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加拿大全力準備接待參加G8和G20峰會的世界各國領袖之際,加拿大歷史研究會(the Historica-Dominion Institute)委託著名的伊雷民調公司(Ipsos Reid),完成了一項有關全世界對加拿大國家和人民的認識和看法的調查。結果顯示,加拿大在世界人民心目中形象頗佳,更有逾半外國民眾聲稱,如果情況允許,他們願意移居加國。其中,更有近八成中國人表示嚮往加拿大。這樣的統計數據,在世界因G8和G20的召開而聚焦加拿大之時公布,無疑為東道主加拿大平添了炫目的光環。
加拿大:深受世人歡迎的國度
由伊雷民調公司負責的這項網上民調,涵蓋了佔世界上國民生產總值75%的24個國家中超過1萬8000人的調查範圍。結果顯示,53%的受訪者,當中包括77%的中國人和68%的印度人,都表示,如果他們有機會移徙,他們將非常樂意選擇加拿大為居住地。排在前五位的國家分別為中國、墨西哥、印度、土耳其和波蘭。有趣的是,差不多30%的美國人亦抱有此種想法。
加拿大以包容的多元文化著稱
伊雷民調公司題為《2010年:加拿大和世界》的調查報告,明確指出加拿大及其國民為世人所公認的優勢所在:對移民的開放和對多元文化的廣泛接納。世界各國的人們都普遍認同加拿大是一個對外來移民同時抱有既歡迎又容忍態度的偉大國度。
「加拿大是全世界人民的心儀之國」,加拿大歷史研究會負責人科恩(Andrew Cohen)指出,「這是因為我們歡迎移民,在加拿大不存在反對移民的政黨,而幾乎每一個歐洲國家都有一個這樣的政黨。過去25年來我們在吸收移民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功,在人們心中為加拿大樹立了美好友愛的形象。」
五大衡量項目成績驕人
伊雷民調公司的民調主要向受訪者詢問不同的國家在關於生活品質、對移民態度、人權與自由是否得到尊重等方面, 在世界各國民眾心中的印象和認知。以下幾點就是民調中清楚顯示的各國人民對加拿大的好感:
(1)加拿大人是擁有世界上最好生活品質的國民之一
全球受訪者中每10人之中就有8人,換言之全球79%的人士,認為加拿大人享受著世界上最好的生活質量。加拿大人本身,每10人中有9人(百分比約為89%)對此深信不疑,在這個項目上加國人的自信和自豪高居榜首。而有85%的中國人認同加拿大生活質量屬世界最優之一。
(2)在加拿大,人權與自由獲得尊重
全球受訪者中86%的人士,認為加拿大是一個充分尊重人權和自由的國度。高達89%的加拿大人本身對此表示認同。而同樣有89%的中國人對此表示贊同。
(3)加拿大歡迎移民
全球受訪者中72%的人士,認為加拿大歡迎移民。高達94%的加拿大人本身普遍表示認同。而有86%的中國人也持有此觀點。
(4)加拿大人對不同的種族和文化背景相當寬容
全球受訪者中全球受訪者中每10人之中就有8人,換言之全球約79%的人士,覺得加拿大人對不同的種族和文化背景相當寬容。高達81%的加拿大人同意這種說法。有87%的中國人對加拿大人也有同樣的印象。
(5)加拿大人待人友好
全球受訪者中86%的人士,認為加拿大人是友好的。高達92%的加拿大人本身普遍表示認同。而有91%的中國人也有這種看法。
「長久以來,加拿大人以自身包容多元文化的成功故事引以為豪」,科恩總結說:「看起來整個世界都認同此點。」
加國民眾反應積極正面
上述民調結果一經公布,立即引來民眾熱議,而且眾人的觀點幾乎無一例外地都表現出對加拿大的熱愛和對移民政策的擁護。譬如在《溫哥華太陽報》(Vancouver Sun)上,一位署名francisco的網友自豪地說道「我愛你,加拿大」,他表示自己對居住在加拿大這個偉大的國家感到驕傲,並且一定會為這樣一個尊重自由並且擁有很多美好事務的國家說「Yes」,同時對那些因為這樣那樣的事情對這個國家「找茬兒」的種族主義者和分裂主義者說「No」。
另一位網友表示,自己曾在澳大利亞住過4年,之後在美國住過2年。當最終回到加拿大時,他情不自禁親吻這片土地。他還說,自己認識的那些搬到美國的朋友都後悔當初的決定。「加拿大是一個具有如此多樣性的國家,我所居住的溫哥華更是比世界上其他任何一個地方都帶有豐富的自已文化多樣性。」
還有一位網友直言道,加拿大需要移民。加拿大作為世界上國土面積第二大的國家,卻只居住著3500萬人口,這簡直難以置信。「每當我看見出生在這裡的人們,情願養狗也不想生育孩子,我就會覺得難過。」他說,我們需要變得更聰明些,每年允許100萬移民入境也不為過,尤其要吸引那些有才能有智慧的移民。
来源:環球華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