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精神境界不同,對物質世界的認知差異也很大。(網路圖片)
有一天,一個人問我一個題目:「為什麼做實業的、商界的,各種在這個時代裡做著實事兒的人,對現狀都很樂觀,而有些知識份子卻總是不滿足呢?」
我回答說,我可以給你一個複雜又膚淺的答案:經濟界的人首先對錢感愛好,得到了錢滿足度就提升,恰如權力愛好者得到了權力就會覺得世界非常美麗;好的知識份子對金錢和權力不敏感,卻在意知識的發揚,倘若看到知識的蒙塵,他們就會感到失望。我也可以給一個簡明又深刻的答案:不論什麼行業,滿足感都來自於缺乏遠見。
這個題目也可以有另外一種理解。從個人角度說,生活當中有兩個議題是最重要的,一是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想做什麼,二是來到這個世界碰到了什麼。我想做什麼呢?我想住在一個又乾淨又說漢語的地方,跟一幫聰明又有品格的人為伍。我碰到了什麼呢?我碰到了我想做的事幾乎沒可能做成。那麼下一個題目就是,假如有人給我幾億塊錢,我會不會變得滿足起來呢?
唯一正確的答案是:「謝謝,不要,請滾。」一個有自尊的人不會接受不屬於他的錢,更不會答應自己被購買。你不能把這叫做乖戾,二十多歲時我的脾氣比現在壞,但心中雜念可比現在更多。單純不一定與青春同步,恰如鮑勃·迪倫所說:「那時我是多麼的老,現在我比那時年輕了。」
不管人們願意與否,品格會把他們劃分為上等人和下等人。比方說,沖小孩子吼叫的人肯定是下等人,最重要的是,不老實的人一定是下等人。粗略地說,列舉下等人的五十條特徵,全都不符的就是上等人。不過甄別兩者的最好標準卻在於,下等人的「來到這個世界想做什麼」是可以贖買的,上等人的卻無可替換。
小時候,我姥爺問我:「你這輩子想幹啥?」
我說:「吃冰棍!」
他就說:「不對,老爺們兒要闖天下,見世面。」從此我下定決心,在這一生中一定要闖天下,見世面,吃冰棍。
如今我才發現,世界上對我來說最好吃的冰棍,一種是S城的皇姑冰淇淋,一種是另一個大都會的北冰洋雙棒,都是一塊錢一根兒的。另外我也算見過了一點兒世面,不是在旅行和交際中,而是在人類的知識邊沿。年復一年,世界萬物的價值在我心中不斷重新排序。我領略了功利之外的事物如何令人快樂。我讀過了華萊士·斯蒂文斯的兩句詩,它描述了無用之用如何戰勝了現實秩序:
這就是一首詩,逐字逐句地,替換了一座高山的位置。
我想它說的是人類的精神確有其事,可以如同峰巒一般真實存在。也許這就是一部分上等人的「在這個世界上想做什麼」。讓他們對我們這個庸俗的世界滿足?永遠別想。我可以匯報給我姥爺的就是:這就是我見過的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