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北面有座陽明山,蔣介石退守臺灣後選擇這裡做官邸,以其偶像之名改稱「陽明山」,這裡的公園也改稱「陽明山公園」。蔣介石對王陽明一直是十分推崇的,他常自言:「王陽明‘知行合一’的哲學,我是自18歲,從讀顧葆性先生時候起就開始研究的;以後50年來,更曾經讀了再讀,研究了再研究,他的《傳習錄》與《大學問》這兩個小冊子,真是使得我百讀不倦,心向神馳,不知其樂之所止。」
蔣介石在臺灣將傳統文化平鋪在了城市的路面上,臺北市區幾條東西向的主幹道被他重新命名,從北往南依次是忠孝、仁愛、信義、和平,此外還有四維、八德之類典自四書五經的路名。由此可知,蔣介石與中國傳統文化可謂有著不解之緣。雖然蔣中年後皈依基督教,但其思想主要以中國道統為根源。終其一生,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倡導甚力,自詡以服膺和承繼儒家道統為己任。他時常以儒家道統的衛道者自居,為此不惜殫精思慮。
毛的「破四舊」與蔣的「復興中華文化」
1966年,毛擇東在中國大陸發起「文化大革命」「破四舊運動」,對中華傳統文化造成嚴重破壞。幾乎與此同時,蔣介石在臺灣發起復興中華文化運動。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是中華民國以復興文化為名開展的思想文化運動。為了保護中華文化,並與中共的文革運動分庭抗禮,1966年11月由孫科、王雲五、陳立夫、陳啟天、孔德成等一千五百人聯名發起,要求以每年11月12日(即國父孫中山誕辰日)為中華文化復興節。次年(1967年)七月臺灣各界舉行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後改名為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發起大會,蔣中正親自任會長,運動即在臺灣和海外推行。
1966年10月10日,中華民國55週年國慶暨辛亥革命紀念日,蔣介石發表了《告全國同胞書》。他說:「今年元旦中正曾經鄭重警告,姦匪正以其''毛擇東思想''的突出政治,及其義和團拳匪式的人民戰爭,橫暴恣睢,以造成恐怖之時代!大家都知道,凡是一個民族之存亡消長,全視其傳統文化之優劣文野而定。如其優秀文化,一旦毀滅,則民族精神,隨之喪失,而整個民族,亦等於名存實亡!我中華民族之所以可大可久,歷五千年而不墜者,就是其文化能綿延不絕,永恆保持,並隨其時代而進步,所以他能發揚光大,歷久彌新!……如今日毛賊之紅衛兵,必欲毀滅我國五千年傳統文化為其目標的思想行動。」蔣介石在文告的最後強調:「只有我們實現三民主義,維護歷史文化、保衛人權自由、反拱復國的戰爭,獲得全面勝利,而後方得相與世界各國、共同衛護國際的和平與安全!這就是我們軍民一體不可搖的信念,這就是我們繼承辛亥革命、保衛民族文化正史於不墜的責任!」
文復會草創之初,蔣介石事必躬親,在他的督導下文復會,創建了眾多專門機構和委員會,比如國民生活輔導委員會、文藝研究促進委員會、中國科學與文明編譯委員會、中國科學技術與發明獎助委員會、國劇推行委員會等,這些委員會各司其職,執行文化復興的具體工作。
如學術出版促進委員會負責整理出版古代思想典籍,向年輕一代普及學術精華,前後出版了大量中國古籍書目,像《周易今注今譯》、《老子今注今譯》、《詩經今注今譯》、《孟子今注今譯》等,還有《白話史記》、《白話資治通鑒》等。
