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恐龍化石保存比較完整,看上去栩栩如生
「要不是及時發現並將它採集下來,經過這兩天雨水的沖刷,這具恐龍化石肯定已經保不住了。」昨日,當記者來到祿豐世界恐龍谷展館時,該館負責人、恐龍研究專家王濤介紹,這具恐龍化石是本月6日在祿豐縣大梨園村後的山坡上發現的,是迄今為止祿豐發現的首例保存較為完整的小型食肉類恐龍化石。
外形象只大鴕鳥
該恐龍化石手繪還原圖
在燈光的照耀下,除了尾部,這隻恐龍的頭部、身子、腳爪等化石都保存得十分完好,食肉恐龍的形態特徵完美再現。王濤一面用尺子對化石進行測量一面向記者介紹,化石頭長14厘米,脊椎14個,身長近1.2米,高有1米,很像一隻大鴕鳥。
整個恐龍化石有一半露在外面,一半還埋在岩層裡,考古專家通過打石膏等方法,將整個恐龍化石原樣搬回了博物館。恐龍化石的頭形很像一條張大嘴的大蟒蛇,就連嘴上的牙齒也很明顯,恐龍化石的身子被擠壓成S形狀鑲嵌在一塊岩石上。
「由此可以看出,它可能在死前遇到了恐怖的威脅,所以在死前仍在做最後的掙扎,它被埋在地下上億年,受到地層變化的擠壓後,它的化石被擠壓得變了形。」王濤說,「從它像鷹一樣鋒利的腳爪和嘴上的牙齒及脊背上的骨骼等特徵判斷,這隻恐龍屬於小型食肉類恐龍,最有力的證據是先前在此地發掘出來的食肉類恐龍雙脊龍,與其特徵十分相像,至於它叫什麼名字,還有待進一步研究後才能確定。」
一小截尾巴不見了是唯一的遺憾
一小截尾巴不見了
幾十年來,在祿豐縣境內,王濤和他的同事們一共發掘採集了50多具恐龍化石,而這次得到的化石讓他們最興奮。「因為以前發現和挖掘的是祿豐龍化石,像這樣小型的食肉類恐龍化石還是第一次,它與那些恐龍不屬於一個類別,而且還保存得那麼完好,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我們就像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一樣高興。」
參加發掘的一名工作人員回憶,10月6日那天,他們都在祿豐大梨園村後山的山坡上挖掘其他恐龍化石,有人突然報告,在附近的山崖上發現了一具小恐龍化石。大家趕過去發現,這具小恐龍化石懸掛在山崖上搖搖欲墜,下面是陡峭的山谷。於是他們用繩子拴著人來到山崖邊,小心翼翼地把它採集下來,另外還在附近找到了幾根碎骨。
「要不是及時發現並將它採集下來,這具恐龍化石就很危險了,因為它一旦裸露在外,經過太陽照射風化,或經過這兩天雨水的沖刷,這具恐龍化石肯定就保不住了。它的尾巴就是被風化和雨水沖刷後不見了,不過,也許已經衝到了山谷中,等這幾天雨停後,我們還要到山溝裡去尋找,找到了恐龍的尾巴,這具恐龍化石就相當完整了。」王濤介紹。
年代:距今1.8億年
這次還發現了類似劍龍的恐龍化石
中國恐龍研究領域的權威專家楊鐘健教授,在對雲南祿豐恐龍進行考察後,寫過一本專著介紹,祿豐紅色地中發現的以祿豐為代表的脊椎動物化石有9大類15屬20種,稱為祿豐蜥龍動物群,其中包含了中國最早的龜、鱷、蜥、哺乳動物和恐龍的化石,是世界上這一時期最古老的動物群之一。不過,在這本專著中,楊鐘健教授還沒有提及這類小型的食肉類恐龍。
瀏覽祿豐整個恐龍博物館展館中的恐龍化石,除了有一具小型的恐龍化石外,幾乎都是高大威猛的祿豐恐龍化石,而這具新發現的小恐龍化石,從它的骨骼和體長特徵來看,也屬於祿豐龍類型。那麼,這具新發現的小恐龍是屬於幼年恐龍還是成年的恐龍?王濤解釋:「只有在今後的發掘中發現與其相同的恐龍化石,才能最有力地證明它屬於幼年恐龍還是成年恐龍,但就目前來說,它與其他恐龍不同的特徵是很突出的,而且它與那些恐龍在一個地方發現,足以證明它應該生活在 1.8億年前,同屬於侏羅世紀時期的恐龍。」
在展館中記者還看到,最大的蜥類恐龍體長有27米,高有6.5米,它們生活在中侏羅世紀,距今有1.58億年。而肉食性雙脊龍體長也有6米,體重達半噸。肉食性三疊中國龍,兩足行走,體長也有2.5米,體長是小恐龍的兩倍。這次新發現的恐龍化石還有很像劍龍的兩塊大骨骼,考古專家認為,目前還不能確認就是劍龍,還要進一步發掘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