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能代表中國的七大中國傳統文化

發表:2015-06-17 16:5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五千年浩瀚文明史,留下的不只是歲月的印跡,更多的是數不清的文化資源,在這些厚重又獨特的文化資源中,我們還應該向世界推薦什麼?

一種精神——茶道精神

君山銀針、西湖龍井、安吉白茶、雲南普洱茶……這些享譽海內外的「東方樹葉」以其色、香、味俱全的特質贏得了眾多外國人的心。綠茶的清淡、紅茶的幼滑、普洱的愈存愈香……品完之後回味無窮,清香留在唇齒間。這都是中國茶葉所獨具的魅力。除了舌尖的誘惑之外,飲茶所濃縮的中國人的處世態度和精神追求也具有不可忽視的魅力,這就是茶道精神,值得中國向全世界推薦。

中國茶道是以修行得道為宗旨的飲茶藝術,其目的是藉助飲茶藝術來修煉身心、體悟大道、提升人生境界。中國茶道是「飲茶之道」、「飲茶修道」、「飲茶即道」的有機結合。

飲茶即道,是修道的結果,是悟道後的智慧,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中國茶道的終極追求。順其自然,無心而為,要飲則飲,從心所欲。不拘泥於飲茶的程序、禮法、規則,貴在樸素、簡單,於自然的飲茶之中默契天真,妙合大道。

中國茶道集宗教、哲學、美學、道德、藝術於一體,是藝術、修行、達道的結合。中國茶道既是飲茶的藝術,也是生活的藝術,更是人生的藝術。

一兩好茶、一壺沸水、一套古韻猶存又契合茶葉特性的茶具,一個灑落陽光的午後,煮一壺好茶,看茶葉在沸水間上下翻騰,最後靜靜沉落,凝練成最適宜的顏色,清香溢滿心間。就像是看人生起伏,繁華過後見真淳。掬一杯好茶,滿足味蕾,更體會中國人的智慧。如此之魅力,如此之精神,怎能不向全世界展示?

一種音樂——中國傳統民族音樂

中國傳統民族音樂是用中國傳統樂器以獨奏、合奏形式演奏出來的。十大古曲、各種傳統樂器、各具特色的民族歌曲、民族舞蹈等等,中國傳統民族音樂有著龐大的體系和深刻的文化內涵。

中國民族音樂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在歲月積澱和總結中形成了專屬於自己民族的音樂特色。從西周開始民間就流行吹笙、吹竽、鼓瑟、擊筑、彈琴等器樂演奏形式,那時湧現了師涓、師曠等琴家和著名琴曲《高山》和《流水》等。秦漢時流行鼓吹樂,魏晉的清商樂,隋唐時的琵琶音樂,宋代的細樂、清樂,元明時的十番鑼鼓、弦索等,演奏形式豐富多樣。

俞伯牙摔琴謝知音,嵇康臨刑前彈奏絕唱廣陵散,白居易詩歌「猶抱琵琶半遮面」,中國古代的音樂總是與文學聯繫在一起,總是帶有那麼一些詩意的內涵。

中國民族音樂一般分為五大類,即歌曲、歌舞音樂、說唱音樂、戲曲音樂和器樂。每類音樂又各有多種體裁、形式、樂種和作品,如歌曲又有古代歌曲和民間歌曲之分;民間歌曲中又分勞動號子、山歌、小調、長歌及多聲部歌曲等不同的體裁;同是山歌,又因地區、民族的不同而風格迥異,各具特點。

中國古琴曲《流水》曾被美國人刻成曲碟用衛星發到太空,可見傳統音樂在國外也頗受吹捧,但與此形成對比的是我們本土創作的中西混搭的音樂在外國並不受歡迎。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們應該向世界推薦的是中華民族所特有的具有悠久歷史的民族文化。中國許多古曲,不僅旋律優美,曲子背後還有動人的故事和深刻的道理。例如《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等。我們把民族音樂推向世界,重點推薦的民族音樂所獨具的中華文化魅力和民族精神內涵。例如「和」的思想。

