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經典(圖)

發表:2013-06-01 13:3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是以一些簡單的導引動作來養生的科學方法。我國古代養生經典中也曾有類似的記載。秋去冬來,寒風襲人,病邪趁機侵入我們的身體。不妨每天按下面的「養生十六宜」堅持自我保健,對身體健康有很大的好處。

1.發宜常梳

古人稱「杵」發,認為常梳理頭髮能明目祛風。梳頭宜勤,輕重適度,一日可梳數次。

2.面宜常擦

古人稱為浴面。搓熱兩手,以中指沿鼻部兩側自下而上,帶動其他手指,擦至額部,向兩側分開,經兩頰而下。做30次。可使面部光澤,預防皺斑。

3.目宜常運

古人稱「運睛」,認為能去內障外翳,並能糾正近視、遠視。其方法是:雙目先從左轉到右,從右轉到左;再從上轉到下,從下轉到上,各運轉15次,然後緊閉雙眼片刻,再睜大眼睛運眼神。

4.舌宜舔顎

古人頭尖輕舔上顎數次,直至滿口生津。

5.齒宜常叩

古人稱「叩齒」,認為能使人齒堅而不痛。其方法是:先叩大齒,再叩前齒,各叩20餘次。(仙宗是緩緩咬緊緩緩松)

6.耳宜常搓

古人認為能防治頭暈耳鳴。方法是:兩手掌心掩耳道,食指壓在中指上,輕輕叩動後腦部,每次20下。

7.津宜常咽

津指的是乾淨的口水,津是十分寶貴的,是人體的重要體液。可以幫助消化食物,潤滑消化道等。靜坐,舌頂上齶,閉口不言,幾分鐘後,口中會積攢半口左右的津液,然後漱漱口,分兩三次嚥下。對於口腔的清潔,對整個消化系統都很有好處。

8.肩宜常聳

可以鍛練到頸部肌肉,預防各種頸椎病。聳肩的時候,不要簡單地上下聳,一個比較好的方法是由內向外用肩頭畫圈,這樣可以鍛練到更多的肌肉。但是頭部要放正,不要跟著肩膀一起動,不然容易扭傷頸椎。

9.臂宜常抻

是指應該經常把手臂伸直,做上舉、擴胸等運動,可以活動肩關節和肘關節。堅持在工作過程中,忙裡偷閑地聳肩、抻臂,對健康很有好處。

簡單的抻臂方法:正坐,腰、背伸直,目視前方,將雙手上舉,手心向上,五指伸開,同時深吸一口氣,一直到完全吸足,憋氣數秒後,感到身上有絲絲熱氣產生,把手放下,同時緩緩吐氣,如此反覆做5至8次,對於肩部和上肢都是很好的鍛練

10.腹宜常摩

古人稱「摩臍腹」,認為能順氣消積。方法是:搓熱兩手再相疊,掌心以臍為中心,順時針方向轉摩30至50次。

11.腰宜常捂

捂腰指的是捂後腰,也就是腎臟的部位。腎虛、腎臟有疾病的人,往往後腰是涼的,這就是腎臟供血不足的表現。經常用手掌溫暖腎臟,可以加強腎臟的血液循環,提高腎臟功能。上身正直,挺胸,雙手向後摀住後腰部,雙手手指尖相對。然後閉目,深呼吸,感覺手掌的溫度,常常這樣做可以強腎固精,滋陰固本。

12.背宜常暖

背部為督脈之所居,足太陽膀胱經之所舍,最易受風寒。保持背部溫暖,既可預防感冒,又可固腎強腰。

13.肛宜常收

即提肛運動。古人稱「攝提谷道」能提陽氣,防痔瘡。方法是:施行時吸氣稍用力,攝提肛門連同會陰部位,稍停後放鬆做呼氣,每次20下。

14.腿宜常曲

指的是經常做蹲起的運動。有資料顯示,不鍛練腿部肌肉的人,70歲的時候,腿部肌肉會減少到40歲時的一半。鍛練腿部的時候,應該將蹲起的幅度加大,但是不宜加快頻率,不然容易拉傷,並且損傷膝關節

15.踵宜常提

也就是踮腳尖,收縮小腿肌肉。這個動作可以加強小腿部的力量,也可以減少小腿脂肪,讓小腿部的形狀變得好看。相對於大腿肌肉支撐全身重量的作用,小腿則是保持全身平衡的。人的跑跳都離不開小腿肌肉。所以小腿肌肉的鍛練,可以讓人加強平衡能力,對於中老年人來說,減少因為平衡能力下降帶來的摔傷、跌傷的風險。

16.足宜常按

古人稱「擦湧泉」。能固腎暖足,改善神經傳導,促進睡眠。方法是:赤足為好,掌心擦湧泉,每腳50至100次,直至擦熱為止。
 



来源:保健養生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最新文章
更多最新文章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