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14-04-11 10:10:01作者:
古代的「忌」字是個形聲字。「己」是讀音,「心」與心理活動有關。「忌」的本義是指心裏憎惡、怨恨。
「忌」字源流
古人用「己」作為聲符,突出這種心理活動是自己切身受,是從心裏憎惡、怨恨。又因為「己「即「我」,也就是「自己」,在這兒有「一切以自我為中心」之義。凡忌人者,必恨人之長於己,勝於己,所以古人造「忌」字時,以「己」作聲符並會意。
「忌」字由憎惡而變為忌妒,如「猜忌」「疑忌」「忌才」。
複雜的怨恨、忌妒心理中,也有擔心、害怕的成分,所以有「顧忌」「忌憚」「諱疾忌醫」「肆無忌憚」這類詞。
為「忌」有擔心、顧忌的成分,所以凡需避免的事也用「忌」,如:「忌嘴」「忌諱」,進而也有戒除的意思,如:「忌煙」」忌酒」。
關於」忌」字,民間流傳這麼一段拆字故事。
唐朝年間,洛陽有個人,名叫張勝。這人跟他的名字一樣,爭強好勝,看不得別人比他好。要是有人超過他一點,能忌恨一輩子,所以日子一長,再也沒有人敢同他打交道了。
張勝的父親見他沒一個朋友,心裏難過,就跑去求大詩人王勃,希望他能勸勸兒子。王勃說:「你兒子到底是什麼心病呀?你不妨在紙上寫出來。」
張勝的老父親想了想,在紙上寫了一個「忌」字。王勃一看,連連搖頭:「勸不好,勸不好,上面是己,下面是心, 這‘心’ 都被‘己’ 蒙住了,他還能容得下誰呢! 」
張勝一直爭強好勝,因成天與人鬥氣,不到三十歲便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