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韓國問題研究專家米歇爾在其《金正日:朝鮮人民親愛的領袖》專著中總結道:「1950年6月25日,經斯大林事先同意,金日成發動韓戰,三天後打下漢城,共產黨世界卻宣稱韓國先動手侵略北朝鮮。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由16個國家組成聯合國軍參戰。美,英,澳,比,加,哥,埃及,法,希臘,盧森堡,荷蘭,紐西蘭,菲律賓,南非,泰國,土耳其均派兵參戰;丹麥,印度,義大利,挪威和瑞典則支持。聯合國軍將北朝鮮軍趕回北部,由於中國志願軍介入,挽救了朝鮮失敗的命運,直至1953年7月簽署停戰協議。內戰的結果造成朝鮮軍民死亡300萬人,南北朝鮮軍和中國軍隊死亡200萬,其中志願軍死45萬,傷50 萬;聯合國軍方面美國死33000人,英國1000人,其他國家4000人;幾十萬兒童成為孤兒,數百萬人無家可歸,數百萬人終身殘廢」。[1]
一、誰挑起韓戰?
是北朝鮮挑起戰瑞,金日成最先提出奪取南韓的請求,最早得到毛澤東的堅決支持,後獲得斯大林同意。因此朝共和中共與蘇共挑起的是非正義的侵略戰爭,而決非所謂正義戰爭。
1949年3月當毛的軍隊以勢不可擋席捲全中國之際,金日成赴蘇聯試圖說服斯大林幫助他奪取南韓。斯說「不」!因為會引起美國介入,於是金轉而求毛,4月派國防部副部長到中國,毛予以確認。說樂意助朝鮮攻南韓,但要等到他奪取全中國之後,毛說我們可以派中國軍隊幫你,毛在1949年5月即鼓勵朝鮮打南韓。[2]此時毛擬秘密幫助朝鮮,但當毛赴斯大林生日慶典後,決定公開與美國對抗,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迫使斯大林幫助中共發展現代軍事工業,中國軍隊為斯大林與美國開戰,以換取蘇聯的技術和裝備。於是斯大林同意重新考慮。1950年1月19日蘇駐平壤大使報告斯大林,1月30日,斯大林電告Shtykov大使轉告金日成,蘇聯準備支持金開打。斯大林並未告訴毛,並要金向中國保密;待毛離開莫斯科後,斯與金制定了詳細作戰計畫,在最後一次會談時,1950年4 月斯對金說「如果你要打南韓,我們不會出兵,你必須要求毛幫助。」[3]當金日成兩個月後到莫斯科時,斯對金說,國際環境「已發生巨大變化,許可採取更積極的行動統一朝鮮」。但有個「至關重要的條件,北京的支持。」斯還說「因為中國如今所處的地位,能對朝鮮問題做出更多的奉獻,因此,金日成必須依賴毛,他對亞洲事務的理解更準確」。1950年3月1日,毛向斯大林報告他的援助朝鮮戰爭計畫,「花幾年時間,消耗幾十萬美國人的生命。」[4]5月13日金日成乘蘇聯飛機抵北京直接見毛,稱斯大林已同意支持他開打。當晚11點30分周恩來問蘇駐華大使Roshchin要莫斯科確認。次晨,斯大林回電「北朝鮮可以採取行動,然而,此問題應當與毛親自討論」。次日,毛給金日成肯定答覆,最關健者是「如果美軍介入,中國將派軍隊支持北朝鮮。」毛還排除蘇聯參戰說:「因蘇聯受38線條約約束,中國不受該條約約束」。因此,毛為斯大林與金日成的作戰計畫背書,斯於5月16日電報確認。
1950年6月25日金日成大舉進攻南韓,聯合國安理會迅速通過決議支持南韓,蘇聯代表馬立克故意缺席放棄否決權,因斯大林希望西方軍隊介入。兩天後,杜魯門總統宣布派軍支持南韓,並改變了對臺灣的不干涉政策。
二、毛澤東支持韓戰的動機與目的
毛澤東支持金日成挑起韓戰有他自已的目的:要求斯大林幫助中共快速建成軍事工業,取得原子彈技術,迅速成為軍事強國,以便挑戰斯大林世界無產階級革命導師的地位。毛為了實現個人的政治野心,完全不考人命犧牲,也不考慮朝鮮人民的切身利益。可謂狂妄致極。