一種超高技藝——瓷器

中國是世界上率先發明瓷器的國家,為人類歷史寫下了光輝的一頁。瓷器的發明,堪稱我國的「第五大發明」,它在技術和藝術上的成就,傳播到世界各國,並深刻影響了其陶瓷和文化的發展,為我國贏得「瓷器之國」的盛譽。

 「瓷器」的發明始於漢代,至唐、五代時漸趨成熟;至宋代為瓷業蓬勃發展時期,定、汝、官、哥、均等窯,名垂千古;元代青花和釉裡紅等新品迭出;明代繼承併發展了宋瓷傳統,宣德、成化窯製品,尤為突出;清代風格古雅渾樸,比前時稍遜,卻勝在精巧華麗、美妙絕倫,康熙、雍正、乾隆時所制器物,更是出類拔萃,令人叫絕。

瓷器的發明不僅展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凝聚了勞動人民辛勤的汗水,更蘊含了重要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瓷器在漢唐以後源源不斷地輸出到世界各地,促進了當時中國與外界的經濟、文化交流,並且對其他國家人民的傳統文化和生活方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使中國為世界人民所認識,獲得「瓷國」的美譽。同時,瓷器還是人類從「野蠻時代」進入「文明時代」的重要標誌,它是中國對世界歷史、文化、藝術、科技等方面作出的一項重大且不可磨滅的貢獻。

瓷器所蘊含的獨特的中華民族的智慧和文化不僅展示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古代技藝的高超,也對世界的文明進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中國瓷」作為展現中國文化的代表推向世界當之無愧。

一種誘惑——飲食

智慧的中國人在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在中華傳統文化的陰陽五行哲學思想、儒家倫理道德觀念、中醫營養攝生學說,還有文化藝術成就、飲食審美風尚、民族性格特徵諸多因素的影響下,創造出彪炳史冊的中國烹飪技藝,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國飲食文化。

從外延看,中國飲食文化可以從時代與技法、地域與經濟、民族與宗教、食品與食具、消費與層次、民俗與功能等多種角度進行分類,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體現出不同的使用價值,異彩紛呈。

從特質看,中國飲食文化突出養助益充的營衛論(素食為主,重視藥膳和進補),並且講究「色、香、味」俱全。五味調和的境界說(風味鮮明,適口者珍,有「舌頭菜」之譽),奇正互變的烹調法(廚規為本,靈活變通),暢神怡情的美食觀(文質彬彬,寓教於食)等4大屬性,有著不同於海外各國飲食文化的天生麗質。中國的飲食文化除了講究菜餚的色彩搭配要明媚如畫外,還要搭配用餐的氛圍產生的一種情趣,它是中華民族的個性與傳統,更是中華民族傳統禮儀的凸現方式。

從影響看,中國飲食文化直接影響到日本、蒙古、朝鮮、韓國、泰國、新加坡等國家,是東方飲食文化圈的軸心;與此同時,它還間接影響到歐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像中國的素食文化、茶文化、醬醋、麵食、藥膳、陶瓷餐具和大豆等,都惠及全世界數十億人。

總之,中國飲食文化是一種廣視野、深層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區域文化;是中華各族人民在100多萬年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在食源開發、食具研製、食品調理、營養保健和飲食審美等方面創造、積累並影響周邊國家和世界的物質財富及精神財富,值得向全世界推薦。

一種戲曲——昆曲

2001年,昆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作為「百戲之祖」的昆曲,「代表作」之名確實當之無愧。

600年前,昆曲誕生在江蘇昆山一帶,以宋詞音樂為基礎,融合了江南民歌小調,唱詞則主要來自當時文人的創作,同樣也沿襲了唐詩宋詞的創作傳統,用詩一樣的語言去抒發情感,就如江南的園林一樣,都是當時中國文人精心營造的藝術生活典範。

