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3年10月06日訊】
被軟禁的導演:法潘納希
現今,伊朗的電影導演頗受各界人士的關注。影人法潘納希(Jafar Panahi)在伊朗首都德黑蘭已被軟禁多時。儘管如此,他還是成功完成了電影《緊閉的窗簾》(Closed Curtain)的拍攝。這部作品在今年2月舉行的柏林電影節上獲得了銀熊獎。漢堡電影節也展出了法潘納希的電影。
成功的首映式
儘管受到巴列維王朝以及1979年之後宗教佔主導地位的政府的壓制,伊朗導演們依然能夠拍攝出優秀的作品。穆罕默德·拉索羅夫(Mohammad Rasoulof)的電影《手稿不會燃燒》(Manuscripts Don't Burn)在德國的首映式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和關注。這位導演目前被限製出境自由。他在電影中描繪了一個充滿監視和恐嚇的系統。
回顧影史
電影節的回顧系列還包括展出伊朗最著名的導演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Abbas Kiarostami)一部早期作品。這部1974年的《過客》(The Traveler)講述的是一個少年足球迷的故事,他立誓要去德黑蘭,在那裡的體育場上親自為自己支持的球隊加油。基亞羅斯塔米著重啟用業餘演員和拍攝兒 童題材的作品,這也是伊朗電影的一大特色。
關注大眾
另外,在導演索拉布·沙希·薩雷斯(Sohrab Shahid Saless)的作品《靜謐的生活》(Still Life/1974)中,也對普通百姓的疾苦和需求做出了深層的刻畫。影片沒有採用過多的修飾,簡單的長鏡頭,畫面舒緩地描述了一位工作在農村的鐵道管理 員的生活。一天,這位老人失去了工作,已經十分艱辛的生活因此變得愈發難過。這部電影是對現實苦難,社會貧窮的一種控訴。
觸動心弦
在漢堡電影節上,既可以看到巴列維王朝時代拍攝的電影,也能夠看到1979年之後拍攝的作品。阿米爾·納得瑞(Amir Naderi)的《追火車的街童》(The Runner/1985)是伊斯蘭革命之後第一部在國際上展出的伊朗電影。影片描述了一個生活伊朗港口城市的13歲的戰爭孤兒的日常生活。影片呈現出貧困 的畫面和透露出的悲傷情緒讓人心悸。
禁映影片
1986年,導演巴蘭姆·貝澤爾(Bahram Beizai)觸及了一個敏感話題:兩伊戰爭,當時這場戰爭還並為結束。在作品《小芭舒》(Bashu, The Little Stranger)中,他講述了一個失去家人的10歲男童在各處流浪的故事。因為批評性過強,伊朗政府的態度由最初的扶持轉變成後來的封殺。
缺席的嘉賓
人們不僅僅在漢堡可以一睹伊朗電影的風采。在紐倫堡國際人權電影節上,伊朗也是關注焦點。今年電影節的贊助嘉賓原本是伊朗導演穆罕默德·拉索羅夫(Mohammad Rasoulof)。可是他現在被囚於德黑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