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今年將進一步面對增長放緩的挑戰,世界銀行在本週三(5月23日)公布的一份報告中提醒北京政府,應該做好準備面對經濟增長突然放緩所帶來的挑戰。報告稱,中國經濟增長放緩會波及整個亞洲和太平洋地區。但報告同時指出,亞太地區在歐洲經濟陷入困境的情況下仍然表現良好,是世界經濟陷入低谷時的一道"亮光"。
世界銀行在這份每半年發行一次的亞洲發展評估報告中分析稱,中國政策層短期內面對的挑戰是通過軟著陸保持經濟增長。目前經濟逐步放緩的風險仍然很高,許多人擔心這種放緩的速度可能會過快。不過,政策層在此仍有足夠的空間制定應對經濟下滑的政策。世行預測,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12年經濟的總體增速將達到8.2%,與2011年的9.2%和2010年的10.4%相比有所下降。報告指出:"全球高收入國家需求疲軟的情況將進一步給東亞地區的生產和貿易網路帶來影響。而中國在此佔據著核心位置。"
"其次,雖然中國在對房地產市場實施調控的過程中採取的是循序漸進的做法,但這種持續的調控措施將成為造成國內經濟放緩的主要因素。"
"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有些失靈"
中國最近公布的四月份各項經濟數據再次加劇了外界對中國經濟發展減速的擔心。四月份的工業生產、進口、出口、固定資產投資和銀行貸款均呈現出放緩的跡象。
而不僅僅是世行,中國決策層自己也認識到了事態的嚴重。中國官方媒體《人民日報海外版》日前發表文章稱:當前拉動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也就是出口、投資、消費都有些失靈,經濟慣性下滑過快,考驗決策者智慧。但政府不會為保經濟增長而放鬆對樓市的調控,政府有多種手段可保經濟增長,穩增長和控樓市可同時進行。
《人民日報》援引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長徐洪才的觀點指出:因歐債危機愈演愈烈,外需不足,中國出口形勢嚴峻,出口明顯萎縮。同時,工資上漲、人民幣升值、進口原材料上漲,這亦削減中國出口產品的競爭力。而在投資方面,前幾年4萬億元投資已結束,投資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明顯減弱。消費方面總體上也並不樂觀。因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可能立竿見影,老百姓還不敢隨便消費。股市、房市下跌,民眾的財富效應在減弱,消費意願也隨之減弱。
投資基礎設施建設不再是良方
為此,北京政府已經再次降低了銀行準備金率。經濟學家預測政府在近期內會推出更多的調控政策。
中國政府已經將2012年經濟總體增長水平定位在7.5%的水平,這也顯示了政府正努力試圖控制失業率,避免社會出現動盪。世界銀行最新發布的報告指出,中國政府有提高財政支出的手段,但不應該像2008年應對危機時那樣大規模投資基礎設施建設。
報告建議,中國政府目前首先需要重視的應該是,通過推出有針對性的減稅措施促進消費以及其他社會支出。另外,中國經濟放緩也會影響到地區內的整體經濟形勢,使得亞太地區發展中國家的總體經濟增速預期從2011年的8.2%下降至2012年的7.6%。但世界銀行對此仍保持樂觀基調。
世界銀行副行長考克斯(Pamela Cox)確信:"在世界其他各國增長吃力的同時,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無疑是一道光亮的風景線。"在她看來:"亞太地區能夠抵禦歐洲債務危機的影響。歐洲雖然是天上的一塊雲,但還沒在東亞的土地上下雨。"
危機促使亞太地區國家經濟結構轉型
2011年,整個東亞地區的商品出口繁榮,但如果中國經濟放緩的速度比預期中要快的話,可能會引發商品價格意外下滑。世界銀行亞太地區首席經濟學家霍夫曼(Bert Hofman)表示:"如果(中國)發展進一步放緩,可能會影響商品價格。這是值得注意的問題。"
他指出,像澳大利亞這樣的國家擁有非常多元化的經濟。但一些國家單一依靠商品出口,它們現在必須做好準備面對商品價格會有所下滑的情況。世界銀行表示,這應該促使亞太地區中的發展中國家減少對出口的依賴,轉而依靠促進內需來保證經濟高速增長。
主管撰寫世界銀行最新報告的經濟學家奎林(Bryce Quillin)說:"許多國家需要促進家庭消費。而其他一些國家特別加強了在基礎設施方面的投資,以保持增長。"
霍夫曼評論稱,亞太地區作為一個整體,在面對全球經濟波動時擁有良好的抵抗能力。指出"許多國家目前帳面上出現盈餘,擁有高水平的外匯儲備。銀行系統總體來說資金實力雄厚。但歐洲債務危機仍然有可能通過貿易和金融鏈接給該地區造成影響。 "
来源:德國之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