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收入東京蓋小樓
根據日本政府的官方統計,進入21世紀以來,日本大學教授每年的平均年收入都在1100萬至1200萬日元之間,2010年為1128萬日元(合人民幣約78萬元)。這一數字僅次於民航客機飛行員,排在日本全國所有職業平均年收入的第二位。此外,日本的大學教授普遍身兼數職,還要著書出版,其實際年收入往往在2000萬至3000萬日元。換句話說,一個大學教授兩年的收入,足以在東京市內購買一塊土地,並建起一幢2層小樓。
站在預防貪腐的角度來說,這可以算是地地道道的「高薪養廉」。大學教授本身就是日本高薪的職業之一,一般的手段自然無法賄賂得了他們。另一方面,所謂「高薪養廉」,除了薪水較高之外,還必須要有公開透明的社會監管制度作為保障。日本政府每年都將本年度全國各職業的平均收入對社會公開,如此一來,高薪的大學教授就和政治家、大企業家一樣,成為社會輿論和媒體監督的焦點。一旦發現疑似貪腐的行為,各大媒體就會聞風而動、—擁而上,爭先進行大密度報導,令事件成為全國皆知的話題。所以,日本的大學教授在名利雙收的同時,必須時刻保持清醒,因為日本社會對他們錯誤的容忍率接近於零。
2010年4月,日本大學的—份內部資料被公開到網路上,資料中包括該校十多年來教授謊報學歷、抄襲論文、對女生性騷擾等事件的內部處理記錄。雖是已經在內部嚴肅處理過的事件,而且事件的數量也算不上驚人,但資料中的內容還是令日本社會感到驚詫。這一事件造成的直接後果就是日本大學的畢業生就業率下滑,學校名譽受到極大損害。從這一事件就可以看出,日本社會對大學的「純潔性」採取高標準嚴要求,大學教授絕不敢輕易越雷池半步,否則就將面臨身敗名裂的危險。
招差生等同手握炸彈
高薪職業自然令人趨之若鶩,但在日本當大學教授卻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日本全國有各類大學共711所,教授5萬多人,平均每個大學只有70多名教授。而且,這一數據已經很久都沒有發生過大幅度變化了。這是為什麼呢?
早在1956年頒布的《大學設置基準法》中,日本就對大學教授的資質做了嚴格要求,比如「博士學位」、「五年以上本專業副教授經驗」等。進入21世紀,絕大多數大學都採用了「教授治校」的管理方針,在新任教授的評選方面更加嚴格。日本的大學分為國立、公立和私立三種,其中國立和公立大學的教授人數是固定的,如果沒有開設新的專業,那麼就只有當現任教授退休或辭職後,才能選舉新任教授。而私立大學因為資金限制,教授的崗位往往更加奇缺、競爭更加激烈。所以,一旦有教授在招生等活動中出現以權謀私、「走後門」等行為,不僅是社會輿論,就連學校中的後輩教師們都會盯著,通過揭發罪行藉機上位。
不僅如此,因為競爭激烈,所以學生的成績也成為考察教授水平的—個重要手段。門下的學生是否成績好,或者畢業後是否有好的出路,都會影響一名教授在學校管理者中的評價。這一評價可不僅僅是名聲上的表彰,它直接關係到該教授來年課題經費金額的高低。如果一名教授通過「走後門」方式招進了—個能力較差的學生,那就相當於握住了一顆隨時可能引爆的炸彈。冒這樣的風險去換—個人情,這種事在日本社會是很難說得通的。
此外,日本的大學招生不僅重視筆試,還非常重視面試成績。在面試時,往往由3位以上教授組成面試官小組,共同決定錄取結果。這也為杜絕面試的徇私舞弊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條條大路通高校
在日本,就算想讀大學,也不僅僅只有參加高考一條路可走。日本的高考制度要比中國更加多元化。這一方面是因為入試渠道更多,另一方面是因為公立和私立高校旗鼓相當。在日本,都有哪些方法可以考入大學呢?
首先自然是參加高考。日本的全國統一高考被稱為「大學入學者選拔大學入試中心試驗(「試驗」意為考試一本報注)」,簡稱「中心試驗」。考試科目類似於我們的「3+X」,在日語、數學、外語(可以選擇包括漢語在內的5種外語)之外,還會根據文理科劃分出不同的綜合試卷。絕大多數公立大學,如東京大學、京都大學、東北大學、大阪大學等,都會參考「中心試驗」的成績來遴選學生。
但與此同時,大多數私立大學,如早稻田大學、慶應大學等,採取的則是自主命題招生,考試內容也是五花八門,甚至一所大學內每一個學部(系)的考試要求都不相同。比如,大多數文學系都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兩門外語,慶應大學的部分學部會要求考生寫小論文,而國際基督教大學則直接採用美國大學的試卷模式出題。最有趣的可以說是共立女子大學,這所女校居然會進行「情商測試」,並作為重要的選拔標準。
隨著近年來日本社會「少子高齡化」程度的加深,很多學校出現生源匱乏的問題。1990年至2010年的20年間,日本的18歲人口數從200餘萬人銳減至140萬人,全國600多所大學中有將近30%不能招滿學生。這種現實再加上多元化的入學途徑,如今想在日本讀個大學,其實是件很容易的事情。這也從客觀上使得招生暗箱操作的必要性變得更加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