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在美國投資置業買房子。中國人有錢,愛買房,而且是現金一次性付款,似乎成了全世界皆知的事。在美國,甚至有媒體發出「中國人要買下美國」的驚呼。然而,中國人在美國不是人人都受愛戴,在美國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在美國投資置業買房子。
在美國的一些住宅區,有些來自中國的新鄰居並不十分受歡迎。美國有網站蒐羅出了老美對中國鄰居的一些評價,挺有意思,和大家分享一下。
1、中國人做飯氣味較濃。
中國人做飯都喜歡熱油熱鍋,菜、佐料「滋啦!」下鍋,煎炸炒燉,五香粉八角花椒辣椒的香味就出來了。
只是,在美國這樣的移民國家,什麼族裔的人都有,而不同族裔的人,習慣不同口味的食物,我們覺得香的東西,到了人家老美的鼻子裡,也許就不覺得了。
美國人做飯,油煙少,在家裡做飯,屋外基本聞不到什麼氣味。所以他們可能不太習慣出門散步的時候,路過別人家,就知道這家人晚上吃的什麼。
記得以前聽說過,在紐約郊外的一個別墅區,有個美國老太太,隔壁就住著一家中國人。這家中國人喜歡吃煎鹹魚、臭豆腐,走在他家附近的路上一陣陣臭味久久不散。
有一次中國女主人剛把鹹魚煎好,就聽見有警察在喊門。原來是隔壁美國老太終於忍受不了,報了警。
2、中國人喜歡改建,跟美國社區不協調。
走在美國很多社區,你都會感覺景色很美,心情舒暢。
原因是除了美國人喜歡把自己的前庭後院裝飾得很漂亮,他們還很注意小區的房屋風格一致化。
洛杉磯有媒體報導,中國買家黃先生,為自己23歲在南加大上學的兒子,購買了帕沙迪納市一處99年前建的都鐸豪宅。這個豪宅在當地小有名氣,幾乎相當於是那個小區的地標性建築。這幢有7間臥室、10間浴室的英式豪宅當時售價為600萬元。
黃家買下豪宅後,想根據自己的喜好做一些裝修。於是他們根據當地法律法規,向市府提出過改建圍牆等意向,卻三次在市府公聽會上遭鄰居封殺。
一些鄰居卻擔心新屋主會拆舊房,修新風格的建築。他們甚至還要求市議會將這幢民宅定為不可拆毀的地標建築。
3、中國「土豪」現金一次性購房拉高房價不公平。
美國一些社區的老住戶,包括華裔住戶在內,對新來的中國買家有些擔心,擔心他們大筆拋出現金購屋會推高社區房價。
有一位聖馬利諾市居民表示,本地人多貸款購屋,而國內來的買家則用現金購屋。
貸款購屋者從申請貸款到拿到貸款通常需要30至45天,與用現金購屋者相比毫無優勢可言,「這對本地人不公平。」
4、中國鄰居不喜歡參加社區義工等活動。
美國人很喜歡做義工,小到幫孩子的老師整整作業紙,大到上前線為國征戰,隨處可見義工的身影,也就是所謂志願者「volunteer」,義務勞動。
在社區,居民們更是會儘自己的能力為社區服務。
參加社區服務的人大多是社區的居民,他們既可以是來自社區的中小學生、家庭婦女、退休人員,也可以是辦公地點設在該社區的企業、機構裡的在職人員,還可以是八竿子打不著的願意為社區服務的人員。
社區服務的內容包羅萬象去老人服務中心服務、去公立圖書館整理書,也可以去移民學校教新移民英語。
也許是受中國自古「自掃門前雪」觀念的影響,還有可能是語言信息不靈通,不知道怎麼做義工,在美國一些社區義工活動上,華人的身影比較少見。
5、中國人太實際,好看不如好吃
十幾年前來美國的華裔移民有砍自家房產上的樹,拆舊房建大房的傳統,給當地老居民留下了不注意保護環境的印象。
現在這種情況已經少見了。
6、中國人不太熱衷於園藝,而比較喜歡種菜,養動物(可以食用的)。
美國很多別墅都有比較大的私有綠地。有一位住在皇后區的女主婦,因為女兒要生孩子,就買了一大籠活雞,作為「營養儲備」——既可以燉雞湯,又可以下蛋。
沒想到,管理部門卻給她發來了一紙禁令,並引用某一具有百年歷史的社區盟約,責令她從自家院內把活雞遷走。
這款1913年簽署生效的古老盟約規定:禁止在該社區內設立釀酒廠、糖廠、屠宰場、養雞場、養牛場、養豬場、石灰廠、煉鐵廠等。
該禁令的制訂者小奧姆斯特德的父親是著名的園林建築大師,也是紐約中央公園的設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