1950年7月1日毛派周告訴蘇聯駐華大使「現在我們必須建立我們的空軍和海軍,以便對付美國的武裝力量。」 8月19日毛對蘇聯使節Yudin說,「美國可以派30或40個師,中國可以將他們碾得粉碎」。8月初,北朝鮮軍隊已佔領90%南韓領土,但9月15日,美軍在38度線附近的仁川登陸,切斷了大量北朝鮮軍隊;9月29日,金日成向斯大林求救,要求中國派志願軍。10月1日,斯電毛稱「到了中國人行動的時刻。若你認為可能派軍隊支持朝鮮,那麼你應至少派5至6個師越過38線,可稱做志願軍。」[5]毛立即行動,於10月2日凌晨兩點下令早已居中朝邊境集結待命的軍隊隨時準備出發。似乎直到此時,毛才將此重大問題提交政治局討論,幾乎所有的政治局成員皆強烈反對出兵朝鮮,包括劉少奇,朱德;周恩來則小心,後來毛說援朝決定是一個半人作出決定的,這半個人即是周恩來。林彪反對最強烈,指出與美對抗將引發巨大問題,美國有絕對控空權,大炮的優勢達四十比一,若中國介入,美國可能轟炸中國大城市,摧毀中國的工業基地,還可能向中國投擲原子彈。
毛的野心與賭徒心使他認為美國不敢向中國投原子彈,且毛有最基本的資源:取之不盡的中國人命,尤其是毛趁機處置大量原國軍投降部隊,克意將這些部隊送至朝鮮當炮灰,以除後患。10月2日毛電斯,強調出兵面臨的難題,許多人反對,故還需討論,旨在討價還價。次日周恩來召見印度駐華大使:如果美軍越過38線,中國將干涉。10月5月,聯合國軍已打過38線,斯電毛提醒中國人多次承諾願意出兵援朝鮮。若不出兵,將不會幫助中國建空軍和海軍。[6]
1950年10月5日斯大林告訴毛現在有一稍縱即逝的良機,兩個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德國和日本,軍事皆已出局,論及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可能性時,斯說「我們害怕嗎?依我看,我們不應當怕,如果戰爭不可避免,那麼讓它現在來,而不是讓它晚幾年再來。」[7]8日,毛任命彭德懷任志願軍總司令,同時派周恩來,林彪赴蘇聯要求見購買武器裝備,林彪致電毛敦促毛放棄介入韓戰。兩天後,周、林抵斯大林在黑海的別墅,長談至凌晨5點,斯大林承諾將提供飛機,大炮,坦克和其他裝備。周甚至未談及價格。但對最關健的中國軍隊空中掩護卻落空了,斯大林曾於7月13日承諾予中國軍隊一個師124架噴氣式戰機掩護中國軍隊。現在斯宣稱尚未準備好,還需要兩個月。周林爭論說,空軍掩護是基本的要求。斯大林這時電毛:「中國不必介入韓戰」。[8]毛電復:「無論是否有蘇聯空軍掩護,我們皆出兵。」毛10月13日電周「我們需要戰爭,我們必須介入」。同日,毛告訴蘇駐華大使,「中國將介入,只是希望蘇聯空軍盡快提供空中支持,不遲於兩個月。」19日中國誌願軍出兵援朝。兩個月後,中國軍隊將聯合國軍逼回38線以南,恢復了北朝鮮的專制政權,但金正日的軍隊僅剩下75000人,僅是志願軍45萬人的六分之一。12月7日收復平壤後,金讓出指揮權給中國人。彭德懷電毛:金正日同意不再干涉今後的軍事指揮事項。彭隨即成為中朝聯軍總司令。彭擬在38線上停下來,但毛拒絕。彭提出戰線太長,後勤跟不上,食物,彈藥,鞋,油,鹽均極缺,鐵路不通,交通不暢,時常被美軍飛機炸斷。沒有空中掩護。但毛堅持向南推進,毛要逼斯大林滿足其建設中國自已的軍事工業雄心。12月13日毛電彭:必須打過38線。彭12月19日電毛:「零下三十度,戰士們疲憊不堪,許多軍隊沒有大衣和棉鞋,毛毯被汽油彈燃燒,許多士兵僅穿單層鞋,甚至赤腳。整連人凍僵,因缺營養得夜盲症,很可能發生不可想像的損失」。