負責倫理道德發揚工作的國民生活輔導委員會,則發起了「復興中華文化青年實踐運動」,制定出「國民生活須知」,對人們的衣食住行諸多生活方面提出基本要求,以期弘揚禮儀之邦的文明。經過修訂的「國民禮儀範例」1970年正式頒行,把對青年的培養目標擴展為全社會的生活理想。
蔣介石注重傳統教育
蔣介石非常重視國文和歷史教育。日據時期臺灣的學校禁讀中國史,光復以後為了增強民族認同和民族自信,學校堅持以「民族教育」和「道德教育」並重政策。蔣介石指示:「國文是一國文化的根基,無論學習文科和理科的學生,都要特別注意」,中小學校國文、歷史與中國文化相關的課程至少佔了一半。各級學校都必須開設《生活與倫理》、《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等,重視學生的古文訓練和傳統文化的熏陶。蔣介石給各個學校共同校訓幾乎都是「禮義廉恥」,冀使傳統文化生根發芽。蔣介石還督使教育實行經費保證和法律保證。自1969年始,臺灣義務教育從6年延長至9年,這不僅提高了全民素質,有助於經濟騰飛,也為傳統文化在社會生根埋下種子。而與此同時,蔣介石還通過中華民族傳統節日弘揚民族文化,進行民族精神教育。
在六零年代推行「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的政策下,臺灣在當時從小學教育到大學的入學考試,以及政府的公務人員的考試,都大量強化了學習古典中華文化的相關科目。尤其是以孔子為主的儒家學說,受到特別的推崇。原因也是因為中共當時為了政治上的鬥爭,進行所謂「批林批孔」的運動,把孔子的儒家學說,打成「反動派的文化」。蔣介石為了反抗中拱對孔子學說的打壓,在臺灣成立了以維護孔子學說為使命的「孔孟學會」,也以復興中華文化為教育的目的,成立了「中國文化大學」,以進行中華文化的發展和研究之任務。
蔣介石將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就政治層面而言,國民黨製造了一套中華道統的傳承論述,指中國人的正統由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一脈相承,蔣介石即是這個道統的當代繼承人,這也是他向海內外中國人進行政治號召的合法來源;就文化層面而言,國民黨也召集一批黨官學者發表一系列有關中華文化的學術著作,並在學校裡進行忠孝教育,編印《文化基本教材》,讓學者推行孔孟學說,並在中小學實施公民倫理課程。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對一整代的臺灣學者與青年也產生了深遠的積極影響。由於政治上鼓勵文化尋根精神,臺灣的學術、文學與藝術等領域中出現了不少洋溢著民族熱情的佳作,儘管中間也有一些八股跟風的腔調。學者徐復觀、牟宗三等人鼓吹新儒學,認為中華民族的文化逐漸式微,應靈根再植,他們發表了《中華文化宣言》,強調中華文化不但不應放棄,而是應該再造,以提供全人類新的精神指引;顏元叔教授出版了《民族主義文學》,林懷民創立"雲門舞集",直言要跳出具有傳統特色的中國現代舞蹈;來臺留學的馬來西亞華僑溫瑞安創辦《神州詩社》,充滿活力的文化人高信疆推動《龍族詩刊》等等;可以說,在大陸"文化大革命"十年期間,臺灣出現了一個復興中華文化的高潮。
值得一提的是:國民政府退守臺灣時把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重要文物,都搬運到臺灣來。(也許是蔣先生有先見之明,如果當初沒有帶走這批文物,它們就極有可能要在文革中被毀掉了)。這在人類文明史上的大遷移中,可算是一件不可輕忽之事!因為這批搬運來臺灣的故宮文物,可以算是中華文明的的一種精神象徵,這也使得後來隨同國民政府遷移臺灣的這批知識份子,能夠依此護衛中華文明的精神。1975年4月5日蔣介石逝世,其遺囑寫道:「實踐三民主義,光復大陸國土,復興民族文化,堅守民主陣容,為余畢生之志事。」蔣介石逝世後,復興中華文化的使命由其子蔣經國繼承。
