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4年01月31日訊】第八節 羅盤
風水界有句話,叫做:一流先生觀星斗,二流先生看水口,三流先生背著羅盤滿山走。
羅盤是風水界的風水先生們在風水活動中使用的一種圓盤型工具,用以測定方位和吉凶。羅盤在漢代是上圓下方的式盤,主要用於奇門遁甲占卜,和風水還沒多大關係;到唐代楊筠松那兒,風水開始向民間普及中,因為有些習者根基不夠,不能得修煉之法,入道修習,所以楊筠松設計了一種羅盤,讓習者根據前人留下的關於風水表象的經驗總結,利用羅盤來依葫畫瓢,進行推斷;再到楊筠松的後輩傳人宋朝賴文俊,民間所說的賴布衣那兒,在此基礎上,更加豐富這一塊;到明清時期,又有人不斷更改,最後基本定型為我們現在看到的這種樣子。
羅盤有沒有作用,有用,但我們說這一方式本身就是勉強之作,而且還被後來的人搞複雜了,其實不管哪種類型的羅盤,都需要利用地球南北極磁場作用,靠指針來確定方位。現代物理學中,我們可以知道,天體中的星辰是旋轉的,地球上的地磁場也是動盪的,地磁極也在緩慢的移動,再加上今天四處的金屬礦廠、高壓線和發電廠等,無論是大範圍區域還是局部區域,很多都已經紊亂不准了。
多數依賴羅盤的風水先生只是風水的愛好者,沒有走入修煉,不懂得風水中的真機,也沒有開功能,只能藉助工具的作用,照搬前人或者書上流傳下的口訣,根據流傳的一些對外在表象的總結來推斷,至於到底能不能起作用,是什麼原因起的作用,他們根本不知道。
真正的大地,根據穴場、朝山、案山、左青龍、右白虎、後靠等四周環境的設定,地穴所出的方向都是固定好的,沒有偏差。這也叫天工地造。有經驗的人,往穴場上一站,自然就知道往哪個方向出。
如果風水師層次足夠,能量大,甚至穴位要應哪個朝山,都可以根據你一言而定。一般穴位前方有好些朝山,穴位對應不同的朝山,起的作用和效果不一樣,地穴本身的等級不夠的話,還對應不了那些更好一點的朝山。這在我們的經歷中,也發生過多次,隨著你給地穴指定哪一個朝山,然後地穴就十分感謝,因為憑他本身的等級和能量還不能對應到那兒,由於修煉人說話是有能量的,甚至那些層次高威德大的修煉者說出的話都是有形狀的,藉助你話語的能量,他一下子地位和等級就提升,可以對應更好的朝山了,所以向你表示感謝。
中國古代把這叫做‘言出法隨’,打個不太恰當的比喻,就像一個皇帝,他要提拔哪個人,也就是一句話的事,叫「金口玉言」,周朝成王「桐葉封弟」就是典型的例子。
所以說用羅盤來推地穴對應的朝向,只能說是一種可參考的方法,並不是絕對的。
在民間風水的流傳中,有許多以前的風水師對外形的經驗總結的口訣,這些口訣雖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如果不真正進入風水修煉,也只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比如:兩山夾一蕩,輩輩出皇上。兩山夾一蕩指的是帝皇地後方的兩山頭一連,形成展誥,風水中帝皇地的標誌之一,類似古代皇帝身後的那種屏風。但是怎麼夾,這一蕩有多大,要出多少代做皇帝的,出的是什麼朝代,延續多少年?如果只憑外形去推,這些就很難知道了。
還有,在民間風水流傳中,朝山意指對主穴的朝拜,朝山越多表示主穴的擁護者越多,就像皇帝手下的臣子朝拜一樣。但有一次,來到一個大地,地靈神告訴我們,放眼望去,對面能看見多少山頭,就能承傳多少代,也就是說,在這兒,「朝」的概念都已經不是民間風水中那個朝拜的概念了,而是表示一朝有多少代的概念了。
所以很多書中的記載或者民間流傳的東西是經驗的總結,但對真正走入修煉的風水師來講也許會是一種迷惑和障礙,成為他們修煉中要突破的障礙和因素。只有不固守書中的記載或者民間流傳的口訣才能看到更好的地。
