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有很多村民在錢雲會家門口痛悼逝者
【看中國記者金曉剛綜合報導】最近,圍繞浙江樂清「上訪村長」錢雲會遇難事件,國內各大網站輿情洶湧。有分析認為,錢雲會之死讓很多人對中共徹底失望,人們在尋找解決中國社會嚴重危機的途徑。
錢雲會之死讓很多人對中共徹底失望
據獨立評論網4日消息,關於浙江樂清「上訪村長」錢雲會遇難事件,網民們幾乎是一邊倒地站在官方的對立面,不相信官方將此事件定性為普通交通事故的說辭,甚至於不相信在官方拘捕人證、隱瞞物證的情況下有任何人能夠瞭解事件的真相。
據推特網消息,法國記者認為:中國當局使用各種辦法來封鎖網上消息。但是卻不可能完全刪除那些令當局尷尬的消息,這也讓中國當局不得不應付公眾輿論。而官方牽強附會的解釋常常無法信服廣大網民。在此情況下,政府硬著頭皮回應被白熱化了的公眾網民情緒。
八九學運領袖之一王丹就此發表評論說:「錢雲會事件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因為:第一,這代表中共基層統治的黑社會化正式浮上水面,第二,所有人都看到了這種黑社會化的現實,錢雲會之死會讓很多人對中共徹底失望。」
暗殺官員
與此同時,許多國內網站和微博用戶正在熱烈地傳播幾年前的一篇署名「一點五」的博客文章《佛蘭克林:人民有暗殺腐敗官員的權利》。有評論認為這透露出一種危險信號。
網路評論人士陳禮銘在海外獨立評論論壇貼文評述,「人民有暗殺腐敗官員的權利」這樣一句似是而非的話被國內網民包括一些歷來主張「和平理性非暴力」的維權人士積極傳播這件事情本身就非常發人深省,足以揭示當代中國的社會矛盾已經激化到了一個什麼地步。暗殺——這個百年前的革命黨人對之情有獨鍾的幽靈——很可能已經再次光臨神州大地。對於那些認為民眾‘算個屁’的官員們來說,民眾的耐性可能快要到頭了,而他們的好日子可能也快要到頭了。
文章說,暗殺官員的結果只能是玉石俱焚,絕對不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但是,有誰能夠知道那些蒙受不白之冤在暗室中咬牙切齒的人們會採取什麼方法來向欺侮他們的官員們討一個說法呢?
理性不合作:拒聽、拒看、拒捐款
陳禮銘在另外一篇文章裡談出了和平理性不合作的觀點:「和平主義又叫非暴力主義,是公民反抗強權暴政維護社會公義的一種鬥爭策略。真正的和平主義是有所作為的:可以是抗爭,可以是不合作,也可以是公民抗命。在這裡和平只是手段,抗爭才是目的。」「既然是不合作,那就不是呼籲請求,就不是和解雙贏,就不能幻想依靠言辭的力量誘導暴政從良。」
陳禮銘認為建設公民社會要從李承鵬所說「我可以不說真話,但絕不去說假話」開始。
獨立評論網旁觀者昏撰文回應稱:「我非常讚賞陳禮銘說的非暴力不合作的說法。我對不合作的理解是:一句好話都不為暴政說。拒絕看他們宣傳的書、報紙、網站,拒絕聽新聞聯播,拒絕相信他們說的一切好話。」「如果共黨需要外人給他們作證找到我,我就說我現在沒功夫,現在我得回家陪老婆,陪父母,陪孩子。」
著名評論家張三一言對此稱是: 「對極了!不合作就是:一句好話都不為暴政說。」
知名網友螺桿跟帖表示:「對中共搞的一切事物,不僅政治上不合作,而且經濟上也要不合作,不捐款不納稅(能拖就拖能賴就賴),不買高價房,不相信它的一切商業宣傳,就是個消極對抗,想幫助窮人自己找對象去幫,決不通過它的各級政府,不能讓自己的血汗錢落到中共官僚的口袋裡。」
網友三仙姑評論:「說的對!不合作應該是底線了,那些合作的人不以為恥,還佔據了道德制高點,道德標準扭曲到這樣也太恐怖了。」
退垮中共
另一種和平理性的不合作運動,就是目前中國的退黨風潮(聲明退出與中共有關的三種組織:共產黨、共青團、少先隊),這在過去幾個前共產國家,也已經提供了示範。例如蘇聯共產黨瓦解前的一年半,就有一個退黨運動,這段時間是民眾認清共產黨、從內心跟它劃清界線的一個覺醒過程。幾個東歐前共產國家:東德、波蘭、捷克、羅馬尼亞,也都是因為民眾的覺醒,不再給共產黨機會,和平的結束了暴政統治。
中國和平民主同盟主席唐柏橋在接受海外媒體採訪時曾表示,退黨風潮已經啟動了中國人一種自覺的良心運動,這讓民眾有方法可以表達他們的意願。過去大眾認為共產黨邪惡,就到此為止,最多發發牢騷,但現在可以用退黨方式來訴諸行動,這提供了一個全民抗暴、向中共說不的一個機會,以及促使唾棄中共成為中國人民共識的過程。而這種表達是很多人認為風險最小的一種方式。
而歸根來看,暴政的跨臺,最終都是該暴政制度本身使其崩潰。推特網友szeyan1220 劉瑜說:「沒有一個人能搞垮一個國家,能搞垮一個國家的,只有這個國家的制度本身。」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