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劉松年〈西園雅集〉局部,畫中蘇轍、黃庭堅等人觀李公麟畫陶潛歸去來圖。(網路圖片)
銘硯教子
蘇東坡的長子蘇邁,將啟程前往德興縣就任縣尉。出發前,蘇東坡送兒子一方十分珍貴的名硯,並在硯台上刻了四句銘文,作為告誡。銘文為︰「以此進道常若渴;以此求進常若驚;以此治財常思予;以此書獄常思生。」
這四句銘文是告誡兒子說︰「可以用這方硯臺進行學習,而學習應當是經常如飢似渴;可以用這方硯臺追求進步,而追求進步應當是經常有所驚醒;可以用這方硯臺書寫治理財政的規章,而治理財政應當是經常考慮給予人民利益;可以用這方硯臺書寫斷獄的文告,而斷獄應當是經常想到使犯人悔過向善,重獲新生。」
小小的一方硯臺,因為蘇東坡的四句銘文,卻顯得份量很重。
退房
蘇東坡住在常州時,用了全部積蓄,買了一所房子。他正準備擇日遷入時,無意中聽到一老婦在新屋附近哭的很傷心。出於憐憫,他就問老婦為什麼要哭,老婦向他訴說,她原本擁有一所百年的祖傳老屋,可是被不肖子孫變賣,因此而痛哭。
在蘇東坡仔細詢問下,發現竟是自己所買的房子,於是他告訴老婦︰「您祖傳老屋,正好是我買的,不用悲傷,我現在就把房子還給您。」蘇東坡當下就焚燒房契,自己只租屋居住。
日課
蘇東坡為官剛正廉潔,是個為民謀利的清官。他被貶至黃州時,雖然公務繁忙,仍堅持勤學苦讀。有一天,黃州教諭朱司農來訪,一人獨自在客廳等了很久,才見他從書房出來,對朱司農拱手道歉說︰「讓您久等了,剛才正好在結束一些日課。」
朱司農有點不解,問他︰「什麼日課?」蘇東坡笑答︰「抄寫《漢書》。」朱司農聽完更覺疑惑︰「以先生之才,過目不忘,又何須手抄呢?」蘇東坡對他說︰「我讀《漢書》,到現在已經手抄三次了,第一次抄一段,以三字為題;第二次以二字為題;現在則為一字。」
蘇東坡見朱司農一臉疑惑,於是叫人拿來一本《漢書》交給司農,並謙虛地說︰「請您試舉一字考問。」司農試問多次,蘇東坡都能一字不差的按字背誦,令司農敬佩不已。
蘇東坡做學問精益求精的精神以及持久的毅力,令朱司農深受感動,於是他教誨兒子說︰「蘇東坡學識豐富,還毫不放鬆的抓緊時間辛勤苦讀,何況我們這些人呢!」
莫逆之交佛印禪師
佛印禪師,法名了元,江西人,三歲能念《論語》,五歲誦詩三千首,人稱「神童」,博學多聞,為宋朝金山寺名僧,與蘇東坡是好友。蘇東坡被貶至黃州時,佛印住在廬山,二人常相往來。
他曾寫信給蘇東坡,勸誡他即使當了宰相,享受二、三十年的功名利祿,也不過轉眼成空,不如趁早把名利之心一刀割斷!還勸他說︰「你雖然胸中藏有萬卷書,筆下文章無一點塵,但為何對自己的身心性命--生從何來,死歸何去?反而不知下落?」
慶(磬)有魚
佛印雖是出家人,但餐餐不避酒肉。這天,佛印煎了魚準備下酒,正巧蘇東坡來訪,佛印心一急就把魚藏在大磬(木魚)下。蘇東坡早已聞到魚香,進門卻不見魚,知道佛印藏魚,便心生一計,故意說︰「今日特來向大師請教,‘向陽門第春常在’的下句是什麼?」
佛印雖感奇怪,卻也不加思索隨即說出︰「積善人家慶有魚。」蘇東坡撫掌大笑︰「既然慶(磬)有魚,那就積積善,拿出來共享吧!」
「屍骨」未寒
有一次,蘇東坡與佛印乘船游瘦西湖,佛印突然拿出一把題有東坡居士詩詞的扇子,一下就扔進河裡,還大聲的說︰「水流東坡詩(屍)!」蘇東坡愣了一下,不過很快就手指著河岸上正在啃骨頭的狗,大笑說︰「狗啃河上(和尚)骨!」
東坡吃草
一天,蘇東坡閑來無事,就上金山寺去拜訪佛印禪師,不料禪師不在,一個小沙彌出來應門。蘇東坡戲謔說道︰「禿驢何在?」小沙彌淡然地用手指了指遠方,回答道︰「東坡吃草!」
遣妓戲佛印
蘇東坡對佛印的才華很佩服,但對佛印出身顯貴卻進佛門,一直無法理解,因此總想要讓他破戒返俗。有一天,兩人同游鎮江,晚宴時,蘇東坡故意把佛印灌醉,然後叫琴娘侍寢。
翌日早晨佛印睡醒,見同床有一美女睡的很沉,心裏一驚,知道是蘇東坡搞鬼。於是,佛印在牆上題了一首詩︰「夜來醉酒上床眠,不覺琵琶在枕邊。傳語翰林蘇學士,未曾彈動一條弦。」隨即拂袖而去。蘇東坡得知後,對他更是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