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留學生眼中的倫敦交通(圖)

發表:2010-10-12 23:56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倫敦也堵車,但是總體上感覺比北京的交通情況好很多。」一位在倫敦居住了4年的人士這樣說。

倫敦和很多大城市一樣,也存在汽車病,直接結果就是城市交通擁堵。然而,政府公共交通設施的建設,普通人的思想意識和購車心理,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倫敦的交通擁堵。

地鐵 四通八達

2008年下半年我在倫敦一家公共關係公司工作,工作地點在倫敦一區Charing Cross tube station附近,家住在倫敦四區Colindale tube station附近,不到20公里,我基本是乘坐地鐵上下班,加上走路,單程大概一共要40分鐘。在我看來這是最方便也是最快的一種交通方式。

走在倫敦的大街上,站在某處環望四周,你能看到很多地鐵出口,在繁華的街區更是如此。用四通八達來形容倫敦的地鐵似乎並不誇張,也正因為如此,大部分人都信賴並選擇這種古老的交通工具。

如今的大倫敦是一個長寬各40公里的城市,環狀劃分成了一到六區,有點像中國城市環路,當年的老城基本上處在倫敦的一區。

提起倫敦地鐵,Baker Street站無人不知,因為它是5條地鐵線路的換乘站。雖然倫敦地鐵線路紛繁複雜,但是換乘地鐵卻很方便快捷。

比如在Oxford Circus站由Victoria Line換車,然後走過一個門就可以等Bakerloo Line的地鐵了,這個算是最快的。一般情況下,在倫敦換乘地鐵不會超過3分鐘,下了一個地鐵穿過一個通道基本就到了下一條線路。

這叫我想到在北京換乘地鐵的經歷,走到腿都疼了才看到要換乘的線路,基於此,有一位在北京工作的朋友打趣道:「有的時候在北京坐地鐵走的路和不坐地鐵差別不大。」

從1863年世界上第一條地鐵在倫敦開始投入使用,到如今已經一個半世紀了。難怪大學老師Sally對記者說:「我甚至覺得倫敦的地鐵比公交都老,我母親年輕時上下班都坐地鐵。」Sally今年已經60歲了。

拿著倫敦的地鐵圖,儼然一張巨型蜘蛛網。據在倫敦議會的Mark提供的數據,倫敦地鐵現已建成12條,總長度超過400公里,地鐵車站的數目已超過273個,站間距離平均為1.5公里。他還指出,在上班高峰的時間裏,牛津街地鐵站入口處一個小時的客流量是2.2萬多人。

出租車 空載率低

剛到倫敦時,要從旅店把行李搬到租住的房子,於是大包小包摞在路邊,向馬路上一輛輛「小白」和「大黑」(倫敦有兩種出租車,一種白色一種黑色)揮手,然而疾馳而過的它們對我視而不見。

在馬路邊站了將近20分鐘,一輛「大黑」停在我面前,司機問我:「你想要出租車嗎?」我連忙回答是的。「你很難在馬路上攔到出租車,」他一本正經地告訴我,然後給了我一個電話號碼,我打過之後才來了出租車。

後來我知道,在倫敦有兩套出租車系統:一種是出租車公司(呼叫中心),不同的出租車歸屬不同的指揮中心。如果你需要出租車,先要撥通叫出租車的電話,告知你具體位置在哪裡,以及你要去哪裡。瞭解了這些情況後,指揮中心會根據距離的遠近派出租車為你服務。

另一種是揮手能叫停的出租車,但是Mark說:「雖然我們有這種隨時停車,但是並不常用,這樣的車只是為了應付不時之需,如果讓大量的車都在馬路上穿行又不能保證都有人乘坐,那就堵塞交通。」

行人 秩序井然

一次和房東一起過馬路,當時紅燈,我一看馬路上沒有車,正要過,房東一把抓住我:「一定要等到綠燈的時候才能過馬路。」他告訴我,「在倫敦,一定要遵守交通規則,這樣對人對己都好。」

在倫敦坐公交車,很少能看到車來了人們一窩蜂擁上的情景,即使只有兩個人在等車,他們都會自覺地排隊,因為大家都知道擁堵帶來的不僅僅是浪費時間,更會威脅生命。

所到之處表現出的是一種規矩、謙讓、和諧和相互理解,這種狀態使得整個行程更加流暢。

難怪當問及會不會在未來買車時,Sally Jones這麼回答:「可能不買吧,至少現在不買,因為我上下班坐地鐵,去遠一些的地方可以坐大巴。」

私家車 不一定每天開

雖然倫敦的公共交通比較發達,還是會有很多人擁有私家車。在他們眼中,擁有私家車可能不是財富的象徵,只是為了自己的出行更加方便。

David (我的老闆)是一家家族小公司的董事長,他與妻子和一兒一女一家人就只有一輛小轎車。平時上下班,兒子用滑板代步,女兒騎自行車,妻子坐地鐵,他本人乘坐公交。到假期出去旅遊的時候,他才會開著車帶著家人一起出行。

對此,他表示:「工作乘坐公交地鐵都很方便,路程也不遠。開車的話有的時候堵車,浪費油,可能還沒有坐地鐵快。而且如果天天開車,對車的損耗也很大的。」

政府 倡導公共交通

在BBC實習兩週,除了發現他們每個部門高科技利用很高外(之前預料到的),叫我始料未及的是作為英國的主流媒體,記者們外出採訪更多的是找出租汽車公司解決,只有一些裝有特種設備的工作車輛。

倫敦的公務車並不多,在街面上看到的不是公共汽車就是出租車和私家車,真正的「皇糧車」並不多見。同時,政府也在不斷地提倡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前任市長長肯·利文斯每天乘地鐵上下班,現任市長約翰遜則每天騎自行車上下班。

發展成熟的公共交通設施,政府倡導公共交通理念,行人遵守交通法規,私家車不是每天使用,出租資源的優化配置,所有這些可能都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倫敦的交通擁堵情況。
 



来源:網文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最新文章
更多最新文章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