水口也是風水中的一個專有名詞,指一定區域內水流進出的地方。這個一定區域,一般特指地穴覆蓋範圍。民間風水中把水的入口稱為天門,水的出口稱為地戶。由於水口代表龍的血脈,主管財源,所以水口處的山勢,宜迂迴收束,關攔重重。天門處的形勢要成開放之勢,才能源遠流長沒有窮盡,預示生氣旺盛,財源廣進不絕。地戶處的形勢要成關閉之勢,有眾砂攔阻,讓水成「之」字形或「玄」字形流淌,這樣才能將生氣層層密密地截留住,以聚氣藏財。水口如果不能關攔,讓水直來直去,就會氣散財亡。
在民間風水裡面,能夠看水口的,其水平比藉助羅盤工具的要強了。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水口對於地穴來說就像是一戶人家的大門。大門高大有品位,證明這戶人家是大戶人家,這個地穴品級高;大門一般,那這戶人家也就一般,地穴也就一般。順著水口往前的範圍,就屬於地穴範圍,反之水口外的不在地穴範圍內,屬於門外範圍了。這是用普通人能理解的概念來講,實際情況要複雜一些。
地穴本身不大,但是有覆蓋範圍的,相對來說,層次越高的覆蓋範圍越廣。水口就在這個範圍的邊緣,水即是河流,口指口子的意思。大家知道佛廟裡是有守門之神叫韋陀的,天庭的南天門也有神將四大天王負責值守,古代皇宮大門口也有幾品侍衛值守,有點品級的高門大院人家也有守門的,當然這些大院人家守門的品級肯定比不上前述幾種了。水口也有這層意思在裡面,經驗豐富的風水先生一到水口位置,根據水口附近的山形地勢,大概就能知道地穴方位和距離,以及品級如何,這還是從外形的經驗上推斷。如果是有功能的風水師,在這裡一般就可以和地穴進行溝通了,因為已經進入地穴覆蓋範圍內,就像你到了別人的家門口了,自然熱情好客的主人就要迎接,寒暄問候。
一流先生觀星斗這個概念對於風水界來說,都是屬於比較模糊的,各說其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特別是現代,風水一脈逐漸開始消亡後,更是眾說紛紜了。風水又叫堪輿,堪在古時就是觀察天,用功能和天神溝通,或用功能知曉天上的事情。古人習慣用星斗表示天上,表示天上的神。觀星斗,即是觀察天體運行的規律,順天意在地上做佈置。
明清以來,興起風水熱,風水普及到了民間。羅盤地位被風水愛好者抬得很高,甚至成了風水行業的標誌物之一,其實,真正的風水師是不依賴這些工具的。
古代的人夜觀天象,據記錄可查的共找到一千四百六十四顆恆星,根據這些恆星互相之間的內在對應聯繫,劃分為「二百八十三星官」。再在這基礎上進行了簡化,歸類為三垣二十八宿。中國古代天文學中「星官」的概念就類似於現代西方天文學中「星座」的概念。
由於地球在自轉時的地軸正指向北極星,所以在地球上看,漫天星斗都繞著北極星轉,東升西落。所以古人就以北極星(中國古代叫紫微星)為中心,將其附近區域劃分為三垣,上垣為太微垣,下垣為天市垣,而中垣就為紫微垣,北極與北斗就屬於中垣範圍。而後又將黃道附近的東南西北四方星官,歸為四像,東方青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四像中每像包括七個星宿,所以一共二十八宿。
中國古人把太陽系中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加上太陽和太陰(月亮),共七星,稱為七曜(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人肉眼觀測不到,所以不包含在內)。
