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14-09-11 10:59:04作者:
扇面 馬士英繪(網路圖片)
明朝末年,南京城裡的大街小巷,流傳這樣一個民謠:「 中書隨地有,都督滿街走;監紀多如羊,職方賤如狗。相公只要錢, 皇帝當吃酒;掃盡江南錢,填塞馬家口。」民謠裡所說的「馬家口」 指的就是晚明一代大奸臣馬士英。《明史》 也記載馬士英「為人貪鄙無遠略,復引用大鋮,日事報復, 招權罔利,以迄於亡」。《明史》 中還記載馬士英在南明抗清中投降判國, 後又被清廷發現有通敵文書而被殺於福建延平城下。 從以上文字可以確信馬士英是一個卑鄙、貪婪、膽小如鼠、 背信棄義的小人。雖然馬士英身為東閣大學士, 而且在當時畫名也已經很大,但他留給世人的作品卻猶如鳳毛麟角, 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 因為他的大部分書畫作品在差不多那個年代就已經被改成了「 馮玉英」款,而且馮玉英確有其人,是當時江南的一位名妓, 這也不難看出當時的人們對馬士英的痛恨和不屑。
然而事實真像真的是這樣嗎?我們看完以下的文字再說。 馬士英在南明弘光朝覆滅後, 不但得不到唐王和魯王兩股勢力的支持,反而受到排擠, 但他並沒有因此就轉投大清朝,而是儘自己的力量反清復明。 清方檔案證明,馬士英曾經多次參加渡錢塘江攻餘杭、 富陽以及會攻杭州之役。1646年6月浙東兵敗, 馬士英逃入四明山削髮為僧,被俘後不肯降清而就義, 實屬難能可貴。然而東林黨人雖然承認是「事具國史」, 卻偏偏加一段「野史」,故意寫馬士英被俘後,大鋮、 國安父子投降,暗示馬士英也同時投降了,隨後清廷發現馬士英、 阮大鋮、國安父子有通敵文書, 於是才將已經投降的馬士英等人殺害,殺害的地點是福建延平城。 事實上馬士英始終在浙江北部,和福建根本風牛馬不相及。 且不論馬士英生前到底是不是大奸臣, 單從他寧願死也不願降清這件事上就能看出他的氣節、 看出他的處世態度。就算馬士英再不濟, 也不應該在他為國捐軀仍蒙受不白之冤。 其實當時的冤案並不只是馬士英一人,比如楊維桓, 在闔家死難殉國後竟然被東林黨人污蔑為殺妾潛逃而遭亂兵毆打致死 。這也是當時《明史》有意無意地記載有誤的一個有力佐證。 既然連個死法都會記載有誤, 那生平和為人是不是也會記載有誤就不得而知了, 只有查閱更多資料後才能有結果。 如果活在一個不是黨派分爭的歷史下,馬士英就應該算是烈士, 算是英勇。因此明清史專家顧誠老先生的《南明史》 在評價馬士英時還是比較客觀的,認為他固然不是救時之相, 但把他列入《明史》奸臣傳似乎過重。《明史》 中一些關於馬士英之死的文字,也應該是參與《明史》 總纂的黃宗羲高足萬斯同的不實記載,甚至是污蔑之詞。 至於把他同阮大鋮掛在一起稱之為"閹黨"更是無中生有。 由此可見,我們對馬士英這個"大奸臣"有必要重新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