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綜合報導,長期以來中國龐大的外匯儲備就被視為未來幾年經濟增長的保險鎖,不過波士頓的投資公司GMO的愛德華·錢塞勒為《金融時報》的撰文中指出,這三萬多億的外匯儲備無法為中國經濟提供庇護,西方國家更無須寄望了。他還援引專家觀點,受新一輪投資熱潮等影響,巨額外儲恐怕會在未來五年內耗盡。
「如果中國的收支平衡迅速惡化,功能失常的銀行體系將面臨日益增加的壓力,」 錢塞勒在文中寫道。至於為什麼中國的收支平衡狀況會惡化,錢塞勒提供了以下幾個理由:歐洲佔中國出口的40%左右,中國的貿易條件已經惡化;在最近的投資繁榮中原材料進口大增;工資通脹每年達到15%;考慮到人民幣仍然與美元掛鉤,而中國的通脹率相對高企,所以人民幣實際匯率在攀升。
而真正的威脅來自北京當局維持經濟高速增長的強烈慾望上。他援引了來自諮詢公司AML Macro的Andy Lees的論點,解釋了為什麼當局正在開啟的新一輪投資熱潮會對中國收支平衡產生威脅:
「自2007年開始,投資一直以每年比GDP高出近6%的速度增長。假設北京當局除了繼續推動投資外沒有其他辦法維持經濟增長。那麼,一年內,投資將超越目前的儲蓄水平——佔GDP的52%——,而中國的經常賬戶將為負。若北京當局繼續延循舊路,那按照Lees的看法,五年內中國所有的外匯儲蓄都將被耗完。‘通過提高投資比率,’Lees寫道,‘維持經濟增長……是個泡沫或者說龐氏騙局’。這句話說得太好了。」
另一個嚴重威脅來自資本逃離。財富高度集中,而富人又有諸多動機選擇把錢帶到國外:房地產不再是穩賺不賠的押注對象;通脹威脅從未遠離;實際利率為負;而且還存在政府徵用私人財產的風險。根據西北大學維克托。辛教授的計算,最富有的1%中國居民掌握的財富加起來比外匯儲備還要多。貨幣供給M2是該國經濟產出的兩倍,比外匯儲備規模大四倍還多。
另外,錢塞勒還指出,中國的外匯儲備和信貸體系的流動性之間存在直接的聯繫。最近的資本外逃與儲蓄率下滑是一致的,而儲蓄增長變慢迫使銀行依靠短期貸款和銀行間市場來融資。
總之,大規模的外匯儲備無法永遠為中國經濟提供庇護,使其規避不明智的投資和糟糕的放貸行為帶來的後果, 錢塞勒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