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3年06月10日訊】 英國《衛報》昨日再披露「監控門」的揭密者愛德華·斯諾登藏身香港,美國國內現要求引渡呼聲,香港《南華早報》則報導稱「香港可以拒絕引渡」。
繼上週三英國《衛報》和美國《華盛頓郵報》報導披露英美「監控門」後,6月9日《衛報》應「監控門」的揭密者--愛德華·斯諾登(Edward Snowden)的要求公布了其身份,並在網站上傳了採訪視頻。斯諾登早於新聞曝光之前的5月20日就藏身到香港的一家酒店,因為這裡有「深厚的言論自由傳統」;他在接受《衛報》採訪時表示:「我願意犧牲所有的一切,因為看到政府利用自己的監視體系破壞隱私、網路自由和基本自由權利,讓我的良心非常不安。」
他也表示瞭解披露美國國家安全局資料的風險。在披露的第一份機密資料中,他寫道:「我明白我將為我的行為付出代價」;因此他為自己和家人的安全表示擔心,還希望能在冰島這樣的國家申請政治避難。據臺灣中央社報導,目前美國駐香港領事館、香港官方、冰島駐香港總領事館拒絕對此作出置評。據媒體披露,現年29歲的斯諾登為美國中情局前技術助理,過去的四年內他一直以防務承包商僱員的身份在美國國家安全局工作,包括戴爾公司以及他目前任職的博思艾倫諮詢公司(Booz Allen Hamliton),後者為美國政府提供國防、情報等方面的管理和技術諮詢服務。
「監控門」消息引發震動,先是有Twitter微博、谷歌、蘋果等都立即劃清界線,表示不會允許政府染指資料庫;美國國家安全局官員則要求對此事進行刑事調查。英國外交大臣黑格(William Jefferson Hague)表示今日將在議會對此事做出表態。《紐約郵報》報導,美國政府稱,除非電話內容涉及恐怖主義,他們不會對電話數據進行監控。歐巴馬在6日表示:「沒有人在監聽你們的電話」。引人注意的是,中國大陸多家媒體如「財經網」等引述美國《僑報》報導稱「美國總統歐巴馬對聯邦政府從手機和網際網路上秘密收集大量信息的行為‘大力支持’,這是對隱私的‘適度侵犯’,為了防禦恐怖主義和保證美國人的安全,這是非常必要的」。而此消息也使中美首腦間的會晤及交流的一個重要議題「網路安全」充滿了懸念。
「香港會不會拒絕美國的引渡申請?」
目前美國國內出現將斯諾登引渡回國的呼聲,而根據刑事法律的規定和國際慣例,華盛頓方面應該會啟動引渡程序,中國和美國之間沒有簽署引渡條約。香港《南華早報》6月10日報導,根據美國和香港的引渡條約,香港可以拒絕引渡斯諾登。
文章表示香港和美國1996年簽有引渡條約,該引渡條約於1998年生效執行。允許美國通過正式程序引渡刑事案件嫌犯回國,不過這一過程可能需要中國中央政府的批准,北京當局如果想留住斯諾登,可以以「涉及國防、外交事務、重大公共利益或政策」為由否決引渡申請。因此香港如果覺得美國的請求是出於「政治動機」,或者斯諾登將因「政治觀點」被追究,可以拒絕引渡申請。
匿名者「黑客組織」:鼓勵言論自由,要求政府透明、反對壟斷和獨裁等。
「斯諾登可能意識到,藏身香港對他來說處境並不好」
正在美國訪問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歐巴馬6月8日的會晤,其中一個重要的議題既為網路安全議題。多位網際網路評論人士認為,早前媒體曝出的一系列美國方面指認中國黑客攻擊的消息,在斯諾登的曝料之後,使歐巴馬失去了與習近平就「網路安全」談判的底氣。今年的2月19日,路透社援引一家名為Mandiant美國安全公司稱位於上海的61398部隊最有可能是一系列黑客襲擊背後的始作俑者。
旅居荷蘭的網際網路人士、時政評論人立裡向德國之聲表示,儘管斯諾登曝料時間在中美領導會晤之前,較易引人暇想,但如果仔細瞭解斯諾登曝料的內容,其實並不新鮮,在美國推動網路和通訊自由的一些公民網站也常有類似內容:「美國有很多人是認為他們的國家安全局存在著監視著公民通信的問題的,他可能有合法的理由,但是一個政府的秘密情報部門總是有濫用權力的傾向,所以必須要得到公民社會、媒體的監督和制衡。我覺得(斯諾登曝料與中美領導人會晤時間)是巧合,從報導中他的言論傾向來看,他是一個自由意志主義者,他是極端反對政府的任何限制的。但美國政府和中共當局用特務手段入侵是兩碼事,中共特別針對異議人士且破壞網站,這就不僅是監控問題了;美國政府是在有嚴格限制條件下對一些犯罪嫌疑人、恐怖團體有一些監控的手段。」
立裡認為斯諾登的資歷尚淺,不會有中共特別看中的「間諜價值」,曝料監控門時機的巧合未必讓中國在中美談判時佔據更大的主動,可能直接引發的後果是類似《環球時報》等媒體會多一些針對美國的「言論自由的抨擊」內容。立裡認為可能鑒於維基解密創始人阿桑奇的遭遇,斯諾登選擇了香港,但現在看來香港並不是一個使他感到安全的地方,他也似乎意識到了這一點,因此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願意到一個像冰島這樣的國家避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