三垣、四像、七曜,就是中國古代對人眼所能見的星象的歸類。觀星斗,外在表面意思也即是觀察滿天群星,又或者觀察以北斗為首要天文座標的滿天群星。
再往下還可以分嗎?可以。還可以以太陽系為界限,把所有這些星星再歸為內、外兩盤。要說明的是,有人把這定義為內外兩像。但在本文,考慮到上下文之間的關聯,我把其定義為內外兩盤。其實叫‘像’也好,叫‘盤’也好,只是表面名詞的不一樣,其實質內涵是一樣的。
太陽系外的三垣四像,這是外盤。從地球上觀察,外盤諸星都圍繞著北極星旋轉,一晝夜轉一圈,這在現代天文學中被稱為週日運動。外盤諸星雖然圍繞北極星東升西落的旋轉,但它們的相對位置卻恆定不變,就像表盤上的刻度一樣,表盤雖在轉動,但上面的刻度是恆定不變的,所以外盤諸星,被中國古人稱為宿或舍或宮,也就是固定空間的意思,相當於建在天上的固定宮殿,所以外盤主不變為靜,以北極為尊。我們在神話小說裡看見玉皇大帝的天庭有什麼什麼宮、什麼什麼殿,就是這個意思。
太陽系內的七曜,從地球上觀察是不斷運動的。它們之間的位置不斷變化,每時每刻都在變,在走動。所以內盤主變為動。
研究發現,太陰星(月亮)圍繞地球公轉一圈360度,大約二十八天,所以二十八天是太陰的一週天。而太陽系外的四像二十八宿,如同表盤上的二十八個刻度,月亮每晝夜會運行一個刻度,也就是說月亮每晚會進入一宿,所以過去也稱一晚為一宿。
另外鎮星(土星)圍繞太陽公轉一圈,大概是二十八年,所以它的一個周天是二十八年,每年進入一宿。
而歲星(木星)圍繞太陽公轉一圈是十二年,所以歲星一個周天為十二年。古人將十二年稱為一紀,對應十二地支和十二生肖。古人因此也將黃道劃分為十二格,將二十八宿對應列入十二格中,稱為十二星次,依次命名為星紀、玄枵、娵訾、降婁、大梁、實瀋、鶉首、鶉火、鶉尾、壽星、大火、析木。
所以歲星每年進入一星次,十二年為一紀或一輪。然後根據太陽進入十二星次的位置,又可將一年劃為二十四節氣。
這些劃分表面看上去不同,其實根本上是一樣的,就是不同的刻度劃分。如同鐘錶表盤,按時針分,可分為十二格,按分針分,又可分為六十格。不管怎麼分,只是表面變化,其內在機制是不變的。也就是說,不管表盤分為多少格,其內在的齒輪等對應關係不變。
以上只是簡單列了些星球的周天運轉。相對於風水先生使用的羅盤,其實星像要複雜無數倍,羅盤形式只是表象,關鍵是表盤上每個位置,每個刻度以及每次運動背後隱藏的巨大內涵,這些內涵所代表的天機,以及那些微妙難以窺測的變化所帶來的影響。這即是觀星斗的內涵。
外盤主不變,表現形式為靜,盤上的每個位置,都有它所代表的內涵和天意。內盤主變,表現為動,相當於指針,每個指針也都有它的對應,比如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在某種意義上對應著五行,代表著五行的生剋變化,而太陰太陽在某種意義上代表著陰陽的發展變化等等。
當然站在不同的層次和角度,這些星辰所代表的內涵是不同的,就像同一個鐘錶,把它刻度和指針的意思變一下,那它可以是普通鐘錶用來確定時間,也可用來在野外確定方向,或者可以作為作息安排表等等。所以奇門遁甲和紫微斗數所排的盤是不同的,因為它們所站的角度和層次不同,所選的星象也不同,星象所代表的意思也不相同,但因其背後的機制是不變的,如果推得准,那結果大體是相同的。
所以觀星斗,大,能看到整個社會的發展,能看到幾百數千年後的變化;小,能看到個體生命的情況,能看到人一生命運。
這些星斗所顯示的整體星象隱含有博大的內涵,而每個星辰也都有自己不同的內涵,對應著不同的神位,代表著不同的天意;與地對應著不同的龍脈地穴;與人對應著人體脈絡穴位。
再引申來說,我們人類的行為和思想等外在變化,會引起內在的五臟六腑等相應變化,同時也會使身體的每個細胞都產生一些微妙的變化。因為人體是一個整體,人體各部分間有一種複雜微妙的對應關係,能夠相互影響。
