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雙雄吸錢手法曝光(圖)

作者:高素英 發表:2012-04-16 12:5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儘管中石油、中石化日賺數億,但煉油板塊卻依舊巨額虧損。

中石油、中石化先後公布了2011年業績報告,中石油加工原油1.33億噸,虧損600億元,每噸虧損450元;而中石化加工原油2.17億噸,虧損348億元,每噸虧損160元。與2011年相比國際油價、進口油價的變化並不是很大的情況下,卻忽然出現巨虧。

「通過年報數據核算髮現,‘兩桶油’向上游轉移利潤的可能性比較大。中石油至少超過千億元轉移到上游的生產與勘探板塊,而中石化至少有500多億元轉移到生產與勘探板塊。此外,煉油板塊巨虧的另一原因是中石油將自採的原油對外銷售以賺取巨額利潤,而自己煉油的原油大部分來自外採,這就使得成本看似很高,最終出現煉油巨虧而總利潤變化不大的結果。」4月4日,北京市工商大學投資者保護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張宏亮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自採原油不用 外原油導致成本增加

中石油煉油與化工板塊毛利率為10.94%,而勘探與生產板塊,其毛利率達到52.41%。

張宏亮指出,若把勘探生產與煉化板塊結合在一起,其毛利率將回歸到30.60%的正常水平,2010年國內前200家大型上市公司加權計算的平均毛利率為35%,顯而易見的是按照報表,中石油煉油化工板塊與勘探生產板塊的毛利率低於大型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張宏亮表示,35%是所有行業典型企業的平均數,根據大數原理,當樣本量足夠大時(超過30個),就基本能夠代表總體。

而導致這一問題的核心,在於內部轉移價格的制定上,2011年中石油自採原油1.2億噸,按其1.3億噸的煉油加工量來看,其原油需求缺口並不大,僅為0.13億噸。

然而它卻將一半自採原油對外直接銷售,銷售量為0.62億噸,內部銷售量為0.58億噸,外部採購為0.76億噸。

自採油並沒有自己消化,而是對外高價銷售,同時高價由外部採購原油。

中石油的解釋是海外原油,直接在當地出售。根據其年報,海外採油約佔中石油總產油量的10%,也就是說海外採油必須外銷的量並不是很大。

這樣做的結果是,對外銷售的價格比較高,給企業帶來較高的利潤;外採的原油價格也比較高,給外界造成一種煉油成本很高的表象,可以通過這樣的手法要求國家對煉油板塊進行補貼。

而中石化則與中石油不同,中石化原油產量國內為303.37百萬桶,海外為18.3百萬桶。通過折算,中石化2011年勘探及開採生產中原油產量為4525.3萬噸,加工原油為2.17億噸,其自產的原油遠遠不能滿足加工的需要。

中石化年報顯示,2011年煉油板塊的原油主要來源,境內自產為3484萬噸,來自中石油的572萬噸,中海油的為673萬噸,進口為1.71億噸。而對外銷售量為558.1萬噸。

即使原油採購成本居高不下,業內人士稱,中石油和中石化仍然把自產的部分原油對外銷售,並去採購價格比較高的國際原油,這造成了煉油板塊的利潤出現巨虧。中石油虧損額遠大於中石化,主要原因可能是其費用率較高引起,一個很好的例子是,民營煉油廠大部分都是盈利的,主要是因為他們費用率較低。

根據1998年原國家計委《原油成品油價格改革方案》及2009年國家發改委《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試行)》規定,兩個集團內部油田與煉廠之間購銷的原油價格由集團公司自主制定。而自其他石油集團或進口原油按照國際原油市場價格定。

業內人士認為,中石油直接對外銷售原油,無疑會大幅增加生產與勘探板塊的利潤,而如果直接出售於內部,究竟以何定價外界很難知曉,這就為其從煉油板塊向勘探生產板塊轉移利潤創造了機會。

向上游板塊轉移巨額利潤

「兩桶油」的煉油生產成本等相關數據沒有直接公布,煉油是否真的出現巨虧難以用數據衡量其中的真偽,那麼只有通過已有的數據進行推算。

某業內人士稱,2011年中石油總營業成本為3602億元,總生產油當量為12.86億桶,合280元/桶,按當年平均匯率6.46計算,中石油2011年單桶油當量的開採成本約為43美元。根據中石化年報數據,總油氣當量為4.08億桶,總成本為964億元,計算結果為單桶開採成本約為37美元。

而根據中海油公布的2011年年報,其單桶油開採成本為43.2美元,其中包括作業成本9.01美元、稅金4.97美元、折舊與折耗13.45美元、特別收益金15.77美元,合計約43美元。

那麼由此可見,三大石油公司開採成本大體相當,在40美元/桶左右。

因此按原油成本最高43美元/桶的成本計算,中石油2011年原油平均銷售價格104.2美元/桶,其單桶原油銷售的毛利率達到58.73%,遠高於一般行業的平均毛利率,需要指出的是這個數字是繳納了石油特別收益金後的數據。

而按國內2010年前200家大型上市公司加權計算的平均毛利率為35%,可以計算出包括毛利的價格應為66美元/桶。再考慮中石油2011年總體20%的費用率,其中包括營業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財務費用與資產減值損失,正常的內部原油供價為83美元/桶左右。此數據是66/(1%-20%)。

如果中石油集團按平均銷售價格104美元/桶進行轉移,會有每桶21美元的利潤由煉化板塊轉移到生產勘探板塊中。2011年集團開採原油886百萬桶,計算結果是轉移利潤約為1200億元。經過上述方式進行調整後,中石油真實的板塊利潤為勘探與生產板塊的利潤由2219億元下降到1019億元,而煉油與化工板塊由虧損531億元上升到盈利669億元。

從中石化來看,由於其自產原油較少,2011年僅為3.22億桶,轉移利潤較少。原油開採成本仍按43美元/桶,產品毛利按35%,計算出包括毛利的價格應為66美元/桶。

中石化集團2011年總體15%的費用率,正常的內部原油供價應為78美元/桶左右。同樣,中石化集團按104美元/桶的價格進行轉移,會有26美元/桶的利潤由煉化板塊轉移到勘探與生產板塊中。

那麼,2011年中石化集團開採原油3.22億桶,轉移利潤約為541億元。經過調整後,中石化真實的板塊利潤是:勘探與生產利潤由716億元下降到175億元,煉油與化工由虧損358億元變為盈利183億元。

那麼如何理解這種利潤轉移問題?張宏亮認為,由於國際原油的成本,一大部分為礦區權益的攤銷,也就是購買油田及其附屬土地所花費的巨額支出要攤到石油成本之中,而中國雖然也攤銷礦區權益,但這種礦區權益的取得大部分並非基於市場價格,而是一種較低的轉移價格。

他表示,實際上許多礦區都是國家無償劃撥給石油集團的,有的雖是購買,也僅是極低的一個名義價格,相當於國家把石油資源無償交由石油集團使用,石油集團所確認的礦區權益僅是其尋找石油(勘探)的支出,這極大降低了其國內採油企業的採油成本。

此外,國際原油價格體現更多的不是成本高低,而是反映供求、預期與市場波動,而且往往會是受到國際大基金與大投資機構的控制。以國際原油價格代替內部結算價格,一般會虛增勘探板塊的利潤。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證券市場週刊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