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清寺創建於隋開皇十八年(598年),位於浙江省天台山南麓,這裡五峰環抱,雙澗縈流,古木參天,伽藍巍峨,是中國佛教天臺宗的發祥地,也是日本和朝鮮半島佛教天臺宗的祖庭,與山東長清靈岩寺,江蘇南京棲霞寺,湖北當陽玉泉寺並稱「天下四絕」。這裡也是濟公活佛出世的地方。
相傳,陳宣宗太建七年(575年),智顗帶慧辯等二十餘名徒到天臺,結茅成庵,遍植松柏,數年之間,規模擴展,竟成街衢,陳宣宗對智顗十分禮敬,為智顗在天台山上敕建寺院稱「修禪寺」、並 「割始豐具(即今天臺縣)調(賦稅)以充眾費,蠲兩戶民(勞役)以供薪水」。智顗在修禪寺坐禪修行,前後十年。此後,在陳後主的懇請下,下山到金陵講經說法,但正值陳末陳末戰亂之時,智顗即離開金陵雲遊,先後至廬山、南嶽、荊州、揚州,最後於隋開皇十五年(595年)回到天台山,前後又。餘年時間。此時,修禪寺已荒廢了,智顗發願要在天台山另建佛剎,但未能如願即去世了。智顗圓寂後,弟子灌頂遵循智顗遺願,得到晉王楊廣的支持,於隋開皇十八年(598年) 開始建寺。寺成,初名天台山寺。大業元年(604年)太子廣即位,尊智顗「寺若成,國即清,當呼國清寺」之遺言,而賜額「國清寺」。國清寺是在灌頂主持下興建的,他也是國清寺的第一位住持。灌頂(561-632),俗姓吳,字法雲,祖籍常州義興(今江蘇宜興),後移居臨海章安(今章安鎮)。七歲從攝靜寺慧拯出家,二十歲受比丘戒。南朝陳後主至德元年(583年),到天台山修禪寺拜智顗為師,稟受觀法,精心研究,遂為侍者。智顗平生著述,多由他集錄成書,是智顗創建天臺宗的得力助手。智顗圓寂後,他一方面整理智顗的著述,另一方面修國清寺,並以國清寺為基地傳弘天臺宗教法。天臺宗是由智顗開創,而後由灌頂繼承併發展起來的。
自灌頂建寺以來,國清寺時有興衰。唐會昌五年(845年)滅佛時,寺宇全毀,僧侶還俗。大中五年(851年)至咸通五年(864年)間又陸續重建,書法家柳公權題「大中國清寺」額。宋景德二年(1005年)改名為「景德國清寺」。建炎四年(1130年)詔易教為禪。元時禪教互爭,至正元年(1341年)曾修繕,不久因寺僧相攻而衰廢。明洪武十七年(13以年)又毀於大風。隆慶四年(1570年)重建大殿,後又毀。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又重建。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八月至十三年八月問又重建,後又有增修。十年動亂中,佛像被砸,文物被抄,法器、石獅毀壞殆盡。1973年對建築進行全面整修後,重又修復佛事活動,並對外開放。
國清寺與日韓的佛文化、茶文化有著不解之緣。
天臺宗弘傳日本,與日本「遣唐使」關係密切。唐順宗永貞元年(804年)日僧最澄帶著弟子義真,到達大唐明州(寧波)海岸,經臺州,直登天台山國清寺學佛。次年回國時,帶回天臺宗經綸疏記及其它佛教經典的同時,還帶去茶籽。後在日本依照天臺國清寺式樣設計建造了延慶寺,還在近江臺麓山試種茶樹,當為日本種茶之始。
中韓兩國佛教的友好交往源遠流長,早在南陳時,新羅僧緣光即於天台山國清寺智者大師門下服膺受業,隨著天台山宗佛教的友好往來,飲茶之風很快進入朝鮮半島,並很快從禪院擴展到民間。公元十二世紀後,新羅德興王又派遣唐使金氏來華,其實唐文宗賜予茶籽,朝鮮開始種茶。從此,飲茶之風很快在民間普及開來。
總的來說,國清寺對中國茶葉東傳,特別是日本,韓國的飲茶與種茶,起到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