蔣先生以「復興中華文化,光復大陸國土」為口號,推行「中華文化復興運動」。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清除了日本殖民文化的影響,全面恢復了中華傳統文化,使得臺灣成為今日全球華人居住地區,最能承繼中華傳統文化的地區。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為臺灣幾代人打下了良好的國學基礎,在島上培植出豐富的文化土壤。在臺灣不但每逢孔子誕辰島內孔廟要舉行慶典,其他一些節日社會名流均要舉辦詩歌雅集,普通百姓酒酣耳熱時還常常吟詩唱和。
附:大陸文革中被破壞的部分珍貴文物如下
1.炎帝陵主殿被焚,陵墓被挖,焚骨揚灰。
2.造字者倉頡的墓園被毀,改造成了「烈士陵園」。
3.山西舜帝陵被毀,墓塚掛上了大喇叭。
4.浙江紹興會稽山的大禹廟被拆毀,高大的大禹塑像被砸爛,頭顱齊頸部截斷,放在平板車上遊街示眾。
5.世界佛教第一至寶,佛祖釋尊在世時親自開光的三聖像之一八歲等身像被搗毀面目。
6.孔子的墳墓被剷平,挖掘,‘大成至聖先師文宣王’的大碑被砸得粉碎!廟碑被砸碎了,孔廟中的泥胎塑像被搗毀。孔老二的七十六代孫令貽的墳墓被掘開。
7.和縣烏江畔項羽的霸王廟、虞姬廟和虞姬墓。香火延續兩千年至今日,橫掃之後,廟、墓皆被砸成一片廢墟。文革後去霸王廟的憑弔者,見到的只是半埋在二里半露在地上的石獅子。
8.在橫掃一切的風暴中,霍去病的霍陵也遭了殃。香燭、籤筒被打爛之外,霍去病的塑像也毀於一旦。
9.頤和園佛香閣被砸,大佛被毀。
10.王陽明文廟和王文成公祠兩組建築包括王陽明的塑像,全部在文k革被平毀無遺。
11.古城太原的新任市委書記三把火,第一把是砸廟宇。全市一百九十處廟宇古蹟,除十幾處可保留外,通通毀掉。他一聲令下,一百多處古蹟在一天之內全部毀掉。山西省博物館館長聞訊趕到芳林寺,只撿回一包泥塑人頭。
12.醫聖張仲景的塑像被搗毀,墓亭、石碑被砸爛,「張仲景紀念館」的展覽品也被洗劫一空。「醫聖祠」已不復存在。
13.河南南陽諸葛亮的「諸葛草廬」(又名武侯祠)。的‘千古人龍’、‘漢昭烈皇帝三顧處’、‘文韜武略’三道石坊及人物塑像、祠存明成化年間塑造的十八尊琉璃羅漢全部搗毀,殿宇飾物砸掉,珍藏的清康熙《龍崗志》、《忠武志》木刻文版焚燒。
14.漢中勉縣「古定軍山」石碑,也因諸葛亮是個「地主份子」而被砸毀。
15.書聖王羲之的陵墓及佔地二十畝的金庭觀幾乎全部平毀,祗剩下右軍祠前幾株千年古柏陪伴書聖失去了居所的亡魂。
16.文成公主當年親自主持塑造松讚干布和文成公主二人的塑像,安放覺拉寺。被搗毀。
17.合肥人代代保護、年年祭掃的「包青天」墓,也毀於一旦。
18.河南湯陰縣中學生將岳飛等人的塑像、銅像,秦檜等「五姦黨」的鐵跪像,連同歷代傳下的碑刻「橫掃」殆盡。
19.杭州革命青年砸了岳廟,連岳飛的墳也刨了個底朝天。岳武穆被焚骨揚灰。
20.阿拉騰甘得利草原上的成吉思汗陵園被砸了個稀爛。
21.朱元璋巨大的皇陵石碑被拉倒;石人石馬被炸藥炸得缺胳膊少腿;皇城也拆得一乾二淨。
22.海南島的天涯海角,明代名臣海瑞的墳被砸掉,一代清官的遺骨被挖出遊街示眾。
23.湖北江陵名相張居正的墓被紅衛兵砸毀。焚骨。
24.北京城內的袁崇煥的墳被夷成了平地。
25.黎平故里安葬的是明末名臣何騰蛟,他的祠堂中的佛像被掃了個一乾二淨,而且把黎平人最引以為榮的何騰蛟的墓給挖了。