昆劇是中國戲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體系的劇種,在我國文學史、戲曲史、音樂史、舞蹈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昆曲音樂屬於曲牌體,運用曲牌多達兩千多種,行腔優美,在演唱技巧上注重聲音的控制,場面伴奏樂曲齊全。昆劇表演最大的特點是抒情性強、動作細膩,歌唱與舞蹈的身段結合得巧妙諧和,載歌載舞。

昆曲的興衰和士大夫地位有密切的關係,士大夫的文化修養,為昆曲注入了獨特的文化品位,他們的閑適生活和對空靈境界的追求,賦予了昆曲節奏舒緩、意境曼妙的品格,加之士大夫內心深處含有對社會對人生的哀怨、悲涼感受,使得昆曲在音樂、唱腔上每每顯示出惆悵、纏綿的情緒。明末清初的昆曲鼎盛時期,文人把它作為一種交流方式,親自表演、演唱、寫劇本、設計舞蹈。文人把中國的文化傳統和習俗都融入到昆曲當中。因此,今天當我們聽到和看到昆曲的時候,一方面是欣賞昆曲的表演本身,另一方面則可以感受其中所蘊含的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

因為感動,因為魅力,因為獨具特色,所以值得我們大力推薦。

一種震撼——中國功夫

中國功夫源遠流長上千年,不僅歷史悠久,內涵豐富,博大精深,更因其濃厚的神秘色彩而為中外所矚目。事實上,中國功夫亦因一代巨星李小龍的一系列動作電影而大放異彩並風行全球,裡面所展露的中國拳腳功夫,更受到國際間高度的重視,使中華民族特有的武功推向了世界,成功的打響了中國功夫這塊金字招牌。

中國功夫有其深刻的文化內涵。講求禮、苦、超越。首先講求禮,練武的人首先是知禮,為了制止打人,而不是為了打人。苦,要求練武的人要有吃苦耐勞精神,不僅要練武吃苦,而且要在工作中,生活中,都要有一種心理的承受力。具有一種百折不撓的精神。超越則講求說練武的人,不是一介武夫,而是和紳士一樣的更重的是,還要有一種超越自我的能力。

中國功夫是中國武術和中國氣功的一種統稱,是中華民族在長期的生活實踐和人類自身的肢體認識的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文化現象,是一種傳統文化的寶貴遺產,也是一種特殊的極具價值的體育運動方式。中國功夫講究剛柔並濟,內外兼修,既有剛健雄美的外形,更有典雅深邃的內涵,蘊含著先哲們對生命和宇宙的參悟。中國功夫的神秘面紗:七大拳系,詭秘的暗器,武學的種種境界,獨特的武林江湖,中國人獨有的武俠情結以及所衍生的武俠文化。武術是以技擊為主要內容,以套路和搏鬥為運動形式,注重內外兼修的中國傳統體育項目,是中國人民長期積累起來的一宗寶貴文化遺產。

一種智慧——儒家文化思想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多年來,儒家學說做為中國學說的主流學派,在中華大地上綻放異彩,獨領風騷,74位諾貝爾得獎者及工作者一致呼籲,人類若要在下一個世紀能生活和發展,必須學習2500多年前的孔子的儒家思想,才能安享人類和平美好的生活。

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中國歷史上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思想學派,歷來以思想政治方式對中國社會的發展產生著重大的影響。在西方,儘管形態不一,但儒家思想還是在產生著積極的影響。也就是說,儒家文化是我國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文化,能夠影響世界的文化,至今還在人類文明建設中發揮作用。

儒家思想講求「和」、講求「天人合一」,追求一種通過對天、地、人的融會貫通而達到的的「道」。講求陰陽變化,追求「中庸」的和諧。不管是孔子的「仁愛」思想,還是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天人合一」思想等都在探討和諧,人與人的和諧,人與自己內心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這些思想在全球化的今天對於處理國與國之間的關係都是有益的借鑒。我們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雄厚的思想內涵,都值得我們向全世界推薦。



責任編輯:宇欣 来源:網文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最新文章
更多最新文章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