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金融體系風險的認識,角度不同,利益不同,所看到的景觀也完全不一樣。在國外的不少投資者看來,如果按照成熟的市場經濟標準,那麼中國金融體系正面臨著風險。因為,無論是銀行信貸膨脹、地方融資平臺擴張,還是房地產泡沫破滅及銀行貸款景氣下滑週期中的惡化,都是導致金融體系惡化的誘因。不過,在國人看來,中國金融體系有風險,但基本上還都在可控範圍內。
中國金融體系的風險到底有多高,只要看一個現象就可以見葉知秋了。截至8月31日,國內16家上市銀行公布了上半年業績,其利潤達4610億元,同比增長達34%,各銀行年化淨資產收益率普遍達到20%。在全國利潤額最多的十大企業中,其中銀行佔8席,工商銀行更是成了國內最為賺錢的上市公司。可以說,這是國內銀行有史以來的業績最佳水平。不過,奇怪的是,以國內銀行上市公司如此好的業績,股市卻接連陰跌,不少上市銀行股價相繼跌破了一年來最低價。這是為什麼?因為市場擔心國內商業銀行的業績不可持續,擔心國內金融體系可能爆發系統性風險。
中國金融體系與美國金融體系最大的不同是以銀行為主導,國內90%以上的融資通過銀行體系。不僅銀行利率決定了國內金融體系的價格,而且銀行體系的風險決定整個金融體系的風險。因此,證券市場擔心上市銀行的風險,其實就是擔心國內金融體系的風險。而國內銀行體系的風險,就在於房地產泡沫破滅的信貸風險。
近二十年來,國際上金融危機的爆發,無不與房地產泡沫破滅導致的信貸風險有關。而從2003年以來,中國房地產泡沫已持續了近十年。這個泡沫,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第一,十年來各大中城市房價漲幅基本上在5倍以上,而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更在8倍以上;第二,由於房價上漲,購買住房就能賺錢成了「真理」,成了人人皆知的賺錢工具,遂引發全民投機炒房。
不過,無論地方官員、金融機構管理層,還是房地產開發商及多套住房持有者,均否認其存在巨大金融風險。比如說,當前銀行逾期貸款在增長,就被理解為其佔貸款的比重小,而不良貸款餘額及不良貸款率都在下降。因此,銀行信貸風險在可控範圍內;而政府融資平臺貸款餘額高,四大國有銀行所佔比重也高,但到目前為止其不良貸款率奇低,因此,這些貸款不僅沒有問題而且還是質量較好的資產。又比如,四大國有銀行管理層都出來說,他們已發放的住房按揭貸款首套貸款所佔比例在95%以上,因此個人住房貸款的質量良好,根本不存在風險。根據銀監會對住房貸款的壓力測試,房價下跌50%,對國內商業銀行影響不會太大,或國內商業銀行在房價下跌50%的情況下可以承擔其風險。國內整個銀行信貸根本就不存在多高風險或有風險也是在可控範圍內。
但是,上述這些分析是建立在兩個假定條件下的,一是房價不會大跌。確實,只要房價不跌,國內的銀行房地產信貸就不存在風險,也不會出現多高的信貸不良率。二是假定政府公布的統計確切反映市場實情。只是實情並非如此,巨大的房地產泡沫要被擠出,其破滅之勢是誰也無法阻擋的。如果當前住房按揭貸款自住率比例真佔95%以上,在政府統計報表中每年房價上漲不高,那麼這一年來的房地產宏觀調控豈非多此一舉?其實這個95%就是當前享受優惠利率的貸款者的比例。而據筆者瞭解,住房投機炒作者會以多種辦法來證明所要購買的是第一套住房。
近十年來國內房價飆升,房地產泡沫吹大,銀行信貸及優惠稅收政策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到今年6月末,全國主要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餘額10.26萬億元,其中個人住房貸款餘額6.26萬億元。這兩個指標都比2008年底時增長了一倍。有人估算,在當前55萬億左右的銀行信貸中,60%至70%都是與房地產有關。無論是房地產上下游產業的企業的貸款,還是企業及個人住房及土地抵押貸款都是如此。房價上漲時,這些貸款風險自然隱蔽起來,但是如果房價下跌,其風險究竟會有多高是十分難以測算的。而且如果某個資金鏈環節斷裂的話,很有可能引發金融市場系統性風險,其金融風險不僅會全部暴露出來,而且也很容易迅速放大與蔓延。
筆者由此認為,當前國內金融體系的風險恰恰就在於國人從未經歷過住房價格出現週期性調整所面臨的風險,在於國人對國內房地產泡沫有多大還沒有足夠的、比較全面的認識。而任何系統性風險存在不可預測性,若等到國內金融體系的系統性風險發生後再來關注,那將為時已晚。因此,我們對國內銀行信貸風險及金融體系的風險,特別是房地產市場信貸風險無論如何應保持高度警覺,應有足夠清醒的估計。
来源:華夏時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