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某私人會所的保安表示,三個人在這一頓吃五十萬是很正常的事。「越偏的地方,價錢越高,領導越願意去。領導的司機每月往私人會所拉客拿提成就能拿五六萬元,私人會所的保安每月都能拿兩三瓶茅台,一桌客人喝了兩瓶茅台,報賬時就報一箱,反正又沒人查賬。」三個人一頓飯吃掉50萬是個什麼概念?可以建一個希望小學,可以資助數百上千名失學兒童,也是中國上百個農民一年的純收入!由此可見,當今中國財政預算開支的無序和混亂,也充分暴露了公款揮霍者的貪婪和奢靡!
日前,《經濟參考報》刊發的《畸形消費之惑》報導了社會上存在的畸形消費、奢侈浪費現象,引起強烈的社會反響。央視也曾暗訪京城私密會所的公款吃喝,即使兩會期間仍然接待了不少司局級官員,而且動輒人均數千甚至上萬的標準,如此畸形的公款吃喝,幾乎超出國人對吃喝的認知和想像。
畸形消費催生了畸形產業鏈,很多高檔餐飲企業躺在畸形消費的溫床上享受超高利潤,中央「八項規定」出臺後,這張「溫床」開始降溫,相關企業已感受到寒意,但公款吃喝的歪風僅僅憑一個「八項規定」就能剎住的話,未免太過樂觀了。如果中央政府乃至各級政府不從財政支出上查漏洞抓貪腐,打著吃喝幌子斂財的現象仍然會繼續惡化下去,靠公款大吃大喝支撐的畸形繁榮還將保持中國的消費特色。
在經歷了一小段時間的降溫之後,公款吃喝又開始蠢蠢欲動,比如改換到農家院、食堂、內部餐廳、私人會所等,比如把大單賬目分開拆解,比如把車牌有組織化地遮擋起來,比如用礦泉水瓶子裝茅台、用二鍋頭瓶子裝五糧液等等。並且,這樣的回潮似乎並非偶然或個例,大有大面積、大範圍鋪天蓋地捲土重來之勢。《經濟參考報》和央視記者的調查也證實,畸形消費正在上演「變身術」,即以一種更加隱蔽的形式存在。
「魚翅是我們的特色,現在賣的也挺好,我們這邊是會員制,安全沒問題,您要是有顧忌我們可以把位子安排在裡面。」北京美錦譚饌魚翅酒家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據媒體報導,某國企食堂宴請官員,把茅台裝在礦泉水瓶子裡。據記者最新瞭解的情況,像吃魚翅這樣的畸形消費的情況仍然存在,並且開始向私人會所轉移。
「在中央推行節約新政,奢侈消費仍然大量存在,只是轉換了戰場,不敢隨便在公共場合吃了。」一位知情人士表示,北京某官員原來每天的流水花銷是6萬元左右,可自中央「八項規定」實施以來,也沒見減少多少。
「我們的口號是精英、私密、尊貴,人均消費6000元左右,以粵菜、蒙菜為主,鮑魚、魚翅都在做,茅台酒2800元一瓶,絕對能保證安全。」伊水源會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據記者瞭解,私人會所一般很隱蔽,外面看著很不起眼,但是裡面裝修奢華,這些會所不對外開放,只接受會員或熟人介紹。北京某私人會所的保安表示,三個人在這一頓吃五十萬是很正常的事。「越偏的地方,價錢越高,領導越願意去。領導的司機每月往私人會所拉客拿提成就能拿五六萬元,私人會所的保安每月都能拿兩三瓶茅台,一桌客人喝了兩瓶茅台,報賬時就報一箱,反正又沒人查賬。」
「萬壽路附近有一傢俬人會所,以收藏為主題,只接受會員或熟人介紹,廚師是從釣魚臺國賓館退休的,菜品方面,像千島湖的魚頭早上打撈上來,晚上就運到北京,絕對保證新鮮,所以價格也會很貴。」經常出入私人會所的王女士表示,該會所主要是靠會費來盈利,餐飲只是副業,中央新政出臺後,大家不敢在外面吃了,都轉移到會所裡面,會所現在把副業當成主業來做了。
魚翅、海參、燕窩是公款揮霍消費的主要品種,在私人會所和高檔飯店標價都是上千元,但三個人一頓吃掉五十萬吃的都是些什麼?即使是滿桌滿盤的山珍海味,按說也吃不了這麼多錢,很有可能是通過吃喝把錢洗進了個人腰包,以吃喝之名行貪腐之道。
北京大學教授、全國人大特約研究員王錫鋅在近日的微博中透露:目前我國公款吃喝、出國、公車開支的費用,一年高達19000億元。而楊錦麟在《新聞天天看》第十期中引述了更加令人驚詫的數字,2012年我國三公消費高達3.9萬億!其中大吃大喝佔了多少?恐怕只有天知道!我們看到,圍繞著各級黨政機關眾多的高檔餐飲娛樂設施,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三公消費的畸形現狀。2010年至2012年,中國的餐飲收入連續突破兩萬億的大關,即使是今年第一季度,仍然高達5800多億!其中公款吃喝保守估計至少佔了六成以上。
這些冷冰冰的數字讓外界或多或少知道了一點「三公消費」的秘密,也明白了財政收入屢創新高中央預算仍然吃緊的道理。每年究竟有多少財政支出被「三公消費」所吞噬?現在公布的數字不過是冰山一角,真實的數據恐怕沒有人能回答,抑或是不敢回答。
公款吃喝長期以來屢禁不止,早已成為上下公認的「頑症」,儘管社會上一片鞭撻之聲,相關部門也頻頻出臺一些措施。然而,各種名義的公款吃喝仍然愈演愈烈。公款吃喝不僅僅是面子排場問題,公款吃喝的背後,實際上存在著公開的腐敗,各種公款吃喝一般都能順利通過財務部門、審計部門的審核與監督,這些龐大的黑色賬目最終都變相納入了各級財政的預算以及各級政府的主要開支。
公款吃喝在當下中國的現實官場語境中,屬於「小惡」,其上還有動輒貪污數億、數十億「大惡」,無論是執法監督者,還是被執法監督者,對於「小惡」都不以為然,甚至頗多寬容。這也就造成了大吃大喝的公開化普遍化以及必然化。因為官員們很清楚,大吃大喝對個人升遷政績幾乎不受任何影響,反而還相當安全。
公款吃喝還有一個法不責眾的原因。幾乎所有官員都對公款吃喝習以為常,見怪不怪!中央政策是中央的事,下面該怎麼吃喝還是怎麼吃喝,該怎麼奢靡還是怎麼奢靡。全國各地皆是如此,幾個人、幾十個人響應中央號召有什麼意義?中央政策能約束管制上千萬張官員的嘴巴?
剛剛卸任的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傑去年在他的實名微博中稱:「幾百個文件管不住大吃大喝,真是治國之敗筆。我主張除外事招待審批費用外,其它吃喝一分錢也不許報銷,正好解決了假髮票。崗位公務費給補貼,招待自己花錢。」
中央「八項規定」能否遏制官員舌尖上的腐敗,現在看來並不值得樂觀。解決屢禁不止的公款吃喝問題,必須對現有的官僚機構現有的財政體系進行徹底改革,讓任何吃喝費用或變相吃喝費用不能輕易納入各級財政預算開支,對於公款吃喝的官員一律按貪腐論處,並從制度上監督約束錢袋子權袋子,只有如此才可能剎住公款吃喝的歪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