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在地理距離上離中國很近。(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5年11月13日訊】緬甸25年以來首次民主選舉,昂山素姬領導的政黨「民盟」大勝。這場反對黨獲勝的、具有真正意義的大選,使緬甸成為世界民主大潮的一部分,成為人類向自由跋涉的又一個里程碑,所以倍受國際矚目。
在前東歐共產國家實行民選後,歐洲成為第一個所有國家都實行了民主選舉的洲際大陸。在美洲,除共產古巴外,其它34個國家也都實行了多黨制。在非洲,奈及利亞今年四月再次成功地大選,並首次實現政黨輪替,其它非洲國家像衣索比亞、肯尼亞、坦尚尼亞、塞內加爾、馬里等等在中國人印象中很落後的國家,也都實行了民主選舉。
在中東,被稱為「阿拉伯之春」的民主之風勁吹,伊拉克、利比亞、突尼西亞、埃及等都結束了獨裁統治,光是埃及這個中東最大的國家(八千萬人口,相當德國)近年就成功地舉行了四次大選(兩次選總統,兩次憲法公投)。
緬甸的軍政府統治了有近五十年、半個世紀之久,這次人民終於有了投票權,被國際觀察員(一萬多人)普遍認為基本公平,而且反對黨大獲全勝,所以這是非常值得慶賀的民主自由價值理念的又一個勝利!
緬甸的選舉對中國來說,有比對其他國家更重要的意義。緬甸在地理距離上離中國很近,心理上也比中東、非洲等感覺更近,更瞭解一些。所以,緬甸的選舉更會刺激中國人想一下,到底什麼時候才輪到中國?東歐改變了,非洲改變了,拉丁美洲改變了,中東都在改變,連中國旁邊那個彈丸之地「不丹王國」都實行了民主大選、政黨輪替!全世界還有幾個地方沒民主?歷來以泱泱大國自傲的中國卻仍是獨裁國家。中國不是最要臉面嗎?從國家角度來說,還有什麼比作為一個獨裁國家更恥辱的呢?從領導人角度來說,無論哪國元首為了經濟利益而用豪華國宴款待中共領導人,還有什麼比作為一個獨裁者更令世人蔑視的呢?
這次緬甸大選,就像當年利比亞變天、烏克蘭天鵝絨革命、阿拉伯之春等一樣,再次讓中南海的統治者感覺到民主大潮的衝擊、民主大潮的勢不可擋。
從國情來比較,緬甸的經濟遠比中國落後,人均收入還不到一千美元,而中國已達五千七百美元。緬甸的手機、電腦等普及率,更是遠遠低於中國。去過緬甸都知道,那個國家動不動就停電,很多道路都是爛泥路,整體經濟和生活水平,都不如中國。但就在那樣的國家,早就實行了民主選舉;25年前(1990)在緬甸的選舉中,昂山素姬領導的政黨就獲勝,只因選舉結果不被軍政府承認,反對運動遭到鎮壓。
但這次,軍政府已經表示將接受選舉結果,軍人出身的緬甸總統吳登盛已對昂山素姬表示祝賀,承認執政黨敗選。為什麼軍方會有這種變化?促進緬甸民主的主要因素是什麼?
現在很多媒體評論都在強調緬甸總統吳登盛的開放改革意識,甚至把他稱譽為緬甸的戈爾巴喬夫,緬甸的蔣經國等等。這些都有道理,但我認為,緬甸變化的最主要原因不是來自上層,而是人民的反抗,而且是經久不衰、前仆後繼、付出巨大犧牲的抗爭精神的結果。
早在1990年大選之前,緬甸人民就起來反抗軍政府,用選票展示了實力。雖然遭到鎮壓,大批民運人士被投入監獄(很多都判20年以上徒刑),但緬甸人民沒有消沉,反抗仍在繼續。在2007年,甚至和尚尼姑等都走向街頭抗議,那個滿街滿地都是身穿紅色袈裟的抗議者的場面,經媒體報導傳遍世界。
那次僧侶抗議雖然也是遭到鎮壓(很多人被殺害),但因為寺廟和僧侶在緬甸有很崇高的地位(5500萬人口的緬甸,89%信奉佛教),所以那次鎮壓之後,更激發緬甸人民的憤怒,反抗的火種更加燃燒。是那種不屈不撓的反抗,才贏得了國際社會的關注和同情。
緬甸走向投票選舉的第二個因素,就是外部的聲援和對軍政府的經濟制裁。不僅美國等西方國家對緬甸軍政府制裁施壓,而且聯合國近年也參與,要把緬甸軍政府頭子丹瑞定為「戰爭罪犯」,控其「反人類罪」。《維基解密》截獲的美國駐仰光大使館傳回白宮的情報,丹瑞曾跟一位顧問說,他「不想出現在國際法庭上」。看來他預感到未來被追究審判的可能。
第三個因素才是現任總統吳登盛的政治改革意圖。吳登盛的明智為昂山素姬政黨的選舉獲勝提供了可能。吳登盛當上總統後(2011年緬甸結束軍人執政,出現文官政府),就解除了對昂山素姬長達15年之久的軟禁,並邀請她共進晚餐,傳遞了緬甸要進行政治改革的信號。隨後昂山素姬建議美國方面取消經濟制裁;接下來當時的美國國務卿希拉里訪問緬甸,被允許到昂山素姬住處見面晤談;然後就是昂山素姬被允許出國訪問,她訪問歐洲國家時,受到近乎國家元首般的接待;尤其是訪問泰國時,幾十萬人歡迎,導致原定稍後的緬甸總統吳登盛的泰國之行只得推遲,因為擔心相形見絀,太尷尬。
