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焦秉貞繪孝事周姜圖,中國古畫,故宮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周朝「三母」是歷史上三位偉大的母性,她們是周朝三位開國先君的夫人,母儀天下的典範,輔佐和教化了開萬世太平基業的幾位君王。她們是太姜、太任和太姒。
太姜的貞順之德
太薑是周朝先祖太王的夫人,王季的母親。太王就是人們所熟悉的古公亶父。古公廣積善行、以仁厚待人,得到了人民的擁護。他不忍心看到人們受到外族的侵掠,決定遷徙。百姓們扶老攜幼,紛紛追隨他遷居到岐下。太王帶領人民建設家園,定立了官員制度,人們作詩作樂來歌頌他的德政。
太姜,是有邰氏的女兒,她端莊美麗,性情貞靜柔順。太姜生了太伯、仲雍和王季三個兒子,她能夠以身作則教導兒子,使他們從小到大,在品德行為上都沒有過失。太王鍾愛王季的兒子姬昌,太伯和仲雍為了讓位給弟弟王季,以便傳位於姬昌,兄弟倆一起逃到荊蠻之地,這成為了歷史上兄弟禮讓友愛的千秋佳話。這一切無不歸功於母親太姜,對兒子的良好的教育。
太薑是丈夫賢明的輔佐,她以「貞順」的女德,成為丈夫最得力的左膀右臂,是周朝創業之時的賢德的婦人。
太任端良的胎教
周朝以仁德立國,母親、后妃的德行起了重要的作用。太姜的兒媳太任,是摯任氏的二女兒,是王季的夫人、周文王的母親。太任生性端正嚴謹、莊重誠敬,凡事合乎仁義道德才會去做。
太任的夫君王季具有父親的仁德風範,因而各地諸侯都很擁戴他。王季的事業,得力於太任的輔佐。太任非常仰慕婆婆太姜的美德,她主持後宮立身端正,使得宮廷上下有著一派肅穆祥和的正氣。
太任懷孕的時候,眼不看邪曲不正的場景,耳不聽淫逸無禮的聲音,口不講傲慢自大的言語。睡從不歪著身子睡,坐也不偏斜著坐,站不曾跛著腳站。不吃氣味不正的食物,切割不正的食物不吃,擺放不正的席子不坐。所以文王生下來就非常聰明,聖德卓著。人們讚嘆說,這都是太任的胎教做得好。
現在人們講胎教,看來太任應該是胎教的先驅。所不同的是,現在人們在懷孕期間給胎兒聽輕音樂、流行音樂,重視對孩子的智力和技能的培養和開發;而太任則是身體力行,對孩子以至於胎兒教之以德,重視道德的培養。
據《尚書》記載,文王姬昌出生後不久,有一隻「赤雀」,嘴裡銜著丹書,飛到了文王的屋子裡。丹書上說:「敬勝怠者吉,怠勝敬者滅,義勝欲者從,欲勝義者凶。以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百世。以不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十世。以不仁得之,以不仁守之,不及其世。」這是文王出生時的瑞兆。由於他自幼就與眾不同,因而深得祖父太王的疼愛,繼承了王業的大統,並奠定了周朝八百年的基業,這與母親太任給予端良母教的不無關係。
仁慈賢德的太姒
周文王的夫人太姒,是有莘國姒姓的女兒,是周武王和周公旦的母親。太姒仁愛和順,賢德而深明大義。在娘家時,她的生活很儉樸,用度十分節省,對她的女老師更是恭敬。
文王十分仰慕太姒的美德,親自到渭水去迎娶她。渭水沒有橋,文王把舟連結起來,造了一座浮橋,把太姒接到了彼岸。
太姒成為文王的夫人之後,非常仰慕祖母太姜和婆婆太任的賢德,繼承了婆婆完美的德行。她早晚勤勤勉勉,極盡婦道。她遵守媳婦應盡的禮數,從未有過失禮和過失,還極盡子女之孝道,經常回家探望和安慰父母。太姒能夠以婦禮婦道教化天下,被人們尊稱為「文母」,文王治外,而文母治內。
太姒的夫君文王姬昌,人稱「西伯」,他秉承先祖的遺風,以仁德治國,敬老愛幼,對賢者謙虛禮敬,為了接待他們,自己常常都顧不上吃飯,很多賢德的士人都來歸附他。歷史上有名的長者伯夷、叔齊,聽說文王對老人很敬重,也特地前來歸順於他。
虞國和芮國的國君爭奪土地,爭奪了很久都沒有結果,於是就想去找文王來主持公道。他們來到周國邊境,看到農夫相互讓田,路人相互讓路。來到城鎮,看到男女分開走路,頭髮斑白的老人不負重上路(表示尊老)。來到朝廷,看到士人禮讓大夫,大夫禮讓卿相。於是就很慚愧地說:「我們所爭的,正是周人所羞恥的。像我們這樣的小人,怎麼能來踐踏君子的廳堂呢?」於是他們把土地全都讓了出來。這一美談,體現了周文王不言而教的深遠影響。
文王的夫人太姒共生了十個兒子,包括討伐商紂的周武王,以及鞏固了周朝基業的周公旦。太姒教育孩子十分成功,使他們從小到大,都沒有做過邪僻不正的事情。兒子長大之後,文王繼續教導他們,從而成就了武王、周公的聖德。
後人做詩讚頌道:「周室三母,大姜任姒,文武之興,蓋由斯起。大姒最賢,號曰文母。三姑之德,亦甚大矣!」大概意思是說:周室三母,太姜、太任和太姒,周王朝的興起與這三位偉大的母性分不開,大姒最為賢德,號稱文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