以琴歌形式被保存了下來。

三、中國古典音樂的主要特點

(一)旋律與和聲

中國古典音樂雖然很早已經掌握七聲音階,但一直偏好比較和諧的五聲音階,重點在五聲中發展音樂,同時將中心放在追求旋律、節奏變化,輕視和聲的作用。中國古典音樂好像是用線條畫出的中國畫,如果沒有輪廓(旋律)則不成其為音樂,但和聲是可有可無的。

(二)場面與氣勢

中國古典音樂似感情流露,委婉纏綿、細水長流,很多是獨奏或「琴瑟合奏」「琴簫合奏」,場面不大,讓欣賞者仔細品味、得以慧悟,如同知己之間的交流、密閨之中的私話。

(三)​​​聽覺與領會

中國古典音樂是心靈的藝術,講究天人合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似有混沌不清的感覺,感到不好懂,但靜心凝聽股股韻味幽然而來,透過感官直達心底,在心靈深處迴旋、激盪,微妙含蓄、意味深長而難以言達。

不難理解,中國的古典音樂就仿如中國的茶,它的味道、意境是那樣的幽玄,內涵是那樣的博大精深;它與其他音樂都有所不同,是在舒緩中隱含著激情,是在平淡中深透著真摯……

四、認真傾聽旋律,仔細品賞音樂表達的感情及意境

對優美的音樂作品,任何文字的詮釋都是蒼白無力的,文字難以完全具體地表達或描述音樂那豐富多彩的內涵。因此,要深入理解音樂那美妙的意境,必須細心、反覆地聽辨旋律,體味其中奧妙,喚起我們對某種情緒、某些畫面、某個生活片斷或者是有關故事的理解和聯想。當古琴、古箏、笛子、二胡、琵琶、大鼓等民族樂器演奏的樂曲,自你的音箱流瀉而出的一剎那間,你可以清楚地感到,在空氣中流動的是:山、水、落葉、冬雪……那是千古的生命裡的一份說不出、道不盡的感覺,那是你從未領略過的中國古典音樂之美……

《十面埋伏》是中華古典音樂的精華部分,傳統琵琶曲之一,描寫公元前202年楚漢戰爭在垓下最後決戰的情景。漢軍用十面埋伏的陣法擊敗楚軍。項羽自刎於烏江,劉邦取得勝利。是一部以歷史背景為創作原材料的古典名曲,全曲分十三個段落,三個部分,環環相扣,氣息相通,整首曲子宛如天成,氣勢滂沱,緊張處飛鳥禁聲,游魚沉底,殺氣騰騰。《十面埋伏》是琵琶曲中的精華,領悟了《十面埋伏》的全部,琵琶曲中的種種玄機也就昭然若揭了。而當你明白了琵琶,領悟了琵琶,那麼你也將站在琵琶撥動的弦間窺見音樂最深處的奧秘,音樂的靈魂是不分彼此的。胡琴和橫笛不同的只是地域和音色,而它們承載都是演奏者最動心、最動聽的靈魂聲音……

而且,領悟了《十面埋伏》中的意境,就不難領悟《平沙落雁》中的「秋高氣爽,風靜沙平,雲程萬里,天際飛鳴」,當然也就可以領悟《高山流水》中知音難覓人生無歡的悲傷。

總之,音樂的靈魂都是相通的,由此及彼,在一方面有所突破後就可以到達新的境界,懂得欣賞中國古典音樂的美。



来源:《大舞臺》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