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歸國做什麼?
如今,隨著就業壓力增大,出國熱漸漸興起。其實上世紀末,瀋陽曾湧現大規模出國潮,愛爾蘭、紐西蘭、韓國帶走了一代孩子的夢。如今十多年過去了,當年的那些小海歸們都在做什麼?當年的留學路帶給他們怎樣的人生改變?他們的故事或許能給如今的孩子們帶來些啟示。
語言不通跟風出國
1983年出生的韓宇飛,出國前就讀於瀋陽某高中。他說:「那時身邊的同學都在辦出國,我學習成績一般,覺得出國或許能有好出路,就動了心思。」韓宇飛的父母親也沒深入思考過孩子是否適合出國學習,只是看孩子有想法,別人家的孩子也在辦,就答應了。「大不了,學不好再回來。」韓宇飛的媽媽這樣形容她當時的想法。
於是,韓宇飛在1999年底拿到了韓國的留學簽證,而那時他還不到17歲,上飛機前,他所掌握的韓語還不足以和人對話。「那時覺得,孩子到了那邊,有了語言環境就能很快掌握交流能力的。」韓宇飛的媽媽如是說。
留學生變身「打工仔」
可出國後的日子並不像家人想的那樣,韓宇飛在韓國龜尾市的一所語言學校先安頓了下來,這裡基本都是與他一同留學的中國孩子,語言的提升沒有想像得快。更為糟糕的是,由於年紀小自控能力差,出國後,韓宇飛真正用於學習的時間很少,多數時間是在玩樂中度過。「那時覺得國外真好,不用像在國內時天天上晚課備考,可現在看來,我的青春就是荒廢在那個時候。」
此後,韓宇飛雖經努力,但還是沒考入韓國的名牌大學,只是在當地的一所普通大學裡學習,而且因為家庭條件有限,他不得不開始打工。「起初還是半工半讀,但後來多數時間都是在打工。」韓宇飛說,他甚至想過掙些錢回國算了,因為他知道,他不可能融入當地的文化和生活中去。
20萬出國玩了趟
五年後,韓宇飛回國,帶回家的只有一個專科文憑。即使在「半工半讀」狀態下,父母還是為他花了20萬元的費用。可回國後,他的求職路並沒有因為「海歸」的身份而變得順風順水。
「起初,我去過韓資企業,但待遇並不比同樣學歷的國內大學生高,人家更注重能力。」韓宇飛說,那份工作他只做了3個月,而此後的幾個工作也都做得不長。究其原因,韓宇飛說「可能是出國時間長不適應國內環境,也可能是思想上還注重海歸的身份。」
此後,韓宇飛擺正了心態,以一個真正的求職者身份去求職,最後在一家電器企業穩定下來,現在拿著每月3000元的薪水。現在,韓宇飛早已忘記自己海歸的身份,而當別人談起出國時,他都會說:「孩子太小別送出去。」
業內人士:孩子太小不適合送出國
韓宇飛說,當年和他一起辦理出國的高中同學,還有去愛爾蘭、紐西蘭的,但真正學有所成的太少了,大多數人都已回國,其中有自己創業的,有給人打工的,外語好些的有在私營外語學校當老師的。韓宇飛說:「孩子太小不適合出國,自製能力太差,離開父母很難全身心地投入學習。」
吳洋是美國麥克納利史密斯音樂學院中方辦事處的老師。他表示,現在很多家長認為,拿些錢,找個留學中介給孩子送出去就了事了,其實國外的優秀大學更注重孩子的素質。「你連語言都不通呢,如何在國外學習啊。」吳老師說。吳老師建議想給孩子辦理出國的家長:首先不要在孩子年齡太小的時候將他們送出去,最好是在上過大學後,根據他們自己喜好的專業去深造。其次要看家庭是否可以給孩子必要的經濟支持。好多家長認為自己出錢給孩子送出去,剩下的費用他們可以通過半工半讀來解決,這是錯誤的。從以往的經驗來看,很多打工的孩子最後都淪為「洋打工仔」,失去了留學的意義。不是說打工不好,偶爾打工是為了接觸社會,並不是用來掙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