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梓人,也叫做都料匠,在現代人的眼光看就是不折不扣的建築師。而楊潛一個號稱能建大廈棟宇的建築師,對自己壞了的睡床卻是束手無策,一籌末展。柳子起初由此懷疑過他的建築能力,然而當柳子在建築指揮位置上看到楊潛的風彩時,柳子的觀念就改變了。
唐代京兆尹的官署可不是小建築,幾乎可以說得上是現代北京市委的辦公樓了。楊潛站在眾工之中,從容而帶著威嚴去指揮著。棟樑大廈,用料不可相差毫髮,而楊潛下令眾工用斧用鋸,果斷而自信,如不能深入把握大殿的表裡精粗怎能做得到呢?眾工在楊潛的指揮下幹得有條不紊。有時會有個別不稱職的工匠,楊潛怒而退之。而被斥責者卻心服口服。正所謂民不畏我嚴,而服我公。而作為指揮者的楊潛,能準確地指出下屬的不足,不矯情不造作。於事業有利,於下屬有利。公字當頭,豈有不服與抱怨之理?
於是柳子有了一種感懷。一個都料匠的指揮,讓他聯想到了總覽天下,日理萬機的宰相來。
「說文解字」上的「宰」字源於被捕獲的奴隸,在眾多的戰利品中,宰身在其中卻慢慢脫穎而出了。先是成為主人家中的家臣和管家,後來一個城邑的管理者,也會被人尊稱為宰。孔子的弟子,有名的大賢人閔損,本來被魯國的權臣季氏看中要讓他去當費邑的費宰。而閔子卻能不事權臣高尚其事。之後,宰的地位不斷上升,到了盛極一時的唐代,宰相的權力極大,韓文公說:「宰相,吾君所尊敬者。」在那個偉大而光榮的時代中,一個大唐宰相的政令可以從長安一直下達傳遞到遙遠的裡海地區。僅此而論,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管理者只怕就要算唐代的宰相了。
而在柳子的眼中,唐代的宰相們的形象是什麼樣的呢?宰相選拔、任命、指揮和使用官吏,就像楊潛那樣要用規矩繩墨來定一個規範。安撫百姓,視察各地,不論是邊疆還是京郊,也像楊潛那樣有一份藍圖。重用提拔官吏,官員們不必感激宰相的恩德,而免去的不稱職官員,他們也不會因為自己的無能而抱怨。
一個成功的宰相,不炫耀自己的才能,不誇張自己的名氣,小事不事必躬親,不干預官吏們的職權。每天與國家的德高才厚者一起商討國計民生的大事。同時,還要像楊潛那樣,善於用每個工匠的同時,不要賣弄自己的才藝。誠能如斯,則「相道得而萬國理矣」。
明清的內閣成為了制度,那時的宰相權力則已遠不及前代諸朝了。唯有張居正能以「一條鞭法」完成了一次做規矩繩墨般的定制。之後,宰相的故事基本就算告一段落了。
即使是到了今天,這麼信息化專業化的社會。老百姓依然盼望出現能力超強,品格高潔的執政者,沒有別的原因,算是中華民族歷經久遠的民風和傳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