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6年04月14日訊】戲路寬廣的影帝劉雲山,自視儲君,益發痴迷於讓地方官恭迎大駕,在四處流竄中詭異飾演「調研」。劉雲山所到之處就是秀場,為其擦脂抹粉的片場花絮,多以「電訊」方式在一眾劉媒上刊出。
但有些片場花絮劉媒是要隱而不報的。比如劉雲山近期去成都「調研」,有司擔心遭受劉雲山迫害的老作家鐵流會怒向膽邊生,找劉雲山「碰瓷」,於是就先下手為強,於此間將鐵流給關了起來。
別說是一個83歲的老作家,就是血氣方剛者也不可能靠近得了劉雲山,更動不了劉的半根寒毛。竟擔心一個老作家會找劉雲山「碰瓷」,好笑,也虧其想得出來。
影帝劉雲山「調研」的擾民,僅在成都上演的這段小插曲中,即可見一斑。一個主管意識形態的常委,煞有介事地東奔西走「調研」,弄得地方官們也得一窩蜂地配合演出,不但擾民,而且擾官。
劉雲山越是痴迷於詭異「調研」,越是自我凸顯了人格分裂。你一邊給原本「鐵肩擔道義」的傳媒戴上口罩,在網上也到處打上馬賽克,搞閉目塞聽,一邊又「調研」得上癮,這不擺明瞭有病嗎?
可要是不揣著劇本「調研」,在皇城內劉雲山又可能閑得不由技痒,某些以黨總書記自居的台詞,就沒有合適的舞臺給念出來,就製造不了「新聞」,就搶不了彩頭,就坐失了突出自我的良機……
於是就欲罷不能,於是就「調研」了再「調研」,於是就無盡無休地擾民和擾官……主管意識形態的劉雲山在「調研」中宣告:「傳媒大國」的傳媒全是廢物,就連俺劉雲山都得四處去「調研」。
「調研」其實是一個老舊的詞彙,只在信息十分閉塞的時代才被頻繁地使用。在網際網路時代,在滑鼠輕點就可以盡知天下事的年月,位高權重者若是成天只忙著「調研」,那多半就是個官場混混。
而自視儲君的劉雲山,憑了他在習近平任上的一再興風作浪,即可看出他的「調研」不同於別的官僚之「調研」,有其玄機奧旨。劉不會滿足於當個官場混混,劉是「深謀遠慮」要「做大事」的。
「調研」多半只是劉雲山的一個幌子,「調研」只是給劉雲山架設了積攢人脈、串聯、密語的橋樑。喜歡逢迎劉雲山的地方官員要小心,劉雲山的「大事」若是沒做成,站錯隊者可能被「調研」。
所以腦子還沒進水的地方官,對於劉雲山的蒞臨「調研」,上上之策是避之大吉,省得來日因為跟著主角劉雲山,在片場跑了一回龍套,就百口莫辯,就讓黨對你有了戒備之心。風物長宜放眼量。
常給習近平下套的劉雲山,是「新政」時期當仁不讓的影帝,更是一名有目共見的亂臣。「習李新政」接手的這個爛攤子,不但到現在還是一地雞毛,而且人權每況愈下,這多半也拜亂臣們所賜。
影帝劉雲山詭異的「調研」,除表演意味濃厚外,還因擔綱主演的不同,明顯映現著疑竇叢生。一個主管意識形態的常委而已,這般頻密地奔走在各省區,「調研」什麼呢?有什麼可「調研」的?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的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