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與大臣崔杼的老婆通姦,齊莊公被崔杼殺死在崔府。殺害了齊莊公之後,崔杼立齊莊公同父異母的弟弟杵臼為齊國國君,是為齊景公。齊景公即位後,以崔杼為右相,慶封為左相。崔杼、慶封當權之後,害怕再起禍亂,就讓齊國的大臣百姓發誓:「不與崔、慶者死(不與兩位相國保持高度一致的人天打五雷轟)!」這個時候,晏子不肯發誓忠於崔杼、慶封二人,他說:「我晏嬰不想撈什麼好處,我只知道聽從忠於國君、有利於社稷的人!」慶封要殺了晏子,崔杼說:「他是個忠臣,放了他吧。」晏子免於一死。能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恪守原則,不畏強權,誠可謂「威武不能屈」。
崔杼跟原配生了兩個兒子:崔成和崔彊。原配死後,他又娶了東郭偃的姐姐棠姜,又跟棠姜生了一子崔明。因為寵愛棠姜,崔杼就讓棠姜與前夫生的兒子無咎和東郭偃管理自己相府的事務。崔成犯了罪,無咎和東郭偃要懲罰崔成,並想著讓崔明做崔杼的接班人。崔成、崔彊兄弟兩個很生氣,一怒之下殺死了東郭偃和無咎。崔杼到左相慶封那裡尋求幫助,慶封本來與崔杼就有點矛盾,這次就藉機派人包圍了崔府,「盡滅崔氏,崔杼婦自殺」。
慶封「盡滅崔氏」之後,獨攬大權,更加驕橫。他縱酒淫樂,實在不像樣兒。於是,田、鮑、高、欒四大貴族共同率領家丁攻佔相府。慶封只好出逃。
在崔杼、慶封當權之時,齊國一些正直的公子、大臣或流亡,或下野。待崔杼自盡、慶封逃亡之後,齊國開始召回此前不得志的公子和大臣,並厚待他們。由於晏子此前不肯與崔杼、慶封盟誓,齊國將邶殿(齊國別都,在今山東昌邑縣)周邊六十個城邑賜予晏子,以示犒勞,但是晏子不肯接受。子尾就問他:「富貴,是大家都希望得到的東西,您為什麼偏不接受?」
晏子回答:「慶封的城邑讓他的慾望太膨脹了,所以他逃亡了。我的城邑還沒有讓我的慾望膨脹,但是把邶殿地區的六十個城邑加起來也有可能使我慾望膨脹。慾望一膨脹,離逃亡也就沒幾天了。一旦逃亡,我就連一個城邑都沒有了。我不接受邶殿,不是厭惡富貴,而是害怕失去富貴。並且,富貴像布帛,它是有限度的。百姓生活富裕、財用充足,這個時候就應該讓他們端正品行,不能讓財富超過了一定的限度。利益若超過了限度就會敗壞心性。我不敢貪多,就是要守好富貴的限度。」
最後,齊景公給晏子「北郭佐邑六十(這比邶殿六十邑小很多)」,晏子才接受。這便是「晏子辭邑」的故事。晏子為什麼要「辭邑」?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他對人性有著深刻的認識,善於節制自己的慾望。俗話說「慾壑難填」,人的慾望是沒有止境的,若任由其氾濫,勢必造成慾望膨脹,而一旦慾望過度膨脹,那也就離著災禍不遠了。中國古人強調修身,而修身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要善於節制慾望,孟子說:「養心莫善於寡慾。其為人也寡慾,雖有不存焉者,寡矣;其為人也多欲,雖有存焉者,寡矣。」在富貴到來之際,晏子能夠不貪,十分難得,難怪司馬遷對其推崇備至,他在《管晏列傳》中說:「假令晏子而在,余雖為之執鞭,所忻慕焉。」司馬遷之所以推崇晏子,在其治國本領之外,也包含了他對晏子崇高道德的真心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