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出現自有出口紅利以來最大的貿易逆差:2月份貿易逆差314.8億美元,是2000年以來最大的月度逆差水平。如果去除1月份的節日因素,合併1月份和2月份的數據,仍存在42.5億美元的貿易逆差,而去年頭兩個月的逆差是8.9億美元。
中國出口紅利消失的速度比預料中快得多。
我們可以安慰自己,中國出口下降如此之快,說明全球尤其是歐美消費不振,逆差上升是政府有意識提升進口量的結果,但無論怎樣自我安慰,不祥的數據籠罩在中國經濟的頭頂,讓人們降低了未來的經濟信心。
原材料出口下降,說明全球經濟溫度降低。2月出口結構顯示,食糖、煤及褐煤、焦炭和半焦炭等原料產品分別同比下降了22.3%,30.2%,65.9%。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顯著下降,說明,全球消費者在勒緊褲腰帶過日子,我國的箱包、服裝、鞋類、手錶、自行車等低附件值、低技術含量產品,同比數據均錄得負增長。
各出口企業早已準備過冬,證據是,中國加工貿易進口增速同比下降至2.4%,低於2011年第四季度的8.6%。加工貿易進口的商品是為了製造中國用於出口的產品,進口下降說明出口企業看空未來世界需求,不願意增加庫存。最悲觀的預計是,在不遠的將來,中國沿海地區勞動密集的出口加工業將遭受毀滅性打擊。
從地區結構上看,我國對歐盟出口同比下降1.1%,其中對德國同比下降3.7%,對義大利同比下降31.1%,對法國零增長,陷於債務危機中的歐洲對中國出口產生了巨大的衝擊。2月份,我國對歐盟出口在整體出口佔比14.2%,而在去年1到10月份為16.3%,去年上半年為36.1%,說明去年下半年出現崩潰式下降。雖然我國對美國、東盟、韓國、日本、俄羅斯和巴西出口增速相對穩定,但仍在緩慢下降過程中,頭兩個月,中國對美國出口同比增長14.9%,低於2011年第四季度17.4%的同比增幅。更糟糕的是,從以往的歷史看,我國對歐美外的其他地區的出口,取決於歐美本身的引領作用。
中國出口能否恢復,取決於兩大因素:第一,歐美消費何時恢復?第二,中國出口產品的定價權是否能夠上升?
對歐美的消費不能過於樂觀。歐債危機綿延不絕,誰也不知道何時能夠結束,歐洲金融去槓桿化進程十分漫長,這也就意味著從希臘等國開始的勒緊褲腰帶的生活,現在才剛剛開始。美國的經濟數據十分漂亮,就業率在上升,消費數據開始好轉。數據只是數據,華爾街的投行經濟學家對美國的失業、就業數據的計算方法提出了嚴重質疑,而美國的個人收入、個人支出數據增長疲軟,國際貿易數據同樣大幅下挫。
加上大選之年的美國掉入重商主義窠臼,在出口方面全面圍剿中國。
今年3月5日,美國參議院投票通過一項修訂《1930年關稅法》的法案,以便對中國和越南等所謂「非市場經濟國家」徵收反補貼稅。3月6日,美國眾議院通過了一項關稅法案,旨在授權美國商務部繼續對中國和越南等所謂「非市場經濟國家」徵收反補貼稅。此舉旨在填補法律漏洞。2011年12月19日,美國聯邦巡迴上訴法院就非公路用輪胎司法訴訟案做出裁決,裁定美商務部不能在視中國為「非市場經濟國家」的情況下進行反補貼調查。法院的意見是,只能「單反」,不能「雙反」。現在,有了立法的背書,美國政府既反非市場經濟國家又反補貼,可望成功。現在就看歐巴馬是否簽署。種種跡象表明,歐巴馬為選舉、為經濟,態度強硬。上任之初,歐巴馬提出發展出口發展製造業,今年1月底,歐巴馬發表國情咨文,宣佈成立一個貿易執法部門,針對不公平貿易行為,矛頭直指中國。短短一個多月,部門宣告成立。美國已經下決心防止中國大規模出口,國內的貿易極端勢力,正在擴張地盤。
由於中國製造業升級尚未完成,加之產品信用不佳,沒有掌握產品定價權,蘋果手機的數百美元利潤富士康獲得7美元的局面沒有根本改觀。
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中國只有發展內需,增加產品定價權,而這取決於中國經濟結構的總體改觀。在出口紅利消失時代,內需能否提升,產品質量是否上升,製造業能否從低端走向中端,絕不僅僅是口號問題,而關係到中國人如何生存、工業化能否成功、社會是否基本穩定的大是大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