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音專欄】動盪年月裡的國殤

作者:清音 發表:2011-10-04 10:0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如果你不曾人在旅途,你就不會理解迫切回家的心情。如果你不曾在動盪的年月裡飽嘗艱辛,那麼,對歲月的理解又何談深刻?當中國人的心中已經漸漸的模糊了什麼是好與壞、善與惡、美與醜,國殤,對於炎黃子孫而言,就不能簡簡單單的定格為每年的十月一日,而是我們民族六十餘年的傷痛與劫難。

人,正是因為有渴求美好與擁抱希望的心境,才能克服生活中預料之外難以忍受的高壓與磨難,如今,有著悠久文明歷史與民族內涵的中國人,卻再難以尋找生命中最淳樸的安然與動力。六十餘年的苦澀不堪,時刻令國人咀嚼著哀莫大於心死的國殤滋味,比憤怒多了一份糾結,比哀傷多了一些焦躁,甚至是在冷漠與孤獨中冷眼看世間的一切蜚短流長,然後以無力應對為最終的結局。沉沉的心意難以承載因中共竊國而帶來的毀滅性的災難,上下求索的目光,何處尋覓通往光明的必經之路?

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將人的需要尤為貼切的劃分成了五類,他表示人除了生理上的需求之外,會逐一遞升為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歸屬的需求,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實現的需求。一般來說,某一層次的需要相對滿足了,就會向高一層次發展,追求更高一層次的需要就成為驅使行為的動力。相應的,獲得基本滿足的需要就不再是一股激勵力量。馬斯洛和其他的行為心理學家都認為,一個國家多數人的需要層次結構,是同這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科技發展水平、文化和人民受教育的程度直接相關的。在不發達國家,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佔主導的人數比例較大,而高級需要佔主導的人數比例較小;在發達國家,則剛好相反。

筆者認為,亞伯拉罕•馬斯洛的理論無論針對於發達或者是不發達的國家,都是基於一個自由、民主的正常國度而言。而對於畸形、獨裁體制的國家,就連吃、喝等生理上的需求也要建立在有條件的基礎之上,更談不上滿足人們渴求安全、尊重以及自我實現的需求了。所以,嚴格意義上講,中國公民連做為人最基本的權利都被當政者剝落了,完全淪為了統治階級的奴隸,這便是動盪的年月裡,中國人最大的悲哀。

在坊間流傳這樣一句話,被許多人屢屢採用:你可以打倒我,但你絕對不會打敗我。這說明瞭只要擁有了精神的力量,即便是失去生命,尊崇的信念也會被傳承下去,這就是支撐人面對抉擇時無所畏懼的根本動力。倘若人失去了精神力量的支撐,就如失去了靈魂,對於國家、民族而言,截斷民族文化的傳承就等於喪失了民族的根與靈魂。久而久之,國將不國。

追溯中華民族歷史的文化緣由,從「中國」一詞的含義上便可探尋出分曉,古時,中國又名「神州」,按照傳統意義概念理解,便是神的故鄉。可見,從上古時期開始,中國的歷史便充滿了「神話」色彩。而「神話」色彩中,最為濃重的一筆則是「德行天下」,突出的表現就是儒家文化備受推崇:仁、義、禮、智、信、忠、孝、節等。中庸的思想深入民心,也充分的體現了中國人樂天知命、安樸守拙的傳統價值觀念。

而文化與精神理念的喪失,正是由於中共竊國而致,當中國人經歷了三反、五反、反右、文化大革命、六四流血事件、鎮壓法輪功等等暴力打擊與鎮壓之後,精神領域也被中共有計畫的洗腦而完全喪失了本來面目。許多中國人的心靈中由懷揣著愛與感恩而被動的變為「擁有」了仇恨與狂妄。在神州的史綱上,被中共竊國後的歲月,才是真正意義的國殤。

在漫長而又動盪的年月裡,中國人歷經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國殤,若要擺脫這一段陰霾的歷史,首先應從醒思傳統文化的意義開始,這才是通往自由與光明的必經之路。

點擊與作者交流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看中國論壇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