同理,如果我們這個宇宙也是一個生命體,那他將是一個巨大的神,他的意思就是神意,也就是天意。那他的思想變化等,就會帶動宇宙內各星系的變化,同時也會帶動太陽系和地球人類的變化,因為我們都是他的一部分,是一個整體,與宇宙都有一種複雜微妙的內在對應關係。所以古人也稱人體就是一個小宇宙。
所有的星球、星系、或本星系群、超本星系團等,都在不停地自轉和公轉著。它們公轉所運行的軌跡,現代科學叫軌道,而中國道家叫周天,也就是每一個星球都有它的運行周天。
其實這個軌道就是一條脈絡。脈絡是人眼看不到但客觀上吁在的。人體有無數的脈絡,錯綜複雜,比如將任督二脈打通,就是小周天循環。地球上也有無數的脈絡,叫龍脈、水脈,也有周天循環。宇宙間同樣也有無數的脈絡,連接著所有的星球和星系,錯綜繁雜而又精密無比,令神都為之讚嘆。
宇宙間的星球與星球之間是有一種內在聯繫的,這是橫向的周天脈絡;就像大地上群山與群山之間,不同的格局之間是有橫向聯繫的一樣;就像人類社會人與人之間也有橫向的關聯,這種橫向關係在人中,被現代的人引申出來也叫做‘人脈’,算是‘人脈’的另一個含義吧。
而宇宙星系與大地龍脈,以及世間人體之間又有一種對應關係,這種對應關係其實也是一種周天脈絡,不過他是縱向的隱形的。當然,我們這兒說隱形,是基於常人基點來說,對於修煉人來說,特別是高層次的得道者,那可能就是很顯眼的了。
穴位則是脈絡的關鍵結點,是脈絡能量的出入口,主持著某段脈絡的功能和能量運行。
古人講,天地人三才合一,是一一對應的。人體有脈絡,有穴位,有五臟六腑,有周天循環;這對應到地,地上也有脈絡(各條龍脈和水脈等),有周天循環,也有穴位即風水寶地,也有五臟六腑。再對應到天上,也有天脈和天穴,天脈就是不同的周天,天穴就是重要的星位,這不同的星位代表著不同的神位。簡單的說,不同的天脈、天穴,連接對應不同的星辰、星宿,對應不同的神靈、神位,代表神意、天意;同時,不同的天脈、天穴,對應不同的龍脈、地穴,和不同的人脈、穴位。
所以天象的運行,對應影響著地上的運行,又對應影響著人類的變化。這種橫向的縱向的有形的無形的對應合一,就成為宇宙整體協調運轉的一部分。
現在人類有一種說法叫‘地位’,形容這個人在社會中的位置。前面提到‘人脈’時說過,人與人之間橫向聯繫形成一個共生群體,也就是現在所說的社會。社會也是有脈絡的,‘緣’是這種脈的一種,統稱為人脈。每個人都可以看作是這個社會,這個複雜的人脈中的一個點、一分子和一個細胞。
而重要的人物,那些影響社會的大人物們,就是這人脈上的一個個不同的穴位。他們對應著不同品級的地穴,同時與天也是對應的,所以也對應著不同的天穴,即不同的星位。所以過去古人經常說,這個人是天上什麼什麼星下世,是文曲星下世等等,也有這層意思在裡面。
所以風水中說‘一流先生觀星斗’,也即觀天象能預測社會的發展,看到幾百幾千年後人類的變化,這是更大的智慧,遠遠超出現代科學的認識,其實古人比現代人智慧大多了。科學界有種說法,叫‘起點就是最高點’,什麼意思呢?簡單的說人類文明最初始的時候就是科學水平和道德最高的時候,越往後越往下滑落。古代人沒飛機,但他直接就能打坐起空,飛到哪兒去;古代人沒手機,但他直接就能思維感測,無論相隔多遠,甚至不在一個時空也能傳遞,現代的科學行嗎?
因為觀星象與觀測者所在地域有關,站在西方與站在中華大地上,所看到的星空,完全不一樣,比如南極附近的星空,我們中華地域的人是永遠也看不到的,但南半球區域的人卻能看到,所以那些星象與我們無關,屬於不同的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