26.吳承恩的故居在江蘇淮安縣河下鎮打銅巷。他的故居不大,三進院落,南為客廳,中為書齋,北為臥室。幾百年來,曾有無數景仰他的人來此憑弔此故居和他的墓。可是現在《西遊記》成為「封、資、修」(封建主義、資本主義、修正主義)裡的「封」,吳氏故居也就「被毀為一片廢墟」。
27.紅衛兵掘開蒲松齡的墳,教書匠蒲松齡真窮,墓裡除了手中一管旱煙筒、頭下一迭書外,只有四枚私章。他們對蒲氏私章不屑一顧,棄之於野,屍體被搗毀。
28.建於一九五九年的吳敬梓紀念館在文革中被剷平。
29.山東冠縣中學紅衛兵在老師帶領下,砸開千古義丐武訓的墓,掘出其遺骨,抬去遊街,當眾批判後焚燒成灰。
30.張之洞的墳被刨開。張是個清官,墓裡沒一點珍寶,紅衛兵將張氏夫婦尚未腐爛的屍體吊在樹上。張氏後人不敢收屍,任屍體吊在樹上月餘,直到被狗吃掉。
31.北京郊區的恩濟莊埋有同治、光緒兩朝的宮廷大總管李蓮英的墓,鑿開的墓穴裡,只有頭骨,不見屍骸,衣袍內滿是珠寶,後不知所蹤。
32.河南安陽縣明趙簡王朱高燧的墓被挖毀。
33.黑龍江黑河縣有座「將軍墳」,因為屬於帝王將相,也遭到嚴重的破壞。
34.宋代詩人林和靖(967-1028)的墓也在被毀之列。
35.清末章太炎、徐錫麟、秋瑾,乃至「楊乃武與小白菜」冤案中的楊乃武的墓,都在「橫掃一切牛鬼蛇神」的口號聲中作了犧牲。
36.一位年輕的中學老師領著一幫初中生以「讓保皇派頭子出來示眾」為由,刨開康氏墓,將他的遺骨拴上繩子拖著遊街示眾。革命小將們一邊拖著骨頭遊街一邊還鞭撻那骨頭,好像相信康氏靈魂附著在骨頭上似的。游完街,康氏的頭顱被送進「青島市造k反有理展覽會」,標籤上寫道:「中國最大的保皇派康有為的狗頭」。
37.浙江奉化縣溪口鎮蔣介石舊居,蔣氏生母的墓被上海的大學生領導的寧波中學生掘開,其遺骸和墓碑都被丟進了樹林。
38.南漳縣為**名將張自忠建造的張公祠、張氏衣冠塚和三個紀念亭均被破壞。
39.楊虎城將軍,雖被國民黨處決,仍是紅衛兵眼中的「國民黨反k動派」,墓及墓碑都砸毀。
40.新疆吐魯番附近火焰山上的千佛洞的壁畫,曾被俄、英、德等貪焚商人盜割,賣到西方。但那運到國外的壁畫畢竟被博物館珍藏,並未毀掉。而中國人自己幹的‘破四舊’卻重在一個‘破’字:將剩下的壁畫中的人物的眼睛挖空,或乾脆將壁畫用黃泥水塗抹得一塌糊塗,存心讓那些壁畫成為廢物。
41.山西運城博物館原是關帝廟。因運城是關羽的出生地,歷代修葺保養得特別完好。門前那對高達六米的石獅子可能是全國最大的。如今,那對獅子被砸得肢體斷裂,面目全非;母獅身上的五隻幼獅都砸成了碎石塊。
42.安徽霍邸縣文廟,雕樑畫棟、飛檐翹角,龍、虎、獅、像、鰲等粉彩浮雕皆為精美的工藝美術品。‘房飾浮雕在文化大革命中統被砸毀。’文革後省、縣撥款數萬修葺,‘尚未完全復原。’山東萊陽文廟,‘大成殿雕樑畫棟、飛檐斗拱,氣勢雄偉……文化大革命期間,大成殿被拆除。’全國四大孔廟之一的吉林市文廟,‘破四舊’中嚴重受損,荒廢多年,文革後歷時五年方修復。
43.唐代高僧褒禪結蘆安徽含山縣花山,死後弟子改山名為褒禪山。宋王安石遊覽此山,作《游褒禪山記》後,褒禪山遂名揚四海。因是‘四舊’,褒禪山大小二塔被炸毀。
44.全國最大的道教聖地老子講經臺及周圍近百座道館被毀。
45.宋代大文豪歐陽修的《醉翁亭記》經另一宋代大家蘇東坡手書,刻石立碑於安徽滁縣琅玡山腳當初歐陽修作文的醉翁亭,至今已近千年。前去革命的小將不僅將碑砸倒,還認真地將碑上的蘇氏字跡鑿去了近一半。醉翁亭旁堂內珍藏的歷代名家字畫更被搜劫一空,從此無人知其下落。
来源:凱迪社區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