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型碩大,色澤艷麗,香氣怡人,自古即為富貴吉祥的象徵,故又稱為「富貴花」。
暮春三月,適逢穀雨時節,正是花中之王牡丹盛開的季節。如宋歐陽修《洛陽牡丹記》曰:「洛花,以穀雨為開候。」意思是說,洛陽的牡丹花,在穀雨時開花。
牡丹為富貴吉祥的象徵 故又稱為「富貴花」
牡丹是中國傳統名花,花型碩大,色澤艷麗,香氣怡人,自古即為富貴吉祥的象徵,故又稱為「富貴花」。宋朝周敦頤《愛蓮說》曰:「牡丹,花之富貴者也。」又《幼學瓊林.卷四.花木類》上載:「國色天香,乃牡丹之富貴。」
那麼,為什麼古人美稱牡丹為「國色天香」呢?
據唐朝李浚《松窗雜錄》上記載,唐冀州人程修己,跟隨名師周昉習畫數十年,學得作畫的巧妙秘訣。程修己特別擅長山水、竹石、花鳥、人物等畫,因為畫藝精湛,被召入宮中,並受到唐文宗的恩寵。
一次,正值春末時節,唐文宗與楊妃在宮內觀賞牡丹花。因為唐文宗喜愛詩,就問程修己說:「現在京城傳唱的牡丹詩,誰的最傑出?」修己回答說:「我曾聽說公卿間大多吟詠欣賞中書舍人李正封的(牡丹)詩:‘天香夜染衣,國色朝酣酒。’這兩句最好。」文宗聽後十分讚賞。
這兩句詩表達手法細膩而傳神,用「天香」形容牡丹花的香氣猶如天上傳來,用「國色」喻牡丹嬌艷的花容就像喝醉酒飛紅的雙頰,而牡丹濃郁的香氣和嬌艷的姿容,躍然紙上。因此,後來牡丹花就有了「國色天香」這個雅號。
早在秦漢時期牡丹就以藥用植物被載入《神農本草經》,與藥學有了淵源;在南北朝時北齊著名畫家楊子華就曾為牡丹作畫,牡丹因此走入繪畫藝術的領域;到了隋朝,隋煬帝在洛陽建西苑,牡丹被詔入西苑,自此牡丹走進了皇家園林,也提高了觀賞價值。
唐時世人極愛牡丹,牡丹不僅成為名貴的觀賞花卉,更是國運昌隆的象徵,栽種、觀賞牡丹成為當時社會的時尚。如唐劉禹錫《賞牡丹》詩:「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及白居易《牡丹芳》詩:「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由此可知,當時世人對牡丹的狂熱及牡丹在唐朝的地位。
宋朝除了詠牡丹的詩詞外,也有牡丹的相關研究及記錄專書,如歐陽修撰的《洛陽牡丹記》、陸游的《天彭牡丹譜》等。在北宋,洛陽是全國的牡丹栽培中心,更有「洛陽牡丹冠天下」之稱。
明朝時遷都北京,在極樂寺內遍植牡丹花,也有高濂所撰之《牡丹花譜》、薛鳳翔的《亳州牡丹史》等專書,而安徽毫縣以盛產牡丹馳名。到了清朝,牡丹已有國花之稱,有餘鵬年撰寫的《曹州牡丹譜》及汪灝的《廣群芳譜》等專著,山東菏澤是聞名的牡丹產地。
牡丹為「花王」 詩詞中頗多詠牡丹佳作
由於牡丹形態雍容華貴,端麗高雅,被視為昌盛繁榮、富貴吉祥的象徵。牡丹可說是色、香、姿、韻俱佳,千古以來多少文人墨客為之傾倒,在詩畫、詞賦、戲曲中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詠牡丹佳作。如唐朝皮日休《牡丹》:「落盡殘紅始吐芳,佳名喚作百花王。競誇天下無雙艷,獨佔人間第一香。」牡丹因此有了「百花王」美稱。
另宋朝歐陽修《洛陽牡丹記.花釋名》:「錢思公嘗曰:‘人謂牡丹花王,今姚黃真可為王,而魏花乃後也。’」故牡丹又得「花王」美譽。又宋時洛陽牡丹最盛,牡丹就有了「洛陽花」之稱,如唐李商隱《漫成》詩之一:「遠把龍山千里雪,將來擬並洛陽花。」
古人在離別時,常以芍藥贈送遠行親友,故芍藥又稱為「可離」、「將離」。芍藥大而美,形似牡丹,故唐人稱牡丹為木芍藥。如《松窗雜錄》:「開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藥,即今牡丹也。」自註:「《開元天寶花木記》云:禁中呼木芍藥為牡丹。」唐朝開元年間,牡丹遍及長安,賞花風俗極盛,至宋則盛行於洛陽。群花中以牡丹第一,芍藥第二,故世稱牡丹為「花王」,芍藥為「花相」。
来源:新生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