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9日,這天的新聞發布會,內容有關醫改問題,出席者有衛生部部長陳竺,發改委副主任、國務院醫改辦主任孫志剛,財政部副部長王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胡曉義。
我和同事們提前幾天就做了功課,結合正在操作的選題,準備了一堆問題。我甚至在13時不到的時候——提前兩個多小時,就來到了會場,搶佔了第二排中間第一個的顯眼位置。隨後陸陸續續進來的記者很多,100來個吧,椅子都坐滿了,還有不少站著的。
15時,發布會準時開始,主持人開場白簡單明瞭,說「今天我們的採訪時間大約1個小時」,他要求「每位記者提問前報自己的媒體單位,原則上每位記者提一個問題」。
於是我們紛紛舉手,主持人掃了幾眼舉手的記者,點了其中一個。
「我是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和中國廣播網的記者……請王軍副部長回答」。
第二個問題,我們又是紛紛舉手,主持人照例「逡巡」全場,點了一個。
「我是農民日報的記者,請問陳部長……」。
第三個問題,主持人點的是中央電視臺的一位男記者。
這位記者沒有按規矩先通報自家的新聞單位,或許他覺得自己「足夠知名」,無須通報吧。
第四個問題,主持人點的還是一位中央電視臺的記者,提問的對象是孫志剛。
第四個問題答完,已經是15時46分,距離計畫的發布會結束時間只有10來分鐘了。主席台上的來賓裡還有人保部副部長胡曉義沒有回答記者提問。
我明白下一個主持人要找的記者,問的肯定會是胡曉義。。果然,主持人在幾十位舉手的記者中,準確地找到了提問的記者。
「我是中國青年報的記者,我有一個問題請問胡曉義副部長……」
看到儘管自己無論怎樣努力舉手,甚至站起來舉手,主持人均「視而不見」,我開始與身邊的同行——一位鳳凰衛視的女記者互相揶揄開來——她也是從頭到尾都站起來努力舉手,而得不到提問的機會。
「我覺得,我們都是群眾演員,‘只需要舉手,不用說台詞’,不同的是,我們這群眾演員,是自己花錢趕車來的,不需要劇組支付報酬,連盒飯都不用發。」
她回應說,「是啊,我是‘匪兵甲’,你是‘匪兵乙’……」。
胡曉義答完提問,已經過了計畫時間的16點了,沒想到主持人還要繼續「給大家機會提問」。
記者們的情緒又被調動起來了。這次被主持人點到的記者來自「中國改革報」。正當我覺得有些意外時,他開口說:「我有一個問題,請問孫志剛主任」「您在擔任安徽省副省長期間,力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在建機制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請介紹一下安徽醫改的有效經驗,怎樣把這些有效的做法推廣到全國?」
孫志剛此前是安徽省的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兼安徽省醫改辦主任;2010年年末,調任國家發改委任副主任,2011年2月兼任國務院醫改辦主任。中國改革報的上級主管單位,就是國家發改委。
孫志剛回答完這個問題,已經到了16時22分了。誰知道主持人還要給一個提問的機會,在場的記者們再次興致高昂地舉手了,而且大多數站起來舉手了。
這個機會被一位女記者得到了,她說,「謝謝主持人給我這個最後的提問機會,這個機會很寶貴。我是人民日報的記者……」
其他記者不幹了,有的開始發出噓聲,有的開始起鬨。
這位得到「很寶貴的」、「最後一次提問機會的」人民日報的女記者,將問題再次提給了孫志剛。
台下的記者們越來越不耐煩,當孫志剛說到,「我們通過深入地分析,認為唯有人民利益為大,我們的醫改一定要使中國人民群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時,記者們開始自發地鼓掌了——這是全場唯一的一次鼓掌,不過掌聲並不熱烈,稀稀拉拉、此起彼伏。
16時28分,孫志剛回答完問題後,現場開始亂起來了,很多記者乾脆站起來了,「請讓提一個問題」,「請讓我們自由提問」,「請給港媒一個提問的機會」,甚而有位白頭髮的男士還趨前兩步,「我是從臺灣來的,請給我們一個提問的機會。」
不過主持人依然「鎮定」,「謝謝各位,由於時間關係,我們已經大大超過了預定時間,還有下一場記者會的安排。
今天的記者會到此結束,感謝各位記者朋友……」。
記者們乾脆直接往臺前衝過去,可惜,主席臺實在有些高,再往旁邊看,部長們在一排排工作人員的「保護」下走隔離區,往其它房間走去。
有的記者開始「豁出去」,有的開始鑽隔離繩,有的直接扒下隔離繩,就往部長們那沖,但工作人員的「人牆」、「人盾」排得很有經驗,好不容易過了一道「關卡」,還有另外一道「關卡」。
我旁邊那位鳳凰衛視的女記者,很靈活,連闖了兩道「人牆」「人盾」,快接近部長們了,突然,她發現她的搭檔——攝像記者,還被遠遠擋在外面。就在猶豫的片刻,新的「人盾」已經張開寬闊的臂膀,出現在她面前了……
最終, 部長們安全地消失在記者們的視野中,沒有一個記者搶到提問的機會……
晚上回到家,我掃了幾眼「中國人大網」對這場新聞發布會的「文字實錄」,其中當孫志剛講到「我們通過深入地分析,認為唯有人民利益為大,我們的醫改一定要使中國人民群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後,在括弧中特別註明「現場一片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