現在有人擔心,雖然吳登盛有改革的胸懷和行動,但他的老長官丹瑞將軍(82歲)仍在,軍方會放權嗎?我認為吳登盛的「改革」很可能是事先得到丹瑞將軍支持的,或至少是默許的。因為吳登盛當年的權力來源(出任總統)是丹瑞(丹瑞繼奈溫將軍之後掌權了19年),如果丹瑞完全不同意吳登盛的做法,他有能力換人。如果丹瑞仍執政的話,不見得會像吳登盛走得這樣快,但這個大方向,丹瑞應該說是基本同意的。所以未來緬甸的政治發展,不會像很多人擔心的,軍方不放權,再次否認選舉結果,或者發生鎮壓,政局極為混亂等等。正因為軍方早有改革的心理準備,而且自2011年吳登盛出任總統之後就在按部就班地推進改革,所以今天的民主選舉,未來的政黨和平輪替,政局穩定,都是完全可能的。
緬甸的民主變化給中國人的最大啟示之一,是要靠人民的覺醒和抗爭,而不是把希望寄託在統治者的「主動」開恩和變化上。有人會說,那緬甸如果沒有吳登盛這樣的開明領袖,不把希望寄託在上層的變化,緬甸怎麼可能有今天這樣的民主選舉和變天?但這裡最關鍵的一點是:只有發動啟迪人民的覺醒抗爭,迫使統治者感到無路可走時,他們才可能會放權,走改革之路。也就是說,那個「開明」的統治者不是你下跪祈求、上書諫言出來的——獨裁者從來都不買下跪者的賬,而是你堅持抗爭,在統治集團挺不住的時候,就會被逼出來一個「開明」的領袖。臺灣的民主轉型同樣,蔣經國的開放黨禁報禁,也不是主動開恩,而是反對運動風起雲湧,連蔣經國本人都在紐約遇刺,導致他不得不被迫改革。南韓同樣,全斗煥也是在全國示威抗議的巨大風潮下,被迫放權、同意選舉。雖然臺灣、南韓,緬甸等的獨裁政權都得到外部國際社會的施壓,有一定的作用,但最根本的,還是本國人民的抗爭。
緬甸的昂山素姬等異議領袖,沒有唱什麼「我們沒有敵人」「和平理性非暴力」等作秀高調。如果獨裁者不是敵人,那還需要反抗者嗎?另外昂山素姬的長年堅持抗爭和個人道德操守,為她贏得了巨大的國內和國際聲望,所以緬甸的民運,沒有內部激烈的爭權奪利,而是更有理想精神。
目前由於緬甸憲法限制,昂山素姬無法出任總統,媒體報導說,她說自己的權力會「超於總統之上」,結果遭到廣泛批評,認為她違背憲法,破壞民主原則。那應該怎樣看待這個問題?
當然,昂山素姬這種宣稱是不合適的。但說「違憲」就是罔顧現實了。緬甸軍政府2008制定的憲法本身就是反民主的,不僅制憲的議員中有四分之一是軍政府任命的,而且那個「配偶或子女有外國籍的就不能出任總統或副總統」的規定,幾乎就是對著昂山素姬一個人來的,就因為她早年到歐洲留學時跟一位英國人結婚,還有了兩名外國籍的子女。現在她丈夫已去世多年,她也沒有權利要求或強迫子女放棄英國國籍。所以這個憲法規定是完全不合法、不合情、不合理的。
昂山素姬之所以公開強調她要行使人民(通過選票)賦予的權力,是要提醒那些頑固的將軍們,他們不可以把獲得絕對多數選票的政黨領袖排除在管理國家的決策圈之外,在這一點上她不會妥協。
既然軍方同意大選,也事先預料昂山素姬的政黨將獲勝,根據現在公布的結果,昂山素姬的政黨民盟可能贏得超過80%的選票,在這種情況下,硬是阻擾昂山素姬出任總統,缺乏基本的邏輯和道理。現在緬甸總統吳登盛已同意昂山素姬提出的見面會談的要求,所以她是否可做總統的問題會被提到迫切解決的日程。從吳登盛在選前選後的言論來看,這個問題也有可能和平解決。
一般西方分析家認為,軍政府的獨裁跟共產國家相比,有「潛在朝向民主的有利條件」。也就是說,軍政府反而沒有共產黨那麼殘忍,那麼戀權,那麼毫不顧及國家(更別說人民)的利益。比如,當年南韓的全斗煥面對要舉辦漢城奧運,為了韓國的國家利益,最後寧可接受自己「可能失去權力」的結果,也要為國家著想,同意反對派的要求,而構成全國合辦奧運。
今天緬甸的局面等於再次提醒中南海權力者,是走南韓、緬甸的統治者放下屠刀、獲得人民可能原諒的機會,還是執迷不悟,繼續暴力統治,最後落得像羅馬尼亞的齊奧塞斯庫那樣被處決的可能下場。從齊奧塞斯庫,到後來的薩達姆、卡扎菲,獨裁者們總是覺得他們大權在握,權大氣粗,不可一世,但一旦人民揭竿而起,他們都是兵敗如山倒,眾叛親離,最後落個死有餘辜的結局。緬甸的選舉,不僅給中國人巨大的鼓舞,也是給中南海權力者的一個警訊。
来源:自由亞洲電臺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