1951年1月初,彭拿下漢城,1月15日杜魯門在廣播講話中宣布國家處於緊急狀態。「我們的家園,我們的國家處於極大危險之中。」[9]美國國務卿愛奇遜稱這是美軍一個世紀以來最嚴重的失敗。但中國的「勝利」是靠人海戰術,以人員巨大傷亡為代價的。25日聯合國軍反攻,志願軍傷亡極為慘重, 3月1日毛電斯:「中國擬用她巨大的人力資源,拖跨美國;中國軍隊業已死亡十萬人,估計今明年還得傷亡三十萬人,我們正在補充12萬兵力,並擬現增兵三十萬。准許與美國打一場持久戰,花幾年時間,拼掉美國幾十萬人命」。[10]
1950年10月中國海軍司令赴蘇請求蘇聯幫助建立中國海軍;12月中國空軍高級代表團訪蘇,次年2月19日蘇聯草簽一份協議,開始在中國建立維修飛機工廠。到韓戰結束時,仍十分貧窮的中國已擁有世界第三大空軍,有戰機3000架。
由於美軍狂轟濫炸戰才打了一年,金正日意識到繼續打下去,整個朝鮮將成一片焦土與廢墟,故他想結束韓戰。1951年6月3日金密抵北京,與毛商談與美軍和談。毛因目標未達到,停戰是他最不想的事。事實上毛下令「將美軍拖入北韓越北越好」,毛綁架了韓戰,以達他自已擴充軍力的目的而根本不顧金日成的利益。[11]7月10日,聯合國軍與中朝聯軍開始停戰談判,所有事項均順利,唯遣返戰俘問題上,美國堅持自願非強制原則,毛堅持一攬子全部返中國。兩萬中國戰俘大多是原國軍,絕大多數不願意回中國大陸。美軍主要出於人道和政治因素堅持非強制遣返,而毛卻指示談判者「不許放走一個人」。金正日巴不得結束這場偷雞不成失把米輸定了的戰爭,「沒有理由為這些政治上不可靠的戰俘遣返而繼續戰爭」。但毛根本不在乎戰俘,他的目的是借戰爭,快速建成軍事工業。於是戰爭繼續沒完沒了延續。
1952年7月14日金電毛請求毛接受妥協,朝鮮已被炸得面目全非,1/3成人死亡;毛電復否決金的請求。金由於更害怕毛將他廢黜,故只好忍氣吞聲(毛後來事實上陰謀廢黜金正日)。[12]
韓戰中美軍損失了3000架飛機,死亡37000人。美國公眾不願意接受高死亡故反戰情緒高漲,支持韓戰者僅33%。1953年2月2日,新當選總統愛森豪威爾在國會演講中言及他可能動用原子彈對付中共。這對毛簡直是音樂,毛趁機要斯大林幫助實現毛野心勃勃的核工業,毛夢寐以求的原子彈。斯不想予毛原子彈,故於是2月28日決定結束韓戰,當晚斯中風,3月5日去世。斯死後,馬蘭科夫告訴周恩來蘇擬結束韓戰,但毛堅持繼續打下去。因毛想要蘇聯的原子彈技術,但蘇堅拒之,毛才指示接受自願遣返原則結束韓戰。1953年7月27日達成最後停戰協議。
當下北朝鮮有100萬陸軍,世界第三,空軍11萬,1600架戰機,海軍10萬,800艘軍艦,全部軍力世界第五;600萬預備役,男兵服役十年,女兵服役七年。雖然其年軍費50億美元僅南朝鮮一半,但佔其GDP313%,陸軍70%置於DMZ 100英里以內,2000輛坦克,8000大炮,藏在8000個地下工事中,特種部隊9萬人是全球最大的之一。[13]
韓國陸軍56萬人,2250坦克,4850大炮設施,2300裝甲車,150門火榴彈,30枚導彈,580架直升飛機,海軍67000人,200艘戰艦,60架飛機;空軍63000人,780架飛機,軍人服役兩年,預備役300萬。駐韓美軍共37000人,其中27500陸軍,8300空軍,350海軍;另有47000美軍駐日本。200架飛機;此外還有4000名美國軍事合同承包商和11500名家屬。美韓軍力技術高於朝鮮,故朝鮮大力發展特種部隊,導彈和大規模殺傷性武器。[14]
三、沒有贏家--韓戰極悲慘的結局
韓戰突顯出共產主義毫無人性,為達個人目的不擇手段的流氓強盜本質。
韓戰期間中共先後投入至少300萬軍隊,其中至少死亡四十萬以上,中共官方僅承認死亡152000人;但是鄧小平私下告訴日本共產黨領導人,中國人死亡四十萬;康生告訴阿爾巴尼來霍查總書記也是死亡四十萬;俄國一份官方文件顯示中國軍人傷亡100萬人;美國韓國問題專家米歇爾在其《金正日:北朝鮮人的親愛的領導人》書中寫道:「韓戰中國軍人傷亡95萬,其中死亡45萬,傷50萬」[15]。21374名中國戰俘中2/3拒絕返回共產中國,絕大多數選擇去了臺灣。21名美軍和一名蘇格蘭兵選反留在中國,但歷經艱難曲折不久先後離去。1/3返回大陸的志願軍戰俘被當作叛徒飽經滄桑以終。毛告訴金日成扣住6萬南韓戰俘,關押於一個絕無任何可能逃生的與世隔絕的處所,絕大多數死於非命。儘管中國人在韓戰中犧牲慘重,但朝鮮人並不感激中國人,平壤中國戰爭紀念館朝鮮官方人士答志願軍死於韓戰多少人時稱「或許一萬人吧」。2002年朝鮮在邊界用高音廣播進行反華宣傳,抹掉蘇聯解放朝鮮的歷史,和中國誌願軍救金家王朝的歷史[16]。
