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道,有一個該娛樂卻娛樂不起來的話題——70、80、90後人生觀的差異。網上很多對這方面的調侃和總結,都很不錯,今天咱試著從另外一個角度談談看法。對此叫「吁,樂。」
比較70、80、90後人生觀的差異,主要還是根據個人所處的歷史背景不同,以及父輩對他們的教育不同所產生的差異。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父輩的教育,父輩積累的人生精華,會直接反應在孩子身上。所謂的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就是這個道理。無論是這個人少年,成年之後怎麼樣,很多時候都是幼年時期的烙印在人身上的表現。所以,分析這3個時代人的差異,首先要從其父輩所經歷的差異分析開始。
70後出生的時候,他們的父母正是青春年少,二十多歲的年紀,那個時期正處於文化大革命的中後期,在那個話不敢多說一句,氣不敢多喘一口的時代,人人為敵,相互猜疑,人們養成了謹小慎微的心理,那麼從這一點上看,其父母灌輸給孩子的一定是保守的思想觀念,創新,開拓進取對於70後來說就很難了。因為用過去的經驗看,這樣的人必定是打擊的對象,那麼對於70後,經過青年,中年後,多數人都是保守型的人。現在正是70後,30而立已過,40剛剛不惑的時候,他們都屬於社會在中間階層,中堅力量,他們的行為和思維方式都是趨於保守的。有一種隨大流的感覺,這也是童年所受的教育造成的。所以他們在生活態度上會滿足現狀,不希望有什麼大的變化。而在感情生活上也會瞻前顧後,不會為了所謂的愛情不顧一切,對於未來,他們是走一步看一步,會隨時根據社會的變化而改變自己的未來規劃。
80後出生的時候,他們的父母處於改革開放的時代,人們的思想開始得到解放,儘管有文革的流毒影響,但是人們還是嚮往開放的氣氛,自由的生活,隨著改革開放大潮的興起,人們的思維比以前更加活躍,廣闊,對於民主社會,普世價值都是十分的嚮往,這個時候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往往尊重個性的自由,家庭的民主,普遍的關愛,喜歡接受新生事務。現在的80後基本處於社會力量的基層,這一層屬於20弱冠,30而立的階段,他們的生活還是處於一種奮鬥的狀態,他們的思想方式是社會的趨勢,將來會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很多時候,80後還是被認為比較痛苦的一代,社會巨大的變革都發生在他們那一代。他們在生活上是積極進取,努力拚搏的,都想在社會上有所作為,現在就是處於積累實力的階段,一旦具有資本就會爆發出來。他們在感情上會比70後更浪漫一些,嚮往美滿的,脫離世俗的眼光,所以很多社會話題,特異的創意都是80後所為。對於未來,因為受到社會的積壓,雖然擁有理想,卻感覺困難重重,不過他們依然抱有希望。
到了90年代出生的孩子,他們的父母剛剛經歷8964天安門屠殺之後,人們對於民主自由的憂患意識已經開始淡薄。血腥的鎮壓使人們失去了理想,使知識份子失去了脊樑,大多數都成了犬儒,那麼這個時代的人已經完全拋棄了理想,道德。變得唯利是圖,一切向錢看。那麼這個時候可用某位高官說的「悶聲發大財」來形容,世間的一切都用金錢來衡量,那麼表現在90後這些孩子們的表現就是「拼爹的時代」,人們已經不再重視自身的實力,而是重視自己的家庭背景,社會背景,用這些來衡量人的成功與否,當人沒有這些好的背景時,這種人就會處於非常非常弱的地位,因為他既沒有抗爭的能力,也沒有抗爭的意識,只能用所謂的「任命」來定位自己,這就會造成「窮的越窮,富的越富」兩極分化的現象,現在時代,隨著社會的發展,一切都在敗壞之中,這種兩極分化的表現就特別明顯,直接影響到70後,80後這兩個大時代的人。
其實我們現在來分析70、80、90後人生觀的差異,因為他們都不是在同一個起跑線上,縱向的這樣分析是沒法比較的,因為不同年齡的人所處的時代背景不同,那麼這種比較就顯得不太合理。誰沒有青春年少呢,可能青澀的時候人們都有很多共性的東西,70後在20多歲的時候也會有很多衝動,10幾歲的時候也會有很多「拼爹」的想法,但個人身上都反應出時代對他們的烙印,不能一概而論。
本文無意說哪個年代的人誰是誰非,同是天涯受害人,環境制度之下,不該是人數落的樣板,更不是被娛或樂的對象,但望這些未來的力量走正、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