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種,文革的獲益者。造反派、文革中有權有勢者,活得滋潤者。
第二種,對文革缺少體驗的性格叛逆的年輕人。覺得叛逆是時髦,覺得反社會、愛文革是「激情燃燒」。豈不知這是盲動發高燒!
第三種,一些思想保守的老人。他們的大半生都是和文革、毛時代聯繫一起的,他們的美好回憶和榮辱都是和那個時代聯繫一起的,否定一個時代近乎否定自己的一生。所以他們掩耳盜鈴,不敢相信文革是罪惡這種事實,仍然喜愛文革。他們這樣肯定了文革,近乎肯定了自己人生的價值,否定了文革和毛時代,也近乎等於證明自己「一生白混了」。
第四種,這種人其實不能單獨算一種,應該是第三種的子分類。這種人也是老人,而且在文革和毛時代受到過迫害打擊,但是時過境遷,他們感到迷茫困惑並兩難:一方面文革帶給他們傷害,另一方面他們美好的青春都發生在那個他們認為的「激情燃燒的歲月」。所以,他們對文革的感情很複雜,一方面不喜歡文革,一方面又懷念那個時代。
第五種,懷舊的過來人。文革時代如張藝謀《山楂樹之戀》給他們的感受。毛時代對他們來說可能是「激情燃燒的歲月」。時間如一個魔術師,時間可以抹平一切傷痕,即便日本給中國帶來打慘痛的南京大屠殺,但是經過了幾十年後,中國人卻心平氣和的將日本當作友好鄰邦。這叫不忘歷史,著眼未來,一笑泯恩仇。這類人也是如此,文革對他們曾經的傷害漸漸因時過境遷而淡忘,文革歲月如一張發黃的老照片,時間如一個魔術師,將這張老照片上的污跡氧化,留下的只剩下美好的回憶——愛情、友情、親情,還有難忘的少年時光。每個過來人的心中都有一顆山楂樹,山楂樹旁邊的貧瘠荒涼卻被記憶淡忘。
第六種,現實社會的弱勢群體。改革中的各方利益的不均衡,房價太高,貪污受賄橫行,社會欠公正,下崗,低收入,都使得這部分人遷怒社會,並產生對文革時代的懷舊感。
第七種,雖然是強勢群體,但覺得受到不公對待的人。有些人月薪上萬,但他覺得憑自己能力完全可以月薪十萬;有人在壟斷單位就業,吃香喝辣,但是仍然覺得不滿,覺得自己和別人相比,還應該得到更多。這種人也會遷怒社會,對文革產生懷舊。
第八種,糊塗蟲。這種人是典型的「敵人的敵人是朋友」思維,當今社會有許多不公,但從來不思考應該仿效歐美先進體制,繼續改革,而是奉行改革的敵對面是文革,將文革當朋友。
第九種,有著濃厚冷戰思維的狹隘民族主義憤青。這類人覺得改革開放對外國人讓步太多,覺得文革的毛時代很硬。殊不知這種打腫臉充胖子的硬是禍國殃民的虛火、假大空。前蘇聯硬不硬?那麼多的核武器,和美國太空競賽,難道這不算硬嗎? 硬的結果是軍備強大、民生落後,最終國貧民窮,最終這個虛張聲勢的龐然大物徹底解離。
另外還有一種人,這種人是野心家,他們並不真的喜歡文革,甚至自己和家人本身就是文革的受害者,他們對文革非常痛恨。但是卻為了個人的政治野心,利用上面所說的九種喜歡文革者,以獵取民意,達到自己政治野心的目的。他們是現實中的權貴一族。所以,他們是拉大旗扯虎皮而已!筆者因此不將他們歸為喜歡文革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