[1] Michael Breen, Kim Jong-Il North Korea’s Dear Leader( John Wileg & Sons( Asia) Pteltd 2004.p.24.
[2] Jun Chang, Mao, The Unknown Story, Alfred A.Knopf, New York. 2005. P.358
[3] Jun Chang, Mao, The Unknown Story, Alfred A.Knopf, New York. 2005. P.361
[4] Jun Chang, Mao, The Unknown Story, Alfred A.Knopf, New York. 2005. P.359
[5] Jun Chang, Mao, The Unknown Story, Alfred A.Knopf, New York. 2005. P.362
[6] Jun Chang, Mao, The Unknown Story, Alfred A.Knopf, New York. 2005. P.363
[7] Jun Chang, Mao, The Unknown Story, Alfred A.Knopf, New York. 2005. P.359
[8] Jun Chang, Mao, The Unknown Story, Alfred A.Knopf, New York. 2005. P.364
[9] Jun Chang, Mao, The Unknown Story, Alfred A.Knopf, New York. 2005. P.365
[10] Jun Chang, Mao, The Unknown Story, Alfred A.Knopf, New York. 2005. P.367
[11] Jun Chang, Mao, The Unknown Story, Alfred A.Knopf, New York. 2005. P.364
[12] Jun Chang, Mao, The Unknown Story, Alfred A.Knopf, New York. 2005. P.369
[13] Michael Breen, Kim Jong-Il North Korea’s Dear Leader( John Wileg & Sons( Asia) Pteltd 2004.p.35.
[14] Michael Breen, Kim Jong-Il North Korea’s Dear Leader( John Wileg & Sons( Asia) Pteltd 2004.p.37.
[15] Michael Breen, Kim Jong-Il North Korea’s Dear Leader( John Wileg & Sons( Asia) Pteltd 2004.p.24.
[16] Michael Breen, Kim Jong-Il North Korea’s Dear Leader( John Wileg & Sons( Asia) Pteltd 2004.p.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