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自由戀愛,藉由媒妁而結成的夫妻,看似風險較大,實則不然。若說媒者秉持良心,仔細衡量男女雙方的條件與性格,也許更能促成良緣……
現代人會把媒婆和文化水準不高畫上等號。事實上,古時候媒人是相當神聖的行業。Getty Images
婚姻乃人生之大事,它不僅是愛情與責任,更代表著後半人生的安排。近代社會的年輕男女們,大多是自由戀愛,攜手一段愛情長跑,最後步入禮堂、結為連理。
但是最近從報章中經常發現,藉由婚姻仲介所尋得另一半的新人越來越多,「相親」這傳統的習俗似乎又流行了起來。
說到相親就會聯想到媒人,很多人會把媒婆和說話三八、文化水準不高畫上等號。事實上,古時候媒人這個行業是相當神聖的,水準不高還當不上呢!
古代夫妻結合,多為媒人介紹
在思想保守的中國古代,男女之間的交往不如現在自由,自古以來就有「男女授受不親」的觀念,儒學經典《禮記》中規定未婚男女:「不同席、不共食、不共井、不通乞假、非喪非祭,不相授器。」要求相當嚴格;因此,古代因自由戀愛而結合的夫妻相當稀少,絕大部分都是通過媒人介紹,若是沒有媒人幫忙,嫁娶之事就不成了,香火也難以延續。《詩經.豳風.伐柯》一文寫到:「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媒人對男女婚姻的重要性,如同伐樹需要斧頭,否則就無法成事。
媒人的責任重大,因為是介紹兩個不同家庭的結合,所以必須看得清楚,並且能夠說服雙方。東漢時人許慎所著的《說文解字》中,對「媒妁」二字有解釋:「媒,謀也,謀合二姓者也。妁,酌也,斟酌二姓者也。」換言之,頭腦不好還當不了媒人。
「媒氏」之官,主管嫁娶之事
一般人對媒人的印象總離不開伶牙俐齒、不懂禮數、口沫橫飛的中年婦人。這都是被小說故事醜化了。事實上,這個行業相當神聖,在商、周以前,婚姻媒介乃是由神來見證的,也就是負責婚姻和傳延子嗣之事的神祇「高禖」。古人於社中祭祀高禖,祈求婚姻良緣、子孫綿長。
周代以後,「高禖」的任務開始由女性代理,因此轉而為「媒」字。據周代的官制書籍《周禮》記載,「媒氏」之官在每年仲春月份時會集年輕男女,主持其選擇伴侶的大會,「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凡娶判妻入子者,皆書之。」如此可確保每一家皆有嫁娶,對人口管理也有相當影響,其責任之重大可見一斑。
古代媒人稱謂,有趣、有典故
自古以來,媒人吁在於每一對新人的婚姻之中,因此也有不少有趣的稱呼來形容這個職業。
語本《晉書.索紞傳》記載一則小故事:晉代一名為索紞的人,善於解夢、預言。某日,一位名叫令狐策的人前來拜訪索紞,請求為自己解一怪夢。他說夢中自己站在薄冰上,和冰下方的一個人說話。索紞分析夢中情節說:「冰上為陽,冰下為陰,陰陽事也。士如歸妻,適冰未泮,婚姻事也。君在冰上,與冰下人語,為陽語陰,媒介事也。君當為人做媒,冰泮而婚成。」日後令狐策果然為一位太守的兒子做媒,並且促成了婚事。因此日後便有人稱媒人為「冰人」,代表其為陰陽相合之事說話的工作。
唐代小說《續幽怪錄.定婚店》記載:「一名年輕人經過宋城時,遇一名老人倚囊而坐,向著月光翻書。年輕人問:‘所檢何書?’老人答到:‘天下之婚牘。’又問:‘囊中赤繩何用?’答曰:‘以系(系)夫妻之足。’」這位老人便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月下老人」,因此又常稱作媒之人為「月老」、介紹婚事叫「牽紅線」。
唐朝詩人元稹所著《鶯鶯傳》中的女主角崔鶯鶯,有位侍女名為紅娘,故事描寫張生與崔鶯鶯相愛,但是礙於身份只能靠著侍女傳話,後來紅娘從中撮合,使這對有情人終成眷屬。不過《鶯鶯傳》最後是始亂終棄、悲劇收場,直到元代的劇作家王實甫改編為《西廂記》的劇本之後才真正有了結成夫妻、幸福圓滿的結局。之後人們就以「紅娘」來形容為了介紹婚事而兩邊奔走的媒人。
宋朝《太平廣記》是一部集前代小說大成的類書,書中記載,唐僖宗時期,一名為韓翠蘋的宮女在一枚紅葉上題詩,形容深宮寂寞、想擁有人間的緣分。宮女將這片紅葉落入河水之中,被居於下游的於佑撿到。於佑被詩詞感動,收起珍藏;繼而跑到更上游處,同樣取一枚紅葉題詩,投入流水。這片紅葉恰巧被韓翠蘋撿取,同樣珍藏。
十年後,皇帝將三千宮女放出,讓她們各自嫁人。韓翠蘋正巧嫁給了於佑,成禮之後,兩人談及往事,拿出當初彼此題詩的紅葉,證明這乃上天注定的姻緣。韓翠蘋為此寫了一首詩:「一聯詩句隨流水,十載幽思滿素懷,今日卻成鸞鳳侶,方知紅葉是良媒。」讚嘆這奇妙的命運安排,傳為佳話。就因為這句「方知紅葉是良媒」,後人也稱媒人為「紅葉」或「紅葉公」。
婚姻是上天安排的緣分
相較於自由戀愛,藉由媒妁而結成的夫妻,看似風險較大,實則不然。若說媒者秉持良心,仔細衡量男女雙方的條件與性格,也許更能促成良緣,讓雙方少走彎路,獲得最好的幸福。
當然,不管是媒妁之言也好,自由戀愛也好,婚姻是相當神聖的重要大事,男女雙方對彼此都應該萬分珍惜,互相扶持白頭偕老。若是將婚姻當成兒戲,隨意分合,那豈不是破壞了上天安排的緣分,成了任意玩弄人生的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