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房地產遭到前所未有的壓制,而且出了幾個不同尋常的信號,房地產凶多吉少。
一個是淡化了經濟增長,這可能意味著就算是經濟增速放緩,也要打垮房地產市場。
十五中全會公報,近年來在中央重要文件中幾乎從未缺席的「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並沒有被寫入。中央黨校學者辛鳴注意到,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實現 2010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這樣的經濟發展指標在此次全會公報中也不見了,只是繼承了五年前「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表述。
事實上,房地產對於經濟增長來說,確實是一個火車頭。社科院最近發布一個藍皮書,指出近20年的經濟增長靠房地產。原文說,中國近20年的經濟增長並非靠產業結構升級換代來獲得,而是靠消耗資源和擴大投資,尤其是房地產業膨脹發展。這樣的產業結構缺乏競爭力,必須立刻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升結構競爭力。
房地產就像一頭牛,人人或多或少的享用它帶給的好處,但是,時間太久了,就看到的都是缺點,各種瑕疵都放大了。更為核心的是,金融加市場,不僅成為推動中國增長的工具,也成為房價推動的工具。經濟增長大家都看到了,但是,人們對房地產要求太高了,各種人都想擁有多套房子,特別是有錢人,左一套右一套,很多貪官的財產最主要的表現在房產上面。
另一個重要的措施是政府竟然多次使用行政手段干涉房地產,這是很難想見的事情。特別是地方政府,被迫出臺了多種限購令,對於地方官員來說,除非遇到特別大的壓力,他們是不願意自己壞掉自己的財神的,一些地方財政收入,大部分是要靠房地產來吃飯的。限購令,一般情況下在計畫經濟時代或者短缺經濟時代才會出現,如今大面積的運用在各地的樓市上,說明地方遭受的壓力不是一般的大。
地方政府很清楚,在現在事權不對稱的財政背景下,地方能夠獲得自主性的資源就是賣地生財和徵收房地產市場的各種稅費。即使是這樣,也是要經過中央批准的,而且,一些中西部地區的城鎮化很緩慢,東部地方政府賣地生財獲得了大量的資金和資源,迅速將城市化推向高潮。現在發達地區都獲得發展的好處,突然之間斷了這條路,對於中西部地區來說,實在是非常的不公。但是,我們看到的是,對於一線城市的圍堵,資金最終奔向了中小城市。
到目前為止,已有14個城市宣布實施「限購令」,並輔以「限貸」」、「限外」、「限價」和土地、稅費、房產稅恐嚇等調控手段,加上最近宣布的央行加息,以打擊炒房及抑制房價過快上漲為目的的樓市「組合拳」可謂全方位出擊。這說明,決策層寧願揹負行政干預市場的歷史之名,也要打爛房地產,而且已經發展到毫無理性的地步。官員之於開發商,那是小菜一碟,風水書記不就是拿衙門來嚇唬人嗎?
在我們看來,中國經濟的增長是第一位的,這一點是不容改變的。如果藉助各種藉口來為經濟發展放緩找幌子,實在是不智之舉。現在調結構已經越來越官僚化,前段時間不是出現,為了實現減排目標,很多地方硬生生地拉閘限電和勒令鋼鐵企業停產嗎?還有,現在你的新產業結構還沒有一個鼻子眼,別到時候新產業沒有搞好,連自己看不起的「落後產業」都丟了,那實在是得不償失。
我們早就說過了,捅資本的馬蜂窩是要付出代價的,現在基礎物價漲得已經讓城市居民苦不堪言,就是付出的代價。寬鬆的貨幣政策是正確的決策,但是,信貸監管不力是導致各種物價暴漲的最重要的推手。
客觀地說,這些資本是需要儲蓄池和避險灣,去年資金雪藏於樓市儲蓄池裡,今年血水融化,氾濫成災,怎麼氾濫成災的,我們一路痛心的看著,我們也多次提醒過,但是,我們無能改變那些愚蠢的政策。政策出得太隨意了,說出政策就出,前後矛盾也不管,後來就直接沒有理性可言了。今天一個網友說,就算是現在樓市有泡沫,現在就開始擊破它,對於老百姓來說,是最大的不公。問題在這裡,現在是不是有泡沫,這個泡沫到底有多大,泡沫程度有多深,如果有泡沫,刺破後我們的對沖政策準備好了嗎?最危險的銀行和地方債務都準備好對沖了嗎?老百姓財富大幅度縮水誰來負責。如果這些都沒有想好,越衝動越危險。
但無論如何,通過種種跡象觀察,房地產現在已經處於火山的政治的爆發口上了,多年構建的房地產市場,可能會因此毀於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