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養老保險金賬目成為一本糊塗賬(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5年11月23日訊】11月22日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中的「小雪」,人們也感到天氣更加寒冷。可就在23日,中國大陸的門戶網站轉載中共黨媒的文章,發表的標題為《人民日報:養老金收支不平衡主因是徵繳沒有提高》,一時間網路沸騰、群情激奮,這樣的文章讓讀者更加心寒。因為文章裡有這樣的言語:「造成養老金收支不平衡的原因是什麼?主要是養老金支出的因素在增多,養老金的徵繳卻並沒有提高。」
「混賬」這個詞聽起來像罵人,但它確實是業內人士對中國大陸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制度財務運行模式通行的名稱。「混賬」是指本應該各自獨立的社會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基金卻在混合運行,以致令人摸不著頭腦,專業人士也覺得養老金這本賬不堪入目。
蓋因中國當前養老保險基金最受詬病之處是在執行中把「統賬結合」變為了「統賬混合」,導致財務上變成了一本「糊塗賬」:參保人不知道個人賬戶與養老金水平有什麼關聯,中共當局也不清楚十多年來數萬億的財政補助,在多大程度上彌補了養老金虧空。
如何虧空看一組數據就略知一二,中共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養老保險總收入是2.3萬億元,但如果剔除其中的財政補貼部分,保險費純收入是1.8萬億元,支出卻是1.9萬億元,明顯的入不敷出,完全靠財政補貼維持著。另外,養老金收入的增速是11.9%,支出的增速卻是18.4%,這樣下去終有一天無養老金可領的局面會發生。
養老金收支不平衡,在地方政府的賬面上表現得更為明顯。人社部發布的《中國社會保險發展年度報告2014》披露,2014年河北、黑龍江、寧夏三省區的企業職工養老保險金支出大於收入,收支平衡壓力加大。
中國從1997年正式確立了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統賬結合」(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模式,之後確定企業繳納職工工資收入的20%、職工繳納8%,費率合計達28%,這在世界上也屬於較高水平。
「統賬結合」把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這兩種性質完全不同的東西結合在一起時,兩者之間卻並沒有設立「防火牆」,基金完全是混合管理的。這樣造成的後果是誰也說不清賬目詳細情況,中國養老金成為政府、單位、個人責權利都不明晰的制度。
而且個人賬戶被隨意的挪用,職工養老保險制度1997年建立,到了1998年就有地方挪用個人賬戶資金去發放養老金。有媒體報導,當時統籌賬戶挪用個人賬戶「手續都不用辦」,債權債務的會計處理更談不上。
個人賬戶根本沒有資金積累,因為收入已不抵支出,所以談不上減輕下一代人負擔,反而使正在工作的這代人承擔了世界上最高的費率,既要養上一代人,又要養自己,他們成為養老負擔最重的一代。中國當初的養老金改革本就不規範,中共完全是為了推卸責任,本應該由政府負擔老一輩退休工人的養老,推給了年輕一代,政府做起了甩手掌櫃。
今年4月底官方發布的數據:2014年中國農民工總量為27,395萬人。更可悲的就是這2.7億的農民工繳納的養老保險基本白交,因為大部分人可能跨省跨地域工作流動性很大,最後年紀大了沒人雇佣只好回到老家。這部分人繳納的保險金充實了基金庫,給上輩人養老做出了貢獻,即使這樣,中共政府2009年確定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金基礎標準為每人每月55元人民幣,2015年首次統一提高養老金標準至每人每月70元。
老齡化社會應該是很早就應該預料到的,但中共完全沒有為民生考慮過,政策的失誤和養老金改革的不規範等等,最後都讓全民買單,中國各個領域都已經出現這樣的情況。
養老金每年繳費多少、領取多少、需要財政補多少,沒有一個精確的測算。差多少補多少、走一步算一步,不但中共政府說不清,也讓民眾心裏沒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