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6年08月10日訊】今年上半年,中國最引人矚目的經濟現象是民間投資下降:1—6月,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僅僅同比增長2.8%,增速比1—5月回落1.1個百分點。到了6月,民間投資42413億元,已經低於去年的42416億元,出現了同比負增長。
很多專家都在討論民間投資下滑對GDP和財政收入的影響,筆者不是什麼專家,也因為GDP不過是一個玩偶性質的數字、更因為財政收入屬於「老爺」們兜裡的錢,所以,更關心的是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如此發展下去對失業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一直以來,中國經濟依靠投資拉動,可以分成三塊:第一塊是政府主持的基建活動,弄來弄去都是「鐵公基」。在今天的時期,由於受到財政收支的制約,已經難以實現大幅增長,就無法實現大量新增就業;第二塊就是國企,國企主要佔據的是經濟產業鏈的上游,能源、鋼鐵、有色等原材料行業以及通訊等壟斷行業,現在的時期,通訊等壟斷行業處於自保的狀態,而原材料行業都處於風雨飄搖之中,正在裁員或降薪,國企無疑不具有大量吸納勞動力的能力;第三塊就是民間投資,主要集中在經濟產業鏈的下游,比如製造業、服務業或零售行業等,一直以來,都是就業的主力軍,無論增量還是存量都是如此。
根據麥肯錫—中國的報告數據,2014年,本科畢業生在民營企業就業的佔總人數的50%,在國有企業就業的佔23%,政府部門佔15%,外資(外商獨資、中外合資企業)佔11%,其它佔1%。而高職高專畢業生中,在民營企業就業的比例高達65%,無疑,民營企業是吸納應屆畢業生就業的主力軍。
再從存量來看,2014年5月,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工信部中小企業司司長表示,中小企業貢獻了中國60%的GDP、50%的稅收和80%的城鎮就業。由此可見,中國絕大部分勞動力是在中小企業就業的,而這些中小企業基本都是民營企業。
今天,資本在撤出中國是毫無疑問的,甚至很多中國企業都在將自己的生產基地遷出境外,此時,希望外資企業在中國增加就業人口有些不太現實。雖然政府不願意削減自身龐大的官僚機構,但基於財政收支的壓力,大規模增加政府機構人員的想法更不現實,一些經濟落後地區已經發不出工資,更不准許增加新增就業。國企也不具備吸納大量畢業生的能力。
而去年以來,不斷爆出很多比較知名的企業破產,這以深圳東莞最為典型;上海的常住人口也在下滑,如果預計不錯的話,深圳的人口趨勢在未來也不樂觀。任何城市,人員的外流一定和企業的破產有關,企業的經營狀況才是拉動人員流動的根本動力,這是任何人都沒法否定的(關於上海人口下降,有一個說法是因為轉型升級,這些猜測沒多少意義,100個人可以有100種猜測)。這些行為都預示著再就業壓力是巨大的。而每年的新增畢業生也需要就業。當民營投資下滑出現之後,意味著民營企業吸納就業的能力下降,如果民營投資按上半年下滑的速度繼續下去,只需要一個空窗期,就必定帶來失業潮。
一方面是再就業和新增畢業生就業壓力巨大,另外一方面,看看管理者在幹什麼。《財政部:到2020年將使1億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落戶》,既然說出了數量,就隱含一定的強制性。這種略帶強制的政策性遷移將造成什麼後果呢?第一,失業人口進一步增長,因為現在是民營投資不斷下降,是就業壓力巨大的時期;第二,過去二十年,是農民作出巨大貢獻的二十年,支撐了城鎮化和房地產化。現在,雖然說在農民轉移進城的過程中需要保護農民的權益是政策中明確規定的,但是,管理者推進這項措施的利益在哪裡?(如果沒有利益,按慣例似乎不太可能)很可能依舊是用城鎮過剩的房子換取農民手中的土地。這有幾個疑點:1,農民不可能在鄉鎮購房然後空置(甚至購房過程中還會背上債務)。當移居城鎮以後,宅基地等都會空出來,就會有人去收購,只要價錢夠高,無疑就可以實現轉移,承包的土地也一樣;2,城鎮購房對於農民是有經濟壓力的,會不會因此出售承包地或宅基地?可能部分人打的就是這樣的算盤。第三,農民的就業能力顯然弱於新畢業的大學生和那些再就業者,無論年齡還是工作經驗都不如,那麼,進城的農民就徹底成為貧民。第四,如果農民不願意進城,會出現更辛辣的政策嗎?
這將嚴重地影響社會的安寧。筆者有些恐懼,您呢?
上世紀90年代後期,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和企業工人曾經大量下崗,多數人拿到了一定的補償金,後來,這部分補償金的實際購買力都被貨幣發行者廢了;但願這次農民丟失土地所得到的款項的購買力,不被廢掉。可是,無論怎麼看,被廢掉都是最終的結局,那時,農民將一無所有。當農民一無所有之後的結果又是什麼?趕緊去翻歷史課本吧。
時間不同,演員不同,劇本一樣。
以上是劇本的上集,下面的劇本或許是下集。
2016年6月,中國進口同比-8.4%(按美元計);出口同比-4.8%(按美元計)。7月進口同比(按美元計)-12.5%,出口同比(按美元計)-4.4%,貿易順差523.1億美元。這只能給出一個印象,進口速度以兩位數下滑說明國內經濟在加速惡化,出口依舊萎縮。加速惡化的經濟生活,已經不再創造價值(這從M2不斷下跌,M1不斷增長上也可以得到一樣的結論)。市場只剩下玩錢的遊戲,也就是教科書所說的「龐氏騙局」。
市場對這一點看的很清楚,騙局總是短期的,最終就會現原形。但資本的性質不同,注定流向不同,只能是「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連夜趕科場」。
據彭博社報導,2016年7月份中國外匯儲備規模按月下跌40億美元。高盛經濟學家MKTang、宋宇發表報告指出,剔除估值因素,7月外儲降幅預計達到150億美元。而7月份的貿易順差是523億美元,說明其它項下資本流出的幅度依舊是673億美元之多。流出的資本有外資(辭官歸故里)、鑽空子溜走的民資、打著投資旗號的國資和土豪資本等等。
但是,有些資本是無法大規模出走的,只能「連夜趕科場」,比如保險資本、國企資本、部分紅色資本等等,如果這些資本都大規模跑掉,還怎麼執政?這些資本是和權力綁在一起的,離開了權力什麼都不是,也願意繼續圍繞著權力。可是,管理層無疑希望繼續推動房地產,就需要保證境內的流動性維持寬鬆狀態,加上財政收支的壓力,貨幣貶值的趨勢就是注定的,這些資本就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貨幣貶值?老闆總要給弟兄們找個渠道,讓弟兄們「避險」,這個渠道只能是土地,而且只能是農民手中的土地才是最廉價的。所以,要推動農業人口向城鎮轉移,當人轉移之後,土地才可以轉移。
沒用的房子歸你,有用的土地自有新的主人。
這是下集?是不是,也只能自己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