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中國人對《三國演義》的誤讀!(圖)

發表:2016-06-07 10:3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長篇歷史章回小說。圖為劉備、關羽、張飛的桃園三結義,出自金陵萬卷樓刊本。(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中國的歷史小說浩如煙海,可從來沒有哪部小說像《三國演義》那樣深入民心、田間街頭、婦孺皆知。

那麼《三國演義》的主題是什麼呢?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特別是民間老百姓世代相傳?常記得很小的時候,村裡的說書爺爺每每講到三國劉關張時,台下的村民齊聲喝采。如今時過境遷,回到老家,看不到兒時的說書和唱戲,傳統道德文化已經蕩然無存,有的只是一桌一桌的麻將機和世人的追名逐利。

三國演義論「義」

那麼《三國演義》為什麼會世代相傳呢?難道僅僅只是在講鬥智鬥勇嗎?或者是厚黑學?其實三國的主題連號稱「三國專家」的先生都沒有搞明白,他的品三國完全是曲解和誤讀。

其實羅貫中先生已經明示了主題,那就是三國演義,用三個國家的歷史來演繹「義」這個人性主題。稍微對傳統文化感興趣的都知道,澤披蒼生兩千餘年的儒家思想宣傳的是仁義禮智信,而義排在了第二位,排在了禮智信的前面,僅次於仁。因為仁是一種至善境界的體現,所以歷代能達到仁的要求的寥寥無幾。孔子在晚年時,才真正體會到仁的內涵。而義、禮、智、信作為一種做人原則,更容易讓人去具體實施,這就是歷代儒家思想多數都是論述義、禮、智、信較多。

《三國演義》是通過魏蜀吳三個國家之間的政治、軍事交往來表達了義的深刻內涵。關羽拋卻了個人恩怨,甚至是國家利益,在華容道義釋曹操,演繹了知恩必報、義薄雲天的驚天形象,把「義」的內涵演繹到了極致。

那麼,曹操在得知關羽要離他而去,並沒有殺他,任其過五關斬六將,是不是也是一種義的表達呢?

《三國演義》之所以能夠名垂青史,長盛不衰,正是因為演繹了「義」這個崇高主題。所以很多史學家對羅貫中筆下的人物與歷史不符較真時,老百姓對此卻嗤之以鼻,因為《三國演義》已經深入到中國最底層老百姓的血液裡,這一點,是中國大陸多少個易中天先生也撼動不了的。

智謀於「義」之後

現代人特別是中國大陸的人,注重的是三國的計謀,甚至把三國的智謀應用在官場、商場、情場,什麼厚黑學等等,沒有體會到義的深刻內涵,實在是主次不分、舍本逐末。

其實在羅貫中筆下,智謀是包含在義的範疇裡面的,是先有義後有智謀,先有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後有諸葛亮的各種智謀。換句話說,如果遇不到忠君愛國的明主,諸葛亮寧可老死於草廬,也不願涉足紛亂的官場,去展現他的智謀。這正是諸葛亮的可貴之處。也是注重計謀,忽視道德正義的現代人所弄不懂的。

有人甚至說,諸葛亮若是投靠曹操,早就幫助曹操完成一統天下的偉業了。重利輕義的人如何理解的了呢!如果三國僅僅只是表達計謀的話,那就太膚淺了,那就只能算是一部兵法小說了。其實,《三國演義》是貫穿了很高的道德標準在裡面,那就是遠遠超出了孟子所說的「上上下下都爭奪利」的範疇,那是一種無私的境界,那就叫「義」。然而,《三國演義》除了詮釋「義」這個主題外,還有因果報應、順應上天、人算不如天算等等道理。

話再說回來,歷史絕不是教人爾虞我詐,更不是教人如何算計人,而是教人如何做一個好人,做一個受人尊敬的人。把握了這一點,《三國演義》才可以長盛不衰,並深深植根於老百姓的心底,並世代相傳。



責任編輯